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在平時要多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更注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培養孩子課前認真準備的習慣 首先我要讓他們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學生了,主要的任務是學需的學習用品。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些準備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課程表提前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書本、削好的鉛筆等學習用品,一樣不少地準備齊全,這樣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亂,又可保證第二天能夠帶齊學習用具。剛開始的時候,我在一旁耐心指導學生怎樣收拾學習用品,應該怎么樣擺放整齊。這樣讓學生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后,他們就會慢慢養成習慣。經過半年的訓練,學生逐漸能獨立準備好所 2)培養孩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摘要]在當前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目前課程實踐和改革的研究重點。新課程要求數學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促進學生正向、持續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光是數學知識的學習,更應該加強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態度和情緒等情感因素的激發。 [關鍵詞]效率,技能,方法,態度和情感。 在當前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目前課程實踐和改革的研究重點。新課程要求數學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促進學生正向、持續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光是數學知識的學習,更應該加強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態度和情緒等情感因素的激發。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總覺得:要想達到既讓學生學的輕松,又能提高教學質量這個目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何做到這一點,這里以(工程應用題)這一課為例,談談我的一點做法。 一、新授前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動機。學生有了學習的動機才能進入較佳的學習狀態。學生由“要我學”到“我想學”是一個十分可貴的進步。但是若不能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穩定下來,那一切努力將會前功盡棄。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找到一些切實可行、有效的途徑,激發學習興趣,誘導他們“愛學”。 1、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差生熟悉的事物,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數學有著同實踐結合的豐富內容,我注意引導得法,創造學習的高潮環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 2、為差生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興趣的根源是來自對困難的戰而勝之! 他們每前進一步比別的同學都要困難許多?紤]到這一特點,我為差生在集體中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比如,課堂提問對差生適當淺些,作業、考試成績以進步為準設立進步獎等?傊,看到差生即使有微小的進步,也應當給予肯定,并及時通報家長,讓他們在班里和家中都體驗到學習取得進步的喜悅,從而穩定學習興趣。 教學工程應用題時,我在作基本訓練后出了這樣一道題:加工一批零件()個,甲單獨做20天完成,乙單獨做30天完成,兩人合作要多少天完成? 然后,我對同學們說:“過去都是老師出題你們算,今天請你們補上這批零件的個數,為了便于你們計算,判斷老師是否算得正確,這個數最好是20和30的公倍數”頓時,學生活躍起來了,都想考考老師,舉出了60、240、480、1200……我都迅速從容的答道:“兩隊合做要12天完成!苯涍^計算的確是12天,學生感到好奇。這時,我啟發道:“這說明什么呢?”有的學生說:“這說明這道題解答與零件的個數沒有關系”我說:“對呀,其實你們出的數老師都沒有用到,想知道怎樣解答的嗎?今天我們來研究工程應用題”這時,學生處于最佳求知狀態,我緊緊抓住這個時機,引導學生探索工程應用題之謎。使學生帶著求知懸念轉入新知探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平時教師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它是獲取知識的金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他們“會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教學生“讀一讀”.開始可以為學生編好閱讀提綱,并指導學生掌握“讀讀、劃劃、算算、寫寫”的預習方法,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于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同時也要讓學生“講一講”.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難以掌握的內容,應積極引導學生去議,鼓勵學生去講.在講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出現的差錯、漏洞,教師要特別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逐步正確地表述. 第二,帶動學生“做一做”.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中得出結論,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第三,引導學生“想一想”,養成解題后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優劣,反思各種方法的縱橫聯系.適時地組織誘導學生展開想象,題設條件能否減弱?結論能否加強?問題能否推廣?等等. 例題: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修建需20天,由乙工程隊修建需30天,兩隊合修需多少天? (1)引導學生審題后,指導學生分析方法,要求學生先想本題要求什么?要求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必須知道那些條件?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工作總量沒有告訴我們怎么辦?這時,我啟發道:我們學過分數,可以把這項工程的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板書“1”,那么,甲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板書20分之1),教師追問:這里的“1”表示什么?乙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板書30分之1),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問:兩隊合修需幾天完成?怎樣列式? (2)引導學生用綜合分析法,剛才我們是從問題出發進行分析,列出算式的,如果我們從條件出發,該怎樣分析?教師提示:根據由甲隊修需20天完成,你想到了什么?再根據乙隊修需30天完成,你又想到了什么?根據這兩個條件你想到了什么? 在引導學生分析解答例題后,教師在強化分析思路的訓練時指出:在解工程問題時可把分析法和綜合法結合起來使用,一般先用綜合法,再用分析法,接著出示下列兩題,著重要口述分析思路。 a)完成一項工程,甲單獨做10小時完成,乙單獨做12小時完成,兩人同時做幾小時完成? b)從甲站到乙站,快車需6小時,慢車需9小時,兩車同時從兩站對開,幾小時相遇? 在學生口述分析思路時,教師適當點撥,如果說在教例題時,教師是扶,那么,解答上面的兩題采用的是“半扶半放”。 工程應用題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比困難,教給學生用“綜合、分析”的方法解題后,有利于學生理解數量關系式,又有利于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學生掌握了學法。 3)培養孩子課后復習的習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把不能鞏固地掌握知識比作喝醉酒的馬車夫,忘記了所裝載的東西捆在車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個勁地往前趕路,東西顛簸丟了也不知道,結果趕回家去的僅是一輛空車。中國“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謂婦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個苞米,便夾在腋下,同時扔掉了前一個舊苞米,這樣忙了很長時間,還只是有一苞米。我就是用這個故事告訴學生要及時復習,溫故知新。 4)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 要求學生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獨立地按老師要求完成當天的全部作業。這樣做既能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又可防止養成拖拉作業的壞毛病。例如在書寫生字時,我要求他們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結構;心到,字形要牢記心中;手到,字寫的正確美觀。 5)培養學生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習慣這是訓練學生的自改能力。要養成學生自覺改正的習慣,一要先讓學生認真讀老師的批語和評語,要認真思考,從而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 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滲透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認真審題、質疑問難,及時檢查等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在教完例題后,根據列的式子,讓學生自己多提問,怎樣估算,值在何范圍…… “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每節課都能從教材的編排、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按照“扶--半扶半放--放”三個步驟,精心指導學生學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就能形成“好學--會學--學好”的良性循環。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接受“教師應當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而并非知識的傳授者”的觀點,而應致力于“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培養一個好的“學習共同體”,從而正確在地發揮教師教育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中介”作用,就能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任長松,《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構建》 羅小偉,《中學數學教學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的《走進新課程》; 江蘇教育出版,楊九俊、吳永軍主編《從理解到行動》;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鐘啟泉、崔允淳、張華主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彭聃齡主編的《普通心理學》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