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寧波市廣濟中心小學開展教育議事會工作的調查報告
四、多元互動,豐富“教育議事會”的教育內涵 1.“三方”自動:各行其“事”,各盡其責 “教育議事會”為學校家庭社區優化教育環境搭建了新平臺。代表著學校、家庭、社區三方的三個職能部門,各行其育人之事,各盡其和諧之責。學校教育管理部對校區教務、政教、后勤等工作進行督導;為校區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幫助。家庭教育協調部職責:指導各班級家委會開展工作;協助學校開展家庭教育交流培訓工作;協調家校矛盾。社區教育拓展部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組織社區活動,為學生的課余假日提供學習活動的場所。 2.“三方”互動:合作共“事”,有機結合 目前,我國學校管理存在諸多弊端,概括起來有:第一,學校仍保持“閉門辦學”的態度,以學校圍墻為界,將學校與外界社會隔離開來。第二,學校管理主體單一,只看重校長和領導班子的力量,無視教師、學生、家長等的主體作用。第三,校長僅重視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層級管理,造成學校成員處于聽命狀態,缺乏創造和創新的熱情與動力。諸多弊端,成為了阻礙學校發展的不和諧因素,學校的不和諧因素又轉而影響著家庭、社區的和諧發展。 “我們的社會生活正在經歷著一個徹底和根本的變化,如果我們的教育對于生活必須具有任何意義的話,那么它就必須經歷一個相應的完全的變革。”杜威這句話與現代“和諧管理理論(席酉民)”相聯系后,就出現了如下解釋:學校與周圍環境息息相關,環境所具有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必然導致學校管理活動的復雜和多變。加上師生、家長等一系列與學校相關的人所具有的認識上的有限性、能力的有限性、不可確知性和行為的不穩定性,所以學校管理永遠會面對一些不能事先確定的東西,需要人自主來應對。建立社區、家庭、學校互動的管理模式,探索開放、自主、民主的辦學制度,促進學校的和諧管理,符合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中一個嶄新的課題。 我校通過創建“教育議事會”制度建立穩定的、有效的學校制度平臺,制定明確具體的民主參與的方法、程序,吸引和確保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更多的受益人參與到學校管理決策中來,形成一種民主的、開放的和科學的學校管理機制。 我校的“教育議事會”籌建于2004年8月,正式成立于2005年3月1日。目前共有成員 22 人,其中教育專家 2 位,家長代表 14名,云豐社區代表2名,社區民警1名,教師代表 3 名(教育屆人士占40%,社區干部占10%,家長代表占50%)。議事會分為“學校教育管理”、“社區教育拓展”、“家庭教育協調”三個職能部門。三年來,我們以“為了我們共同的孩子”為宗旨,以 “ 教育議事網 ” 、 “ 議事論壇 ” 、 “ 議事輪值 ” 為陣地對學校辦學重大事務進行監督、審議和咨詢;以 “ 教育沙龍 ” 、 “ 親子樂園 ”、“傾訴室” 等活動為載體,建立學校、家庭、社區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并使校區走向社會,創建和諧校園。 一、三次論證,明確教育議事會的三大功能 在“教育議事會”制度的創建過程中,如何定性,如何定位,如何定職才能真正促進學校和諧管理?這成為課題研究的首要突破點。在經歷了三次論證后,教育議事會的三大功能得以明確。 1.第一次論證: 明確教育議事會的“政協”功能 04年8月課題組成員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擬定了“教育議事會章程(草稿)”。9月又邀請兩位寧波市基礎教育專家對章程中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進行了論證。專家指出建立“教育議事會”可以起到一個廣泛發動群眾關心學校,討論教育中的熱點問題,共同參與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而議事的主體內容應是如何貫徹國家教育部八號文件精神的落實,如何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所以這個組織在學校管理中更應體現出“政協的角色”,保證校長的辦學自主權并與之和諧共存,才能真正起到改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作用。此后“章程”六易其稿最終明確了“監督實驗校區在貫徹教育方針、開展民主辦學、開放辦學方面的具體工作,促進教育教學理念的落實,推進校區的發展建設。”