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想象與聯想插上飛翔的翅膀 ——淺談小學音樂課創作教學中“問題”的設計 [摘 要] “聯想”與“想象”是音樂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心理過程和心理活動。讓學生從“問題”中產生自然而然的音樂聯想;從“問題”中關注聲源的探索、想象;從“問題”中體會生活中音樂的創作元素;從“問題”所帶來的聯想中,學會音樂技能、技巧;從“問題”中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與創作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摯愛;從“問題”中感悟音樂的情感、內涵,迸發心靈情感的火花。本文主要論述問題的設計在音樂創作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聯想 想象 問題 聯想和想象是音樂思維的基本方法,小學音樂教學中,要以音樂學習興趣作基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與想象能力,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中,要以音樂學習興趣作基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與想象能力,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才能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音樂課上的創作教學,是指小學音樂教學中為培養發展學生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運用各種音樂材料學習音樂的教學活動!毙抡n標指出:音樂教學中的“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創作教學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巧妙設問,引發學生無窮無盡的想象和聯想,激起他們的創作興趣,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呢? 一、從“問題”中產生自然而然的聯想創編律動 創編律動是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普遍采用的創作方式之一,往往結合演唱教學進行。如在學習歌曲的同時或學會歌曲之后,啟發引導學生依據歌曲的主題、情緒、意境即興創編適當的表演動作,以律動、歌表演、集體舞等形式表現歌曲,增強歌曲的藝術表現力。那么教師如何讓學生在“問題”中產生自然而然的聯想,進行律動的創編呢? 案例片段一:課堂上我鼓勵學生用動作來表現神情得意的母雞:“誰能用動作把母雞的得意表現出來呢?”學生爭先恐后的創編起母雞得意的動作。這時我也融入學生,和他們一起表演起來。 學生表演的熱火朝天,我也傾情投入。但你會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創作只是單一的重復一個動作,對于表演過程中的再創作(新的動作)就顯得有點不知所措。 案例片段二:我同樣鼓勵學生用動作來表現神情得意的母雞:“雞舍里,一只母雞下了一個蛋,她往旁邊一瞧,嘿!誰的蛋都沒有自己的大!于是她得意極了!你們想想后來發生什么事呢?能用動作表演出來嗎?”在學生表演的同時,不斷發現學生的新創意,并鼓勵說:“瞧!某某同學的動作真不錯,你們還能想出更好的嗎?” 通過我進行簡單的情景創設,使學生的創編具有內容感、情節感和連續感。學生們知道了該創作什么,該怎么創作,新的動作就會源源不斷地表現出來。同時,在學生表演的時候,我不斷發現學生的創作亮點,充分刺激了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的被發掘,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動作。 律動創作教學中,有時候所謂的給學生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反而會讓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創作思維受到限制。因此,我們要通過自己的言語給學生搭建一個合理的情境,通過“問題”給學生一個探索、創作、表現的空間,讓他們自然觸動、而然聯想、大膽創造,感悟音樂內在的韻律美。 二、“問題”中產生對聲源的聯想創編節奏 節奏的創編可以采用“節奏問答”、“節奏接龍”、“節奏重組”、“拍電報”、“對暗號”等形式進行。形式的多樣猶如美麗的煙花,只有在綻放的時候才能顯現出它的美好。這時,老師的問題就成了“導火線”。如何才能引燃絢麗多彩的煙花呢? 案例片段一:如出示mi、sol兩個唱名后,說:“你們可以根據這兩個唱名,任意組合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為它編一首四拍的小曲唱一唱?” 師示范作曲:4/4 m m m m ……生即興創編…… 采用學生喜歡的游戲形式進行輪流創作,學生興趣與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但隨著創作的進行,經常會出現很多學生創作出相同的節奏,怎么辦?讓該學生坐下再想一條?或許一會兒就再也輪不到他了;難免會傷到他的自尊;讓他再想一條,如果還是一樣呢?讓他無止盡的想下去嗎?那這節課豈不是成了他一人的創作課,其他學生就沒機會展示了? 案例片段二:課上,讓學生閉著眼睛,用耳朵來仔細聆聽:“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生:風聲、汽車的喇叭聲、咳嗽聲………教師繼續引導:“風的聲音是怎樣的?你能來模仿一下嗎?……你能把幾種不同的風聲組合起來嗎?”……師:“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是怎樣的?你能來組合一下嗎?” 這時,課堂的創作氛圍更為活躍,學生通過對不同的聲源產生聯想,進而進行再加工、再創作,并且通過聲音節奏的組合更大程度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雷同節奏的出現 創作教學中發展創造思維的一大特點就是求異性,這是音樂的特性所決定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有聲響,聲音可以說是組成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課堂上通過“問題”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聆聽、學會探索大千世界無窮的聲源,讓這些生活中的聲源成為我們創作教學的一種資源。以此不斷刺激學生對生活的觸覺神經,產生聯想,進入節奏協作,從而有效地避免學生思維的重復,讓學生在節奏創作中理解音樂內涵、韻味、魅力,體驗音樂、感悟音樂,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創造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 三、如何通過“問題”解決隱藏旋律創編中的“問題”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學生嘴里飄出的歌聲,有時是學來的歌曲,有時是自己隨意“創作”的歌曲。但不管怎么樣,這些歌曲畢竟是他們自己重新組織加工而成的,不能不說是音樂創作活動的表現之一。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找一首小兒歌或者唐詩,讓學生自己來創編旋律,揭開旋律創作的“神秘面紗”,讓學生也來當一回“作曲家”,過一把創作癮。有時候也可以采用“旋律問答”、“旋律接龍”、“樂句填空”等表式進行。如教師唱出或奏出旋律上句,由學生接唱下句;教師唱出或奏出一個不完整的樂句,然后由學生補充完成;教師唱出或奏出一個樂句后,學生即興同向或反向的模仿等等。