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提問的研究
六、回答幼兒提問的策略研究 幼兒隨著智慧和語言的發展,逐漸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每天都好像外出旅行冒險一樣,接觸到許多陌生新鮮的東西,努力想去理解周圍的事物和人們。于 是,各式各樣的疑問便裝滿了他的小腦袋,3至6歲的幼兒常常問“為什么”,而更大點的幼兒的問題會顯得五花八門,稀奇古怪。幼兒通過提問,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也促進智慧逐漸 發展、詞匯日益豐富。因而,正確回答幼兒提問是發展幼兒智力語言、激發興趣、培養探究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回答幼 [摘要]國內外的許多理論研究都證明,提問對兒童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提問是認知發展要求的體現。兒童的提問并不是通常所認為的“好奇心”那么簡單,它更是兒童的認知結構面臨變化的提示。其次,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體現人的思維問題解決過程蘊涵著六種基本的元認知成分,構成了一個問題解決的環路。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幼兒語言特點、行為特點、思維特點、提問特點和提問內容的五大方面進行系統、深入地研究,以促進幼兒積極有效地建構自身的知識系統,幫助教師開發出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探究性教學方案,同時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方法上的指導與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幼兒提問 情感 幼兒期特點 幼兒語言特點的研究概述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幼兒認識事物是通過看、聽、摸、嘗等直接感知的。同時,又必須以相應的語言來說明事物的現象和意義,才能真正認識它,形成正確的概念。下面:我談談幼兒語言各階段發展的特點: 1. 三四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在語音方面幼兒發音器官尚未發展成熟,聲帶較短,較薄,聽覺的分析能力較差,語音的準確程度還不夠完善。從詞匯上,要求幼兒運用并理解常用的詞,同時掌握和運用表示周圍常見物體和各種活動的名詞和動詞。從句子上:句子是能夠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個特定語調的語言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根據一定的規則組合而成。幼兒這時是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的發展。幼兒開始產生詞序策略,從句子結構中理解詞義。有時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請求和愿望,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感興趣的事。 2. 四五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語音方面:幼兒語音器官已發育成熟,正確發出全部音節的生理條件已經具備,特別是語音意識的發展,已經能意識到自己和別人語音中的問題。從詞匯上:幼兒掌握的詞匯量要大幅度地增加,質量上也要有明顯的提高。在動詞方面,除能正確運用說明日常活動的各種動詞外,還要教他們掌握一些意義相近的動詞。在形容詞方面,要教幼兒學習運用多種多樣的形容詞來描述事物。從句子理解上看:詞序的影響逐漸降低,按句法信息進行反應的能力不斷提高,5歲的兒童已基本上能對大部分簡單句按句法進行正確理解,還能用完整的句子較連貫地講述自己經歷的事,圖片上的內容,會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和復述故事,能大膽、清楚的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意見等。概括起來就是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開始接受任務,開始自己組織游戲。 3. 五六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從語言方面,口語有它本身的特點,有短句,自然句多,省略句多,聲調富有彈性。發展幼兒語言要和認識相結合,幼兒詞匯的豐富,概念的形成,只有掌握大量的語言才能精確,才能得到鞏固。幼兒語言發展的水平要以語音為基礎,豐富詞匯,但幼兒掌握的詞匯常常落后于思維的發展,隨著消極詞匯過渡到積極詞匯狀態并非一次就能達到,需要多反復,才能達到詞匯的效果。幼兒期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為輔,見到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會發出聲音的東西特別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 幼兒行為特點的研究概述 3—6歲幼兒有其獨特的年齡心理特征、身體發展水平和行為方式。