這一功能的定位。 2. 第二次論證: 明確教育議事會的“協調”功能 04年8月在時任海曙區教育局王副局長的指導下,《章程》補充了“學校與外界系統溝通協調功能”、“學校與外界系統發生沖突時的仲裁功能”。希望教育議事會中占50%以上的家長成員和10%的社區成員能在充分學習國家教育政策法規、了解學校管理規程后,向更廣大的家長宣傳科學教育理念,統一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思想,以此減少學校與外界因溝通不暢引起的誤解和矛盾。10月首批議事會成員會議上,家長認為非常感謝校方建立這個平臺,吸引更多資源和力量參與到學校建設中來,他們十分愿意為學校出謀劃策。但是《章程》中提到的“仲裁”功能,他們認為作為一個“政協”組織,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去扮演“法官”的角色,它應該承擔起的是增進教師與家長、學校與社區、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溝通理解的橋梁作用,設立校區管理的“緩沖區”,形成良性循環,促進校區和諧成長。 此后明確了“ 協調家長、教師、社區等各方面利益,吸引社會各方面力量關心、支持學校建設,建立良性合作關系,以期達到最佳的共同教育效果。”這一功能定位。 3. 第三次論證: 明確教育議事會的“育人”功能 04年11月我們進行了第三次論證。在會上有關專家指出:“教育議事會”是過河的橋,我們的目標是育人!議事會的工作都應該從孩子出發,孩子是家庭的,是學校的,更是社會的。學校、家庭與社區是每個人一生所必須經歷的旅程,這三者關系十分密切,對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發展各具影響,因此這三者勢必要相互合作才可能使一個人得到和諧的發展。本次論證,使教育議事會擁有了一句意味深長的口號:為了我們共同的孩子!同時更明確了 “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切從學生出發,關心、支持、協助實驗校區構建科學、民主、開放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創建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一“育人”功能。 二、完善制度,細化“教育議事會”的議事內容 1.創建“例會”制度:細化工作計劃的實施細節 “例會”制度是教育議事會使用“知情權”的首要途徑。議事例會按周期分為:每月例會,學期例會,年會。期初全員例會審議學校工作計劃,每月部長例會針對校區工作計劃的實施細節做出評議,期未全員例會聽取校方工作總結。學期工作計劃、總結報議事會備案。年會則以總結工作績效,品嘗收獲喜悅,發現問題不足,解開癥結疑慮為宗旨。 2.創建“輪值”制度: 細化學校管理的工作細節 “輪值”制度讓教育議事會深入學校,參與管理工作,關注管理細節。每學期,秘書處安排教育議事會成員以部門為單位開展定期的駐校輪值工作。參與輪值的議事會成員站在校長的高度上,從教學到后勤,從師德建設到學生習慣養成,以第三者的角度審視學校管理的工作細節。校區根據輪值記錄冊里反映的情況及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并將整改措施向議事會反饋。 3.創建“督導”制度: 細化辦學方向的保障細節 “督導”制度的具體形式為開展調研,遞交提案。 教育議事會及其下屬機構——班級家委會,經常在家長、社區中開展調查工作,了解各方對學校教育的意見與建議,并進行整理和提煉,形成提案。主要提案人填寫《教育議事會提案表》,遞交教育議事會成員大會通過,得到議事成員總人數的三分之二表決同意,方可成為提案。這些提案對校區校本課程設置,促進家庭、社區、學校三方互動交流,突出辦學特色,提高社會滿意度等有著建設性的作用。 三、形式多樣,拓展“教育議事會”的活動空間 1.舉辦家長沙龍: 分享“教子”經驗 占教育議事會50%以上的家長成員代表的是校區全體家長的利益,更承擔著家庭教育指導的責任。在教育議事會的支持下校區所在的云豐社區每月18號都會組織一場專題家庭教育沙龍,分享“教子”經驗。沙龍由教育議事會成員輪流策劃與主持,主要參加對象是實驗校區及云豐社區內的家長,每次沙龍還邀請與主題相關的專業人士,及校區的相關教師參與討論。目前,教育沙龍已圍繞“怎樣讓孩子適應學校生活”、“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合作”等主題開展了多次活動,深受家長歡迎。教育沙龍同時已成為社區家長學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家長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暢談教育搭建了平臺, 成為家、校溝通的一條重要渠道,對建設和諧家庭起到了助推作用。 