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460
淺談小學音樂課改的心得【摘要】要把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到音樂教學。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因此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科教學來完成的。原來的各科教學中較多的是只重視本學科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并不重視。而教改后的教材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技巧,還強調學生綜合智力素質的開發,包括人的想象力、創造力、靈敏反應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協調合作能力、審美能力等因素的訓練和培養。【關鍵詞】雙語教學 讓學生走出課堂 學生是主體 一、課改強調了對學生素質、能力、個性的培養 以音樂教學來說,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音樂是一種技術課,它是傳授音樂技能的技巧課,音樂教學方法也以“教音樂”為宗旨,教師的教學目標往往停留在“幫助學生順利地學會教材規定的內容”,教師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識譜、樂理、欣賞等技能技巧的傳授和訓練,而忽視了對人的素質、能力,特別是個性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達到教人的目的,通過教人來更好地學習音樂。課改后的音樂教育著眼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重視人的素質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了想上音樂課和更想唱歌的情感和欲望,特別是學生愿學、樂學。因為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否則再簡單的技能技巧訓練,也只能成為機械的操練,呆板的重復。例如,律動是一種技能,它在有規律的動作中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在傳統教學中,律動教學以模仿為主,教師在講臺上示范,學生在座位上模仿,教師和學生都著眼于動作,學得會做得像就達到了要求。為了學會這一技能,使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都能做整齊,師生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練習以至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而以素質能力培養為核心進行教學,同樣學律動《齊步走》時,我讓學生聽音樂律動進入教室,啟發學生想象:“我們是大森林里的動物和植物,高高興興地來參加聯歡會”,每個人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和小植物并模仿它們的樣子,只要跟著音樂互相不碰撞,學生們無拘無束跳著、飛著、跑著、爬著,有的是大象、有的是犀牛、有的是眼鏡蛇,等等。最后大家都進入教室來到自己的位置上,當音樂一停,各人擺一個造型,讓老師猜“動物、植物在干什么”。有一個小女孩趴在地上還不時地伸伸舌頭,她得意地說:“我在模仿家里的小貓在看電視!”《齊步走》的律動不僅培養了韻律感,又顯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他們的個性。又如律動游戲《青蛙學唱歌》就是以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教師啟發學生:“假如你是青蛙,你怎樣學唱歌”。學生自編的動作來自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由于學生個性各異,每個學生創造的動作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態。學生邊做動作,邊隨著音樂即興表演。生動有趣的動作常常使學生邊做邊笑,最后教師隨便說一個數字由學生自由組合,誰找不到小伙伴誰就給大家唱一首歌。在這個游戲中既培養了創造力、現場應變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整個活動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習的積極性也極高。我們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開發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才干。在一次創造活動中,張浩小朋友一下子創編了21個動作,張依然小朋友也編了32個動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小學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