仔細觀察的家長都會發現幼兒有以下行為特點: (一)愛游戲。幼兒喜愛玩,有的時候,玩安靜的游戲;有的時候,玩運動量大的游戲;有的時候,他把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運用到游戲中去再現,等等。四五歲的幼兒想象力更加豐富,體力更加充沛,他們的游戲更復雜了,有的時候幾個孩子能圍繞一個主題玩上兩三天,如空中小姐、集市貿易、等等。有的時候,玩規則嚴密的棋類游戲、競賽性游戲。中國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在《兒童心理之研究》一文中總結到“兒童是好游戲的、好奇的、好群的、好模仿的、喜歡野外生活的、喜歡成功的,喜歡別人贊許他的。”并指出“游戲要有生理上的快感、心理上快感、社交上的快感① (二)愛模仿。兩三歲的幼兒看見媽媽掃地、洗衣,他要試試看;聽見雞啼貓叫,他要學學看;看見爸爸吸煙、爺爺練拳,他也要做做看。家庭中成人時常看書、讀報,幼兒拿本圖書念念有詞;孩子的眼睛時刻注視著,迫使成人不得不事事謹慎,以便做個好榜樣。 (三)好奇又好動。新買來的漂亮花瓶,他拿棒頭去敲出聲音;小汽車開不動了,他把汽車拆得七零八落;聽見外面聲音嘈雜,他馬上跑出去看熱鬧。孩子不但愛動手,也愛動嘴,他們常常要問:“這是什么?…是什么東西做的?” “為什么會這樣的?”好提問是好奇心的表現。大哲學家柏拉圖說:“好奇是走向知識之門。”如果孩子不好奇、不去擺弄各樣事物,就不能了解事物的性質和特點。 (四)喜歡贊揚。兩三歲的孩子特別喜歡“聽好話”,旁人稱贊他“乖”、“好”,他笑容滿面;旁人說他“丑”、“壞”,他馬上生氣發怒。有的家長還對幼兒有顯著進步的作品和良好行為,用畫紅星、評“好” 和“很好”的辦法來贊揚,幼兒就更加高興。但是贊揚不能濫用,贊揚若符合實際,針對事情分析理由,會幫助孩子不斷進步的;反之,也會助長孩子的驕傲和固執,不利于性格的健康發展。 (五)喜歡成功。兩三歲的孩子最初學穿衣、扣紐扣時,動作緩慢、笨拙,可是孩子們一次次地練習,當他們終于穿好時,總是流露出得意的神情。四五歲的孩子學系鞋帶、學跳繩也是這樣的,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失敗,一旦學會,高興得很。穿衣、系鞋帶、跳 繩,對于成人來說僅僅是一些極其簡單的事情,對于幼兒來說卻是一項全新的技能,完成了任務,他們的心里有一種獨立感、成就感、勝任感。他們花費了不少時間,盡了許多努力,得到了自信心的滿足。 (六)喜歡和同伴交往。4歲以上的幼兒逐漸從一味依戀、跟隨成人轉變到喜歡和年齡相仿的孩子在一起,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愛好、相似的能力和自由組合的游戲活動,這種合群心理非常強烈。當有的孩子在家中長期找不到友伴時,他甚至會自己編造一個“想象的朋友”,自言自語地同“想象的朋友”玩,或者認定一個柔軟、溫暖的長毛玩具為友伴,總是離不開“它”。在親友中,為孩子尋找一兩個性格、興趣合得來的友伴,時常兩家聯合在一起 出游或娛樂,是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成功措施。 (七)喜歡戶外活動。充足的陽光、空氣是鍛煉孩子的最好條件,戶外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在戶外草地上看云彩、聽風聲、捉螞蚱、放風箏、拾落葉是愉快精神、 擴展知識的最好的活動。但是,有的家長一擔心孩子疲勞,二擔心衣服弄臟,三擔心傷風感冒,總是習慣于把孩子關在屋里,剝奪了他們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這種孩子長大以后,容易體弱多病,知識貧乏,性格內向,這是很大的失誤。 (八)注意力容易轉移。幼兒的行為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和支配,注意力、堅持性較弱。這充分地表現在幼兒的觀察、記憶、想象等活動中。四五歲以后,孩子開始注意行動的目的性,能對自己不感興趣而又很重要的事物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注意、記憶和想象了。他們對色彩鮮明、能動會變、有新鮮感的事物,比較容易產生興趣和學習愿望,他們的目的性、堅持性、責任感需要家長耐心地培養和指導。 (九)情感容易沖動。幼兒的神經活動過程,興奮強于抑制, 新異、強烈的刺激或緊張、恐懼的情緒往往引起幼兒的過分激 動。他們一會兒因新玩具而手舞足蹈,一會兒為爭奪玩具而痛哭 流涕,當成人為他拿回玩具后,又會掛著眼淚笑起來。這說明了幼兒期情緒的沖動性、不穩定性和不加掩飾的外露性。要教會孩子辨別是非,用語言表達要求和情感,以及正確地表達情感、疏導情感和控制情感沖動的方法。 (十)自制力弱,容易言行脫節。向孩子說些好孩子應該怎么做的道理比較容易,而要孩子真正控制自己的行為就比較難了;特別是在新異刺激多和情緒比較激動的情境中,由于不同孩子自制力的差異,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孩子的自控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發展;他們從事有目的活動的機會逐步增多,自控力也會逐漸增強。 心理學者的實驗證明:3歲幼兒在有目的、有意識地完成力所能及的某項活動時,一般能控制自己3-5分鐘;4歲兒 童6-8分鐘;5歲兒童8—10分鐘。對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則能 延長更多的時間,甚至長達1小時,還樂此不疲。