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人們對教育的經濟功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是,當前,在教師隊伍中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思潮,對學校的師德建設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師德方面的問題日漸增多,從而導致理想情操的失落、實利物欲的上升和道德水準的下降。因此,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 (一)教師的政治素質 教師的政治素質對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政治素質是指一個人的政治思想、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只有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站穩政治立場,才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研究和解決現實的問題。 教師的政治素質必須具備以下要求: 1、在政治上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在言行中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各項方針政策,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 2、必須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有寬廣的知識面,對教育學生都較熟悉,具有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改革開放中出現的現實問題的能力。 3、必須忠于黨的教育事業,能夠做到傾心育人,無私奉獻,忠于職守,矢志敬業,把“教書育人”視為天職,盡職盡責地將全部精力用于教學中去。 從師資建設來看,絕大多數教師政治可靠、思想進步、熟悉業務、熱愛本職工作,在教學中認真宣傳馬列主義。但也有極少數青年教師,馬列主義的立場并不是十分堅定,對社會上的消極現象不是積極地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而是消極附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制定措施。最關鍵是在教師聘任環節,對于那些不愿意從事教學的人,不能強行聘用他們為教師,對在崗教師也必須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鼓勵他們認真地學習馬列主義,學習黨的方針政策,這才能建立起一支政治上可靠、思想上先進、合格的教師隊伍。 (二)教師的師德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既是教師師德修養的目標,又是教師教育活動中要遵循的行為準則,是學校師德建設的方向。“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規律,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探求創新;“熱愛關心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構成了師德的基本內容,是一個合格教師必須遵循的師德規范。“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師對待人生的根本出發點,對待事業的基本態度,體現了教師群體的共同意志,是教師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的基本動力!皥远ㄕ_的政治方向”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方向,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教育學生,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它是整個師德體系的靈魂,是師德建設的方向,是師德的最高準則。“遵循規律,為人師表”,是教師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則和方法。教師要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工作,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要通過自己的榜樣、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教育每一個學生,對學生施之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它是師德意識的實踐化過程,是師德活動的體現,是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嚴謹治學,探求創新,”是教師從事教書育人工作應具備的業務素質。它不僅要求教師具備系統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人文知識,還要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美學、關系學等教育科學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熱愛關心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行為準則。其中,“熱愛關心學生”是真摯的師愛,是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實踐中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現了教師對祖國、對人民、對黨的愛,體現了教師的獨立人格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氨Wo學生合法權益”就是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這不僅是教師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須遵守的教育法規。上述師德的諸多方面有著既互相聯系又相互制約的關系。作為合格的人民教師,要以上述規范要求自己,這既需要自身的修煉,也需要環境的涵育。 二、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 (一)強化理論學習,把思想政治建設的出發點放在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上 只有理論上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堅定。要始終把理論學習作為提高教師思想政治水平的關鍵環節,作為教師建設的最為重要的內容。 1、增強教師隊伍學習的自覺性。要引導教師正確處理工作和學習的關系,建立學習型社會,樹立終身學習新理念,既要踏實苦干,又要扎實苦學,科學地安排時間,珍惜時間,把功夫下在學習上,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2、扎扎實實地開展“講學習”活動,系統地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校要按照中心學習組制度,精心組織和安排學習活動,每次的學習都要有中心內容,有專題輔導或發言,有針對性地解決重點問題。做到學有計劃、學有筆記、學有記錄、學有質量,防止流于形式。 3、加強教師學習情況的檢查考核。要把教師的馬列主義理論素養、學習理論和業務的自覺性、運用理論指導工作的實際水平作為考察、評價教師的重要內容。教師干部年終述職時要述學,組織、人事部門考察干部時要考學,黨員民主評議時要評學,以多種手段促進教師理論學習不斷引向深入。 (二)全力維護團結,把思想政治建設的切入點放在提高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上 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要深入進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提高認識,端正態度,增強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互相尊重,互相諒解,互相支持,互相提醒,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良好局面,不斷增強教師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溝通思想,求同存異,相互補臺,相互支持,從而達到真正團結的目的。 (三)抓好教師的工作作風,把思想政治建設的落腳點放在關心學生上 切實加強教師作風建設。一是要大力改進工作作風。提倡腳踏實地,勇于創新。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高度,堅決摒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真正把學生、家長、社會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視學生如子女,心系學生,深入社會,發展教育,關心學生的疾苦,傾心為學生和家長排憂解愁,多辦實事。二是要保持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提倡忠誠磊落,廉潔自律。要有中華民族優良的革命情操,時刻注意勤儉節約,以積極向上、健康進取的生活態度,以教師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學生。 (四)必須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 近年來,許多教師隊伍基本上屬于新老交替的時期,有些學校為了解決教師斷檔的問題,從應屆專科畢業生中選出優等生充實教師隊伍,這就出現了有些學;旧鲜谴髮W歷的不合理的現象。這些新教師盡管忠于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對工作也兢兢業業,但學的知識有限,理論功底不扎實,他們的業務素質與擔當的任務相比,還存在著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在改革中出現的許多新的問題,新情況,需要我們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也相應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校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較大提高。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有以下具體措施,首先要鼓勵低學歷的青年教師報考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讓其參加學習班,每年集中時間在暑期上課。只要學校和教研部的各級領導重視,采取各種途徑和有效措施,提高青年教師的高學歷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五)制定和完善于融合師德內容的教師評價考核制度 道德的維系依靠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為此要積極營造輿論氛圍。那么,營造“恪守師德光榮,不講師德可恥”的輿論氛圍,就要在大力提高廣大教師對教育事業和教師勞動巨大價值的認識,深入廣泛宣傳師德規范,使廣大教師對教師行為的真善美取得共識。制定和完善于融合師德內容的教師評價考核制度。通過務實、公正、公開的考核評價,輔之以相應的獎懲,弘揚獻身教育、勤奮敬業的高尚師德,激勵廣大教師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 學?梢允紫韧ㄟ^以下方式對教師進行評價: 1、師德問卷。評價每年進行一次,首先,科學地設計師德測評問卷,然后,請90%以上的學生和家長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進行問卷測評。 2、學校還可以通過召開學生和家長座談會、與個別學生和家長談話、設立師德意見箱、網上留言等多種形式,全面了解學生和家長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3、組織教師之間的職業道德測評。 最后,由各學校組成的有學校領導、中層干部、教師代表等參加的師德評價小組,對每位教師進行年度師德評價。 評價設定“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三個等次。獲優秀等級的教師,必須是學生(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組織評價三項評價優秀率均在90%以上。三項評價中有一項評價不合格率高于30%,造成嚴重后果和惡劣影響的,則評價為不合格等次。 獲得師德評價優秀等次的教師,學校在其職務聘任、晉職、晉級和評優評先中應優先考慮,可作為“師德先進個人”推薦人選,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教師培訓時可優先推薦。凡是年度師德評價為不合格的教師,學校有權責令其停職檢查和待聘。對連續兩年師德評價不合格的教師,學校予以解聘。 社會發展的需求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質量,而人才培養的要求,又給教師素質提出了特定要求。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葉世雄:《教師職業道德》,廣州出版社,1997年5月。第五版,第125頁。
鐘啟泉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三期,第89頁。
鄭慧華:《德海行舟》,中國和平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七版,第251頁。
傅建明:《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教師與校長》,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2期,第37頁。
5、葉瀾:《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集》,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3月。第20期,第310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