創作的方式很多,卻也存在令人頭疼的問題。 案例片段:開學第一天走進教室時,被幾十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所吸引,于是真誠的說:“大家第一天來上學,互相還不認識,有沒有同學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告訴老師呀?但注意,我會用特殊的方式來問你的名字,你是否也可以用特殊的方式來回答呢?”接著老師唱著問學生的姓名,學生唱著回答,音樂創作就在學生不知不覺間拉開了序幕。 大部分學生創作的旋律都還不錯,但是有一小部分學生的音準不是很好,唱“走調”了。試問,旋律創作當中是否存在著“走調”的問題?聽覺上的“走調”算不算走調?相信很多教師也會為這個問題所困擾。 方法1:師:“不錯!還有同學能創作出更好的旋律嗎?”各人有各人的創作自由,允許存在“走調”。但下次,該學生再創作時,還是會“走調”,難道就一直讓他“走”下去嗎? 方法2:當教師覺得學生的創作有點“走調”時,用鍵盤為她伴奏,讓他找回旋律。但這樣做,學生的創作思維便會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教師的思緒走,到最后就變成教師展開想象與聯想進行創作,而非學生。 嘗試解決方法1:在學生唱完自己的作品后,對其中幾個有“偏差”的音,進行糾正,鼓勵下次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嘗試解決方法2:在學生演唱創作作品后,讓其余的學生提意見,大家一起修改,最后集體演唱。 “音樂創作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蓖瑫r,創作對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基本的音樂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于從“問題”中打破旋律創作的神秘感;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從“問題”中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技能技巧的自我完善。進而在旋律的創編,表演、欣賞的活動中,全方位地實現音樂的審美體驗。 四、通過“問題”循序引導學生產生聯想,創編音樂故事及游戲 根據音樂創作故事、游戲其實就是讓學生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運用人聲、樂器和其他音源以及各種音樂表現形式創編帶有情節的故事或游戲。根據音樂創作故事,是不是真的很簡單呢?其實,在現實教學中也難住了不少音樂教師,尤其是面對低中年級的小孩子。 在四年級音樂欣賞《彼得與狼》一課中,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欣賞音樂,發揮想象自己編一個音樂小故事,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案例片段一:當學生欣賞完全曲后,師:“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音樂在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你能來講一講嗎?” 此時,學生開始活躍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創編。但是,這其中又有多少內容會和“彼得與狼”聯系在一起呢? 有很多學生所創編的故事是符合歌曲的音樂形像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創編與音樂形象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就如一學生把《空山鳥語》創編成了《捉雞》,他所創作的形象與音樂形象雖然有所不同,但其情感與音樂的音響、情緒卻是有著共鳴的,這就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自由創作。音樂是情感藝術,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感情的傳達。”我們不要把根據音樂創編故事當做一種技藝來傳授、學習,而應該把他作為理想、走進作曲家情感世界的橋梁來構建。 案例片段二:創作時,教師邊播放音樂邊適時的 進行引導:“大森林的早晨真美。÷牐@是什么鳥在叫?看,遠處跑來了兩只小動物,是誰啊?聽,他們干什么去了?這像什么聲音?發生什么事了?接著又怎么了?最后他們怎么樣了?”在教師的引導下,故事順利誕生了! 同樣是由學生創編故事,案例(1)是學生基于音樂情感對音樂形象的自由發揮;而案例(2)則是教師事先布好框架線,讓學生的故事情節隨著音樂的發展而變化。在這里,不能說學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因為音樂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學生的創作都是自由的。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激發、拓展、表現要與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進而引導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 現今的創作教學倡導:“在學生面前只有目的地,而怎樣到達這個目的地就要靠自己!边@個“目的地”就體現在教師設置的“問題”中。通過“問題”循序漸進的引導,在學生尋求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引導他們展開充分的想象和聯想,讓廣闊的想象空間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自主體驗、自我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創作中提高音樂知識、思維、創作、表現、評價的綜合能力。 有這樣一句話:“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比缤逦乃季S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象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象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倍皼]有熱情,就不可能創造出任何真正的藝術作品!保ㄊ媛。綜上所述,音樂課堂上的問題設計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更要激發學生想象、創作的熱情,讓學生忘我的投入到音樂創作中來。因此,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小小的問題,因為這有可能引發無窮無盡的創作源泉;我們要慎重的選擇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因為它將激發不可想象的創造力。讓學生從“問題”中產生自然而然的音樂聯想;從“問題”中關注聲源的探索、想象;從“問題”中體會生活中音樂的創作元素;從“問題”所帶來的聯想中,學會音樂技能、技巧;從“問題”中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與創作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摯愛;從“問題”中感悟音樂的情感、內涵,迸發心靈情感的火花。讓每一個學生都自覺、主動地探索音樂的奧妙,感悟音樂的美,讓每一位教師都來重視音樂創作課中的問題設計和提問藝術,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插上想象與聯想的翅膀翱翔于廣闊的音樂天地。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