只有充分認識幼兒的需要及其思維、行為特點,才能恰如其分地對待幼兒,才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才能理解幼兒的合理愿望和行動,對他們提出適度的要求。 三、幼兒思維特點的研究概述 思維是孩子智力活動的核心,也是智力結構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從孩提時代開始發展的。那么,什么是思維? 心理學一般把思維定義為: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和概括的認識過程,并且通過這種認識,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屬性和本質屬性。為了提出和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孩子們在思維活動中進行著各種心智操作,這個過程充滿了思索與判斷,也體現了孩子在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主要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具體化。 思維發展的總趨勢: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即由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再依次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 0~3歲:最早的思維活動:動作思維 4歲: 從動作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 5~6歲: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已經初步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 四、幼兒提問特點的研究概述 提問在我們幼兒教育的各項活動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提問讓幼兒勤動腦、勤思考,并能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和近期情況。幼兒通過提問能獲知未知的世界,學到知識。幼兒的特點是好動、好奇、好問、活潑開朗。好動,容易發展成喜歡實際操作,勤于動手;好問,容易發展成求知欲強,喜愛革新;活潑開朗的性格,有利于變化多端的環境。 以幼兒的提問為提問題的主體對于幼兒自己的探索和學習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幼兒主動提問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使幼兒勤動腦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讓幼兒成為提問的主體,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使幼兒勤動腦。當幼兒成為提問的主體時,才能激發每個幼兒對未知的興趣世界,對于他們所生存的環境產生極大的興趣 二、幼兒主動提問能張揚幼兒自我興趣,刺激幼兒主動思考 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老師起著引導幼兒思考和將問題引向縱深的作用,主要的還是要靠幼兒自己,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主動去思考、探索,從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并著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促進幼兒主動思考,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師能從幼兒的提問中發現幼兒的興趣,盡而發現新的“課程內容” 陳鶴琴老先生在《陳鶴琴教育文集》,中指出:“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學合一的思想②。教師在同幼兒的協同活動中能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發現幼兒興趣之所在,同時,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非常專注,不斷地提出一些有關的問題,教師通過參與、觀察幼兒的活動,就能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找到新的課程內容,這是幼兒感興趣的課程內容,而不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的。這樣才能抓住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的探索向縱深發展,更有利于幼兒學習活動的深入。 五、幼兒提問內容的研究概述 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有著很大的變化,在很多時候的表現就是他們開始提問,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多,而且千奇古怪。