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實際抓教研 [摘 要]適宜的才是最好的。這是我對幼兒園開展教研活動的基本觀點,我園的教研活動也是秉乘這一點,不講花俏,只講實效。一段時間來,我們立足園本實際抓教研,邁著堅實而又執著的腳步,在學習中探索著,在探索中收獲著: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師的書寫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有多篇文章在《福建幼兒教育》、《泉州課改通訊》、《南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的“人教網”上發表;幼兒獲得了更大的發展:他們有了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活動空間,更多可供選擇的活動環境,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研究、教學水平、教學反思、教研工作 一、教育現狀分析: 1、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我園年輕教師居多,一是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能力差別較大。有的教師教育機智強,駕馭活動的能力強,而有的教師則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二是教師的反思有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多數教師在撰寫反思時更多的描述表面現象,未能對出現現象的原因作進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如何調整自身的教育策略還常常用“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注意調整自己的行為”一句帶過,缺乏對策略運用的說明,缺乏對行為調整后的效果的記錄與分析;三是個別教師對每學期提供一次的活動現場的做法有應付心理。 2、教師整合能力欠缺:在組織活動中初步具有整合意識,但對整合的理解不夠深入、透徹。同時,對幼兒的興趣、需要了解不夠深入,如何尋找觀察的切入點,如何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與記錄,使幼兒生成的問題教師能有效回應幼兒的需要。這些都是我園保教存在的實際問題。 3、教師缺乏個別教育意識。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更為注重的集中教育活動中的“大堂課”,滿足幼兒在活動中的聲音響亮的集體回答,忽視因人施教,如活動中的提問只是概括性的統一問題,未能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提出相應難度、挑戰性適宜的問題,導致有的幼兒認為問題太簡單不愿回答,有的幼兒因不理解問題而不會回答。 4、幼兒現狀分析:由于日常的教育活動常抓不懈,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注重激發幼兒的興趣,學習興趣在不斷增長,不僅學會知識,也了解了一些學習的簡單方法,幼兒在探索中積累經驗,求知欲不斷提高,同時形成較好的活動常規和活動習慣,但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探索欲望不夠強,這說明幼兒的創新思維欠缺,缺少堅持性等非智力因素。在今后的教育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幼兒的求異同思維,也要培養幼兒的求同思維,在激發興趣的同時使幼兒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運用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幾點做法: (一)提升教師教育水平。 1、從制度入手,抓良好氛圍的營造。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教師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教師個人的能力、個人的反思;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證。校本教研制度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搭建可行之平臺。因此,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設問題成了我們校本教研的著手點。本學期,我們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進一步修訂與完善了學園的校本教研制度,做到教研人員有保證、教研時間有保證、教研實效有保證的三保證,使教研成為有心的教研,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從反思入手,抓教師書寫水平的提高。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育行為及教育效果的分析與再思考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倡導教師對自身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一是抓好每周一反思。我們要求教師每周寫一篇較有價值的教育反思,以文字的形式記錄自己在教學中的得與失,記錄孩子的活動,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同時,我把反思本作為與教師心與心之間交流的平臺,與教師暢談心聲,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幫教師解除困惑,與教師共同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解決的策略,如教師常在反思本上提出:“我是這樣評價我組織的XX活動…,請黃老師也點評點評,說說你對我組織的這個活動的看法”我就借助反思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肯定教師優點的同時誠懇地指出存在問題,并提供調整的策略供教師參考;有的教師則在反思本上提出“黃老師,我最近的心情很煩,有許多困惑,但又不知該怎么講?”,我就在她的反思本上這樣寫道“很高興能成為你的知心朋友,下午離園前能否與你談談,真心希望通過交談能幫你解開心中的困惑”;有的教師在反思本上寫出自己在培養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幾點做法時,我就在反思本上寫下自己的做法與之進行了交流。二是抓好現場觀摩活動中的反思。在觀摩完活動現場后的研討活動中,我們要求無論是執教教師,還是參加觀摩的教師,都應積極主動地參與研討,通過自身對教學過程的反思與同伴作為旁觀者的“教學診斷”,將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這樣那樣棘手的問題,陳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與同伴進行分享,實現觀念的碰撞與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幫助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在不間斷的撰寫反思的過程中,教師的表達能力提高了,書寫水平也在不斷的進步中。