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641
關于情境教學策略的應用[摘要]《情境互動式數學》的教育課程是一種開放式的發展兒童思維能力及培養幼兒數學學習習慣為宗旨的課程。課程體現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兒童心理能力的發展水平。強調幼兒在數學活動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培養,給幼兒多角度、多層次的解決問題的機會。經查閱資料,國內外陸續在學齡前兒童中開展情境教學,方式不盡相同,效果評價系統不夠健全。我園堅持以“情感”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按照年齡劃分,3—4歲、4—5歲、5—6歲分別創設了不同的情境及效果評價系統,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 情境教學 策略 兒童思維 北京市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和主動活動的學習過程。重幼兒的興趣與創造。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認的生活。”無疑,情境教學是一種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不僅貼近了幼兒的生活,也可以幫助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方面得到發展。 我園于2009年引進一套名為《情境互動式數學》的教育課程,在全園20個班3—6歲的幼兒開展情境教學。它是一種開放式的發展兒童思維能力及培養幼兒數學學習習慣為宗旨的課程。課程體現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兒童心理能力的發展水平。強調幼兒在數學活動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培養,給幼兒多角度、多層次的解決問題的機會 [1] 。 通過一年的實踐,證明情境教學對幼兒的認知情感水平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發現完全按照書本的設置情境模式單一,沒有充分的做到李吉林的“情境教學”中所提到的“縮短心靈的距離,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2]。反而在教學中出現了“幼兒園小學化”的狀態,根據以上問題,我們進行了分析及研究。 一、情境教學的形式過于單一 在這一年多的實踐和研究中,幼兒只拘泥于書本上的學習,雖然書本上的內容已經通過情境化的方式教授給幼兒,但是,在幼兒只停留在學會與學不會上,出現了老師在黑板前講,幼兒在桌面上學的“小學化”現象。經過分析認為,之所以會出現“小學化”的現象是因為教師沒有理解什么是情境教學,以及很好的將情境教學融入到實踐中去。 1、教師自身的個體差異問題 教師們初次嘗試情境教學,雖然上課的步驟已經掌握,但是不能把“情境教學”理解透徹。教師們只能很籠統的組織活動,在活動的各個環節上面銜接的不夠自然。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制訂計劃時,應了解學內容所有相關的情況,如孩子已有的水平、興趣點等;教師應把教育目標和數學概念與幼兒相關的生活和活動經驗相聯系,從而開展適合幼兒水平和興趣的活動;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根據活動的內容、教育目標以及幼兒的發展水平來提供活動的組織形式,例如:集體、小組或教師個別指導。教師應注意對幼兒探索的指導,引出幼兒能思考的問題,并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例如:不要只是問幼兒“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而是盡可能讓幼兒嘗試表達自己的操作活動。可以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示出來、畫出來、模仿出來,或用一定的符號表示出來。 教師應盡可能用幼兒能聽懂的語言為幼兒解釋要求。同時,注重教具與幼兒用書的結合使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數學教育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