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717
學生預習習慣培養研究[摘 要] 預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課前的自學。許多老師認為小學生預習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學預習不晚,其實不然。任何好習慣的養成都要從小開始抓起,“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讀一下科學文化界的名人傳略,就會明白,他們所建造的科學文化大廈的根基都無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學時養成的自學習慣上,而課前預習就是自學之樹的萌芽。[關鍵詞]摘抄要點 激發興趣 培養 閱讀 設計訓練 檢測
九年義務教育小語教材將“預習”編入課例,使“預習”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預習”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中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不失為一個良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摘抄知識要點,激發閱讀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表現為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主動地去探索。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在課外閱讀中的重要性。“預習”中所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詩詞常識、以及課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內容。這些內容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課外摘抄本,把有關內容分類摘抄下來,這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并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步理解課文,完成預習任務。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是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重要保證。閱讀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閱讀行為,本身包含著自覺的心理因素。啟發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增強形成閱讀的心理動力,一是要培養學生閱讀的毅力,幫助他們克服閱讀上的困難,使他們能持之以恒,取得成功;二是要增強學生的自制力,經常鼓勵他們勤奮努力,并及時強化這些行為,克服懶惰心理。那么,應培養學生那些課外閱讀習慣呢? 1、多用工具書與勤查資料的習慣 2、閱讀課文與作者原著的習慣。 2、會設問與好問的習慣。 3、做符號與寫批注的習慣。 4、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習慣。 5、每天堅持自覺課外閱讀的習慣 二、指導預習過程培養預習能力 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根據單元導讀和預習提示,結合教材,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有效地指導預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自我閱讀的良好習慣,是提高閱讀教學課堂效率的一個良策。在指導《詹天右》這篇課文預習時,我是這樣做的: 1、閱讀“導讀”。在進行這篇課文的教學前,讓學生再次認真閱讀“導讀”部分,加深學生對《詹天右》這篇課文的理解,并進一步明確課文的訓練重點。 2、讀、思、圈、畫。指導學生在認真閱讀“預習”文字的基礎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標記。比如:文中的生字連詞“阻撓”等詞可以用“--”標出;需要著重理解的詞語“嘲笑”等詞可用“=”標明;詞語中要單字注釋的,比如:“竣工”的“峻”,就在“峻”字下面加“·”,并認真思索,結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詞典理解詞意、字意。遇到描寫優美的句子用“”畫出,并反復朗讀;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預習,學生手、腦、口并用,既提高了預習能力,又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3、給課文加批注。不少課文的“預習”中有這樣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小學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