孩子愛提問,不僅問題多而且五花八門,他們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們的知識經驗又無法解答這一切,所以就喜歡向大人問這問那。孩子愛問“為什么”,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應該給予鼓勵,并耐心地作答,決不欺騙孩子。在教育上,再沒有比教給幼兒錯誤的東西更可惡的了,這個錯誤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因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堅持竭力排斥那些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識。所在這次提出了演技幼兒提問的問題,在孩子提出的問題你不能正確作答時,你應該承認你知識的缺乏,并及時引導孩子想辦法尋求正確的答案,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而且讓孩子養成不依賴教師的習慣,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給孩子解答問題時,總是要充分考慮到孩子在現有的知識與思維的能力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因為老師如果隨便給一個過于深奧的答案,孩子不能理解,結果仍然解不開心中的疑團,他們會一直不停地追問下去。 對于孩子的提問,不論是教師或家長要感到高興而不是厭煩,不是隨隨便便敷衍一下,而是給予耐心的說明和解釋。千萬不能嫌麻煩,要鼓勵、表揚孩子肯動腦筋,同時,要認真地和孩子一起探尋問題的答案。當問題太難時,可以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如果問題不是太難,要對孩子進行啟發,鼓勵孩子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去思考。當不能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能不懂裝懂,含糊其辭,要向孩子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會回答,我們一起來看書找答案。” 兒的提問要做到及時性。即對幼兒的提問應該不失時機地立即給予回答,除了教師暫時無法回答的問題,一般都應該在幼兒提出問題后馬上回答才能使幼兒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 其次,回答幼兒的提問要做到科學性。由于幼兒所提的問題往往是復合性問題,即一個問題中包含著多方面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逐一地正確回答。也就是說教師的回答必須是準確無誤的,既不能隨意輕率、錯誤地回答,也不能以似是似非的答案使幼兒無法理解。 再次,回答幼兒的提問要做到思想性。所謂的思想性是指對幼兒的回答一定要有教育意義。因為幼兒的年齡小,教師能夠從一定的教育目的出發回答幼兒的提問,不僅可以使幼兒獲得了知識,同時還能使幼兒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促使身心健康發展。 第四,回答幼兒的提問要有啟發性。在回答幼兒的提問時,一定要注意啟發幼兒自己思考,凡是幼兒經過討論能夠解釋清楚的問題,一定要組織其他幼兒一起參加討論,當幼兒找到正確答案時,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可以使幼兒不斷產生新的求知欲望。這種回答提問的方式,有利于促進幼兒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第五,回答幼兒的提問應該做到可理解性。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告訴幼兒的答案一定要做到淺顯易懂,深入淺出,便于幼兒理解。千萬不可復雜化或故弄玄虛,使幼兒難于理解。 第六,回答幼兒的提問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智力差異,教師對不同幼兒的提問,應該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和智力水平進行回答。在全班幼兒面前回答問題時,應該考慮多數兒童的智力水平,回答的結論便于大多數兒童理解。對于幼兒個別提問,可以因人而異進行回答,回答幼兒的提問應該對幼兒的智力發展有促進作用。 正確地理解幼兒的提問,可以剖析出提問背后所蘊涵的兒童認知發展機制,以及相應的語言發展、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規律。因此,研究幼兒提問的特點是一個富有挑戰同時也極具研究價值的課題。只有弄清幼兒提問的形式和實質,才能因勢利導地、有針對性地作出回應,以便促進幼兒在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真正體現出尊重幼兒、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研究幼兒提問特點的目的是培養幼兒想象力,發展幼兒智力。通過研究幼兒的提問,我們還能把握幼兒情緒、情感以及社會性發展的動態,更好地關心幼兒的全面發展。 ①書名:兒童心理之研究 作者:陳鶴琴著, 出版地:上海出版,時間:1996年 ②《陳鶴琴教育文集》 北京出版社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