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196
淺談小學英語課堂中常見的低效現象及改進策略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構建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型教學為途徑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小學英語教學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很多教師挖空心思,力圖設計亮點紛呈的課堂活動時不免偏離了教學的主軌道,造成了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環節。殊不知活動再多彩,實效才是根本。現筆者就近年來的所見所思以及親身實踐,淺談課堂中一些常見的低效現象和策略。[關鍵詞]英語 教學 活動 策略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活動是實施教學的主要形式。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很多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不斷更新,他們能夠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但往往在設計時偏重了活動的趣味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而忽略了其根本點——有效性,從而導致活動流于形式,不但學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養,教學任務也難以完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XX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不難看出,英語課程首先是一門語言知識與技能課,其首要任務應為語言教學。 課標中要求,小學三、四年級英語要達到語言技能一級目標,即從“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五個方面來綜合評價;小學五、六年級英語要達到語言技能二級目標,即從“聽、說、讀、寫、玩演試聽”五個方面來綜合評價。因此,如今的很多小學英語課堂,紛紛大變身成了試聽說唱玩演課,尤其是公開課更可謂是花樣迭出,熱鬧非凡。可是在這些炫目的活動之后,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對照新課標描述的那些必須達到的語言知識目標,學生扎扎實實做到了多少?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五個方面都訓練到位了嗎? 筆者結合近幾年的所見所思和親身教學實踐,淺談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存在的幾種常見低效現象及其策略。 現象之一:英語課≈音樂課 案發現場 《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3 Hobbies正式呈現了like + v.-ing的用法,這對于學生是一個難點,因此本單元的H版塊配有一首Hobbies的歌曲,其中不僅涉及到了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 …這樣的四會句型,又有B版塊的新授詞組take photos,grow flowers。這首歌曲對即將學習的語言點和相關語法點的突破有很大輔助作用。 有位老師這樣來教:首先看了歌曲的視頻,接著挑出了生詞來單獨教授,之后請學生一句句跟讀歌詞,再一句句讓學生聽音樂跟唱,然后隨著音樂的節拍齊唱、男女唱、小組對唱……最后請學生改編歌詞來唱。歌聲此起彼伏,40分鐘的課堂上,單獨歌曲版塊持續了20分鐘不止,一節英語課幾乎成了音樂課。 ◆ 風險提醒——尊重樂感,但不能越位 歌曲是一種愉悅心靈,抒發情感,溝通思想的活潑生動的藝術表現方式。把歌曲引入英語課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增強記憶效果。但同時也要注意歌曲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地位,不能喧賓奪主,它應為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服務。 策略之一:自然過渡,借助音樂適時滲透 [ 王電建,賴紅玲. 小學英語教學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兒童的記憶特點是:形象記憶和情緒記憶要先于詞語—邏輯記憶。唱歌是以聽覺感知為主的形象記憶,而歌詞和旋律可激發人的情緒和想象力,有助于情緒記憶。另一方面,兒童的無意記憶在記憶中占有重要地位。歌曲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原音重現 我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3 Hobbies歌曲版塊的設計如下: 滲透在課前。除了事先布置好預習歌曲的作業,在新課前的課間,我就利用課件循環播放這首歌曲,歌詞配合著畫面出現,不少學生紛紛上前觀看,有的還饒有興致地隨之哼唱,讓學生對歌詞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悟,也為下面的詞組、句型和語法教學埋下伏筆。 伴奏練習時。在完成了第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后,我安排學生做練習,同時我再次輕輕播放起這首歌曲。因為學生在歌曲中接觸并感知到take photos,grow flowers兩個重點詞組和like + v.-ing的用法,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結合,對語言點的學習有更深一層的幫助。此時他們再次聽到旋律,猶若故人相見、分外熟稔,甚至也不由自主隨之低聲哼唱起來。 齊唱、改編于課后。在第二部分教學內容結束后,新課也接近尾聲。為了再次激起一個小高潮,我選擇了歌曲。說是歌曲教學,其實學生此時已經自己跟隨音樂齊唱起來,無需老師過多的指導。最后在學生熟練掌握歌曲的基礎上,再布置改編歌詞后互唱的任務,讓他們自發在歌唱中回味語言知識,學得輕松又愉快。 現象之二:英語課≈美術課 案發現場 《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9 Shapes中出現了circle, square, star, rectangle, diamond, triangle六個常見圖形以及What shape is the …? It’s a …這個四會句型。這八個圖形單詞若集中在一起認讀、識記是比較枯燥和困難的,一般教師都會把它們和句型結合起來,利用C版塊的圖片供學生操練,例如:正方形的毛巾,星形的刨筆刀等。很顯然,單憑這六幅圖來進行單詞和句型的操練是遠遠不夠的,多數老師還會補充oval, heart以及多樣的鞏固活動。 不少老師都會請學生帶來畫筆,畫出不同形狀組合成的圖形,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一時之間,由開始的輕聲議論:“你畫的是什么呀?”到后來的嘲笑聲響起:“你畫的怎么這么難看啊?!”接著蔓延到整間教室里的嬉鬧聲:“老師,你看他畫的喲!”最后不少學生紛紛離座,到處張望別人的作品,并爭議著:“你畫的這個包是圓的啊,明明就是鴨蛋……”教室里很快炸開了鍋…… ◆ 風險提醒——別讓學生在繪畫中迷失方向 小學生年紀小,涂涂畫畫幾乎是他們每個人的興趣所在,他們也特別喜愛這種創造美、表現美的活動。但是教師應在遵循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心理發展特點的前提下,精心設計每個課堂活動,明確目標所在,使得活動形式和教學內容相關,同時有語言知識作支撐,方可引導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否則像上面那樣的課堂活動導致英語課幾乎成了美術課,學生們無視語言訓練,開始競相展覽作品,一定是與教師的教學初衷大相徑庭的。 策略之二:巧妙穿插,借助畫筆鞏固知識 新《課標》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并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把課本的內容通過學生的動手畫畫加以表現,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又可以展示學生的才華,是對學生最有吸引力的活動形式之一。 原音重現 同樣《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9 Shapes一課,另一位老師在教學也請學生帶來了畫筆。 邊畫邊認讀。這位老師請學生用最簡單的簡筆畫,而非某形狀的實物來作畫。動態的簡筆畫打破了他們的慣性思維,構成了學生較為深刻的記憶。學生把單詞音形義有機結合起來, 在課堂上且畫且學,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因此,對課本中出現的一些較長的、易錯的單詞僅靠教師口述或呆板的教學圖片加以分辨、講解,學生還是難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掌握,倒不如讓學生親自動筆畫畫,將會使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迎刃而解。邊畫邊練說。由于本課句型What shape is the …? It’s a …是本單元的語言訓練重點,如果直接讓學生就某物的外形來操練恐怕有一定難度。為了讓學生更好學習這個四會句型,這位老師加設了一個坡度訓練。先讓學生練習句型What shape is it? It’s a …學生兩人一組,邊畫不同的簡筆畫圖形,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小學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