2.開辟BBS論壇: 放飛童真童趣 教育孩子應該從了解孩子開始。05年3月教育議事會送給了實驗校區孩子們一方讓心靈自由徜徉的天地——BBS論壇。論壇下設“教子有方、童心飛揚、園丁真情、共同關注、校園風采、議事沙龍”六個版塊。從“上課10秒鐘,下課40分鐘”到“你喜歡哪個老師?”;從“請不要在校園里亂丟垃圾”到“公交車該不該裝空調”;從“暑假里你們報過培訓班嗎?”到“你認為小太陽節好不好?”同學們在這里毫無顧忌地談談心中的事,論論心中的結, 分擔同學的煩惱,也慢慢體會大人的良苦用心。而擔負育人責任的父母、老師則從這些充滿童真的字里行間感受到孩子們更真實的一面,獲得教育的感悟。 “教育議事會”為學校、家庭、社區實現教育互動開辟了新渠道。家長代表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社區書記走進家庭教育協調部,學校老師充實社區教育拓展,三方功能互相影響,三方利益有機結合。學校教育管理部緊緊圍繞實驗校區的學期工作計劃,在繼續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工作基礎上,將工作重心向校區管理的精髓深入。讓家庭需求影響學校教育,以學校教育轉變家教理念。家庭教育協調部從關注班級家委會層面的建設工作入手,鼓勵和指導家委會增進有效的親子互動,充分發揮其以點帶面的功效,使校區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與老師的關愛。社區教育拓展部在制定工作計劃時以校區少先隊工作為指導,有效整合了社區和家長的資源,為少先隊活動錦上添花。角色的轉換,職責定位的不同促使學校、家庭、社區進行換位思考,真正將三方利益有機結合起來。 3.“三方”聯動:協同謀“事”,實現多贏 “教育議事會”為學校家庭社區實現教育多贏創設了新思路。三大職能部門從籌備時的摸索定位,到成立初期的外圍參與協調,逐漸步入理性思考的成熟期。家長代表主持學校教育管理部有效利用家長、社區與外界的密切聯系發揮其宣傳影響功能,促進教育者科學教育理念的更新,實現雙贏。社區書記領軍家庭教育協調部,有效利用學校資源、家庭榜樣發揮其文化輻射功能,促進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區的建設。學校老師指導社區教育拓展部有效利用家庭、社區的豐富人力、物質資源發揮其教育輔助功能,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少先隊活動。 “教育議事會”制度的形成有效地利用了優質資源,整合了全社會關注兒童健康成長的力量。代表著學校、家庭、社區三方的三個職能部門,明確其育人之事,各盡其和諧之責。三方功能又互相影響,三方利益有機結合。 “教育議事會”制度推進了學校、社區、家庭的互動,使教育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教育的外延不斷擴展,內涵更為豐富。開創了“民主管理”、“開放辦學”的新范式,確立了“以人為本”、“和諧管理”的新觀念,營造了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和諧氛圍。促進了師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在“教育議事會”制度實施建設過程中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困擾:首先,“教育議事會”的自主運轉的動力機制尚顯不足,無論是教育管理、教育協調還是教育拓展多是建立在“配合學校需要”的動力基礎上。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議事會成員均以教育義工的身份參與工作,其時間和精力受本職工作牽制;二是議事會成員的來自多方領域,對教育雖然有自己的理解但畢竟缺少完整的教育理論支持,很難走在學校之前提出系統的建議。其次,“教育議事會”對校區最廣大家長的影響尚顯薄弱,在為校區教師教學、科研以及學生實習、社會實踐活動等提供信息、基地和其他優惠條件方面也并未表現出理想中的作用。 應該說,現代學校制度的研究是一個演進的過程,決不是終結的狀態。構建現代學校管理新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的最優化。因此,“教育議事會”制度的建立應該是一個持續改進,不斷更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以實踐為藍本,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不斷發展,“為了我們共同的孩子”作出我們的努力與貢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