同時,學園定期出版相應的專輯,如“國專一幼反思集”,為教師提供發表表文章的平臺,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從活動現場入手,抓教師教育技能的提高。 1、開好評優課: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幼兒園優秀科學活動”評選活動,要求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都必須參加。我們制定了評選標準,成立了以園長、業務園長和教研組長為主的評委組,對教師組織的科學活動進行評優,并選拔出兩位優秀教師參與了“南安市幼兒園優秀科學活動”的評選,分別獲得一、三等獎。在參與評優課的過程中,教師們親歷了選擇、挖掘、利用教材——組織活動現場——觀摩同伴提供的活動現場的全過程,在親歷的過程中得到啟示,在啟示中獲得進步。 2、開好研討課:本學期是以研究不同年齡班同一領域內容的選擇、目標的定位、組織形式、方法策略的不同為重點,在每周三的研討課活動中,教師們根據所提供的不同年齡段同一領域的活動現場進行研討,形成了“執教者個人反思+交互式評課”的模式,增加教師之間的交流互補,在互動中,領悟教學的技藝,體味教學的樂趣,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以期共同成長。 3、開好示范課:優秀教師、骨干教師是學園教育的中堅力量。為充分發揮這些中堅力量的輻射作用,要求學園的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每學期至少提供一次示范觀摩現場供大家研討,如戴月珍、黃菊梅老師開展的“有趣的滾筒”、“看誰數得對”兩個優秀的科學活動向全園教師進行展示,并向參與的研討人員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理論依據、活動反思等,參與人員共同分析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讓參與研討的人員從中受到啟示,從而促進雙方教育素質的提高。 (四)凸顯教師的整合能力。 從教材的分析與挖掘入手,提高教師整合教材的能力。在實踐中,我們提供給教師多種的教材,讓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及目標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宜的教材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利用相同年級承擔相同領域教學的教師的集體備課時間及園級的集中研討時間,組織教師利用集體的智慧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利用價值。如有部分教師組織動畫片教學(如寓言故事《聰明的烏鴉》),在研討中教師通過反復觀看動畫片,分析動畫片中的教育價值,該動畫片形象、生動、有趣,幼兒興趣濃,不僅可以把重點定位在講述方面,其動詞的使用活靈活現、情境性強,幼兒易于借助動畫片及相應的身體動作來理解,亦可重點在理解與正確地使用動詞上;其中也凸顯了烏鴉動腦筋想出好的辦法喝到水,還可把重點定位在如何幫助烏鴉解決問題上,引導幼兒說說在活動中,如果遇到困難(比如…..)可以怎么辦?原本只準備組織一次的集中活動,經過研討,充分挖掘與利用教材的價值,可開展成系列相關的活動,在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從教材到幼兒的生活實際延伸,培養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主題活動的開展入手,提高教師的整合能力。由于受傳統分科教學的影響,教師更多組織的單科的教學,較少開展綜合主題活動。而主題活動須教師整合各領域的內容,是提高教師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利用這一途徑,鼓勵并要求教師每學期至少開展1—2個適宜本班的主題活動,并預設主題活動的活動脈絡,從活動的脈絡中引導教師挖掘主題中的資源,并在實際的開展中不斷挖掘與生成,在生成的過程中,教師的整合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五)從區角活動入手,提高教師的個別教育意識。區角活動是教育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是實施個別教育的有利時機之一。我們從區角材料的提供和教師的指導入手,提高教師個別教育的能力。 在區角材料的提供上下功夫。在區角材料提供上,我們開展了區角材料的展示活動,通過讓教師對所提供的不同區角的材料的價值所在、材料的的使用方法、適宜什么年齡段的哪種水平的幼兒一一作了說明,并組織教師進行現場觀摩,了解材料的適宜性,讓教師對區角材料提供的層次性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從而對班級所設的每個區域中材料怎樣根據本班幼兒的水平差異做到心中有數。如數學區中的排序,可提供粗細不同、高矮相同的實物瓶子、罐子、紙質操作材料、橡皮泥、木棒等,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適宜自己的操作材料。 在區角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上下功夫。在區角活動的指導中,我們引導教師先把自己安排在一個適宜全面觀察的位置,選擇適宜的角度,在幼兒進行活動時不急著進行所謂的指導,而是先進行全面的觀察,通過觀察幼兒在選擇與使用材料上、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在適宜的時機因人而異地介入指導,這樣的指導有具有針對性與有效性。 三、幾點思考: 在課改的進程中,我們耕耘著,收獲著,同時也在回顧與審視著幾年來走過的路。在回顧與審視中我們發現,以下問題將是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解決。 在教師教育技能逐漸提高的同時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師挖掘與利用教材的能力。 如何有目的地利用課堂錄像幫助教師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教師針對錄像課進行自我診斷與分析,從中自我發現、自我反省、自我改進、自我提高。 如何引導教師在教育情境中捕捉并記錄有價值的事件,透過事件的現象分析事件的起因、提出相應的策略,在再次的實踐中驗證策略的有效性。 4、教師教育觀念已日漸符合《綱要》精神,但還未能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教育行為,理論與實踐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仍須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加強理論與實踐間的轉化。 5、教師對教育問題的研討較多地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教師之間合作意識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