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零售企業物流 零售企業的經營活動可以分解成購、銷、運、存四大環節。其中的運和存,就涉及零售企業基本的物流活動。一般而言,運和存是零售物流的核心內容,圍繞著這兩項核心內容,會發生大量的輔助性活動,如商品包裝、商品保管、商品的裝卸和搬運、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送等。 物流對于零售企業非常重要。主要是因為:第一,零售物流不僅是零售企業必須的,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人、財、物資源,是零售渠道成本的主要來源之一。第二,零售物流也是零售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第三,目前理論界對零售物流的研究主要有人通過對沃爾瑪進行深入研究(Stalk等,1992),將其成功的關鍵要素歸結為其獨具特色的“跨碼頭(cross-docking)”存貨和運輸系統。 2.4 我國零售企業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2.4.1 物流效率低 我國零售業物流效率低的主要表現有:物流活動現代化程度低,大量操作依然靠人工完成,能處理的貨物數量相當有限:物流設備的使用不合理,配送車輛的貨物裝載不當、空載率高,配送路線選擇不合理;物流環節多、流程不合理,導致運輸、儲存時間過長,工具周轉速度慢。物流效率低下的直接后果是物流成本的提高。 2.4.2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對零售業物流效率的提高、運營成本的降低有著巨大的作用。據報道,我國零售行業的IT總體投資占零售總額的比例還不到0.2%,而國際零售巨頭基本占到2%以上。我國流通企業信息化投資占總資產平均不到2%,而國外大企業的平均水平為8%一10%。另外,物流信息化設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就現在零售企業已經廣泛使用的POS機(POS是英文Point of Sale 的縮寫,即銷售點終端機。它是一種多功能終端,把它安裝在信用卡的特約商戶和受理網點中與計算機聯成網絡,就能實現電子資金自動轉帳,它具有支持消費、預授權、余額查詢和轉帳等功能,使用起來安全、快捷、可靠。)來說,這種設施及相關設備系統能生成大量數據,但企業真正應用的還不到3O%,其他先進設備的普及率和利用率就更低了,國內真正用上EDI(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譯為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個交換商業數據的標準格式。)的零售企業幾乎沒有。物流信息化運用層次低,我國大多數零售企業物流信息化的運用主要停留在信息的采集和傳輸上,對信息的處理、分析、挖掘還很少,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4.3 配送中心建設落后 配送中心是供應商與店鋪的橋梁和紐帶,對于零售業的物流活動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零售企業配送中心建設相當落后,主要表現為:(1)配送率低。我國零售企業配送中心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配送中心進行統一配送的比例非常低。據零點研究集團調查報告顯示,在我國304家已經開展配送的商業企業中,20%的企業統一配送率在40%左右,67%的企業的配送率介于50%一70% 之間,配送率達到7O%一9O%的商業企業不足15%。而在零售業高度發達的國家,零售業物流中統一配送率一般在8O%以上。物流中心不能實現統一配送,連鎖零售企業各門店的“統一采購” 就無法實現,綜合采購成本的優勢也無法發揮。(2)配送中心設施陳舊、落后。我國許多企業的配送中心,設施落后,沒有專業的分揀設備和電子掃描裝置,作業中手工仍占很大的比例;配送中心功能不完善。許多企業的配送中心功能相對比較單一,缺乏對商品的深加工能力。隨著我國零售業的完全對外開放,外資零售巨頭在我國的擴張必將更加瘋狂。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我國零售企業必須及時解決物流系統中存在的問題。 2.5 汽車零售部件物流分類 對于汽車制造企業來說,汽車零部件物流具體環節包括:生產計劃制定、采購訂單的下放及跟蹤、物料清單維護、供應商的管理、運輸管理、進出口、貨物的接收、倉儲管理、發料及在制品管理、生產線的物料管理等;從物流主體看,汽車零部件物流可分為自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從以汽車制造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的角度,可分為: 一、入廠物流(又稱供應商供應物流、采購物流) 在汽車物流中,零部件入廠物流應該是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一個環節。隨著汽車行業分工的精細化,零部件的供應物流的部分功能被委托給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管理,實行零部件供應鏈采購。 供應鏈采購是一種供應鏈機制下的采購模式,即汽車零部件的采購不再由汽車制造商操作,而是由零部件供應商操作。實施供應鏈采購,汽車制造商只需把自己的需求信息向供應商連續及時地傳遞,由供應商根據汽車制造企業的需求信息,預測未來的需求量,并根據這個預測需求量制定自己的生產計劃和送貨計劃,主動小批量多頻次向汽車制造商補充零部件庫存。供應鏈采購模式改變了汽車零部件設計、生產、儲存、配送、銷售、服務的方式,有效地縮短了企業內生產線的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二、生產物流 通常在一條汽車裝配線上會涉及非常復雜的生產工序,需要的零部件成千上萬要把這么多零部件準確無誤地送到目的地(消耗點),這對汽車生產物流管理是個非常大的考驗。與此同時,生產線旁的空間有限,如果物流規劃不合理,配送不及時,極易發生零部件的堆積和斷檔,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為保證持續不斷地向生產線邊準時供貨,許多企業開始使用精益生產基礎上的生產物流管理。 三、汽車售后物流。它是指汽車正常的保養、維修、大修、以及交通事故的維修所需要要的零部件的物流。汽車銷售是汽車制造企業實現價值的過程。選擇正確的汽車售后物流戰略,是汽車制造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物流運作模式 目前國內使用比較普遍的汽車零部件物流模式,主要包括三種:MilkRun定常路線法、Direct 直接法和Consolidation 聯運法。主機廠到底使用怎樣的模式最合適,最終取決于三個方面:第一,零部件的種類與數量。第二,運輸距離的長短。第三,運輸的頻率。 就入廠物流而言,在運輸包裝和上線包裝不一致時,需要進行配載控制;另外應根據生產計劃量進行合理配載。一些知名企業經常使用下面的配載方案:第一,遠距離大件配載量為8小時用量左右。小件配載量為1天量(可整合到整包裝);第二,近距離供應商大件配載量為4小時量。小件配載量為8小時量(可整合到整包裝);第三,遠距離供應供貨種類較多,混合裝箱配載時,考慮盡可能平均裝箱配載。 3. 零售企業的物流模式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2/3/3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2/3/3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物流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