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語文教學原則的思考 [摘要]:語文這一學科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就小學語文而言,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規定了小學語文的根本性質,即基礎工具是小學語文學科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質。前人據此,提出了若干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系列原則。本文在遵循語文學科性質和特點及其教學對象特點的前提下,以前人提出的原則為基礎,對現有原則進行了補充、完善,實現了理論上的升華, 依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精神,提出以下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即轉變語文教育觀念的原則、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的原則、善于挖掘創造教育因素、改革教學評價機制的原則。應當認真并靈活地執行這些原則,從而保證順利、高效地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真正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原則 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人文性 工具性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學校不單設語文課。20世紀初,廢科舉,興學校,引進西方學校課程。從此,語文被分化出來,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清末學堂,初小開設“中國文字”課,高小開設“中國文學課”。辛亥革命后,小學設“國文”課。教材仍采用文言文形式,文句艱深,不易為學生理解。“五四”運動前后,發生了白話運動和國語運動。用切音、注音字母統一國語,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是白話文運動和國語運動的主要內容。從此,“國文”改為“國語”。小學教材一律改為語文體。這一改革促進了國語的統一,言文一致,使語文的交際功能得以顯現。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學的“國文”,小學的“國語”,統一改稱為“語文” 。著名語文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談對“語文”的定義之事,說道:“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也就是說此學科“聽”、“說”、“讀”、“寫”要并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不可偏廢。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因此,基礎工具是小學語文學科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質。另一方面,大綱[這里的“大綱”指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中還說明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當立足于促進學生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谝陨详P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學科性質及其教學目的的說明,許彩多資深的語言和教育學家都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原則進行了概括說明。 一、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原則的一些觀點。 《小學語文教學法》一書中提出以下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統一的原則,即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以及接受能力,將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于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內容都列為語文教育的內容;發展語言和發展思維相結合的原則,因為語言與思維是密不可分的;教師教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原則,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基本保證。 國內知名的語文教育學家王松泉教授在現有的語文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其極具特色的原則,這是對上述原則的補充,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既然語文包含語言和言語,基礎教育中應以言語能力培養為重點,那么,語文教學中就應當貫徹語言教學為言語能力培養服務的原則;既然言語活動和言語作品都包含著內容和形式,那么,言語能力培養中就應當貫徹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統一的原則;既然言語能力培養的方式包括書面和口頭,那么,就應當貫徹書面言語和口頭言語兼顧的原則。 二、語文學科及其教學對象的特點 有人說,語文的外延是生活。也有人說,語文的外延是宇宙。也就說,語文學科的內容廣闊。這些話一語道破了語文與其他學科的區別,這也就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畫地為牢,把自己和學生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應當走向社會,即,語文具有開放性。 語文教材中充滿了人類的美好情感。不僅在學生所學的情感、散文、小說等課文里,在學生的作文里洋溢著人的情感,在人際日常的語言交流中同樣也體現著人的豐富情感。即使是政治家和科學家的思想傾向和道德品質也不能脫離他們的情感而存在。因此可以說,情感是語文的靈魂。 而同時,小學語文教育的對象是7-12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思想可塑性極強,有強烈的動手欲。盡管語文這個學科是充滿著情感的,是開放的,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又獨具特色,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 三、以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精神為基礎,提出“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 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是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任務,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提出來的,體現了語文教學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體現了語文教學與文化建設、思想建設的辯證關系。同時語文學科的開放性和情感性以及其教學對象的特點也是教學過程中要非常關注的。本文在遵循語文學科性質和特點及其教學對象特點的前提下,以前人提出的原則為基礎,對現有的原則進行了歸納、總結,實現了理論上的升華,提出了“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 1、轉變語文教育觀念的原則。 傳統的語文教育觀念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教室也常以“給學生一杯水,老師應有一桶水”自勉,教育的實質就是學!俺潆姟,社會“放電”.而創造性教育以“教師帶領學生去找水”來描述更合適,所謂教育活動,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正確地,恰當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人的創造能力從本質上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適宜的教育環境中學生主動發展起來的.所以說只有學生學會自己“找水”,才能有喝不完的水. 2、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貴在激勵學生參與創造,把學生的學習與創造性思維訓練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會學的生動,學的活潑,才會使課堂教學充滿創造活力.因此,要為學生營造自由創造的空間,引導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多發現﹑多探索﹑多實踐,使語文課堂教學時時處處充滿創造的氛圍.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嘗試體驗閱讀﹑操作﹑表演等活動.如講<<蝸牛的獎杯>>時,讓學生熟讀課文,同桌間展開討論,讓學生用彩筆畫出蝸牛美麗的翅膀,然后請幾位同學到講臺前表演蝸牛飛行等,可見,語文課幾乎變成了藝術課,可也正是這種自由創造的過程中,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充滿了活力. 3、要善于挖掘創造教育因素 語文教材蘊涵著豐富的創造因素,這需要教師的挖掘與設計.首先,教師應以自身的創新精神感染帶動學生.再次教師要善于捕捉創新教育的契機,創造教育的契機有時如電光火石,稍縱即逝,需要教師以敏銳的洞察力巧妙捕捉. 4、改革教學評價機制 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過去我們評價一堂課,往往說這堂課教師講的怎樣,而我們現在更多的是看學生學的怎樣,對學生的評價,按分數排隊也只能激勵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會把另一部分學生推到厭學,拒學的危險邊緣.因此,我們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新評價觀,注重評價標準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我們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處處留意,時時引導,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積極培養創新意識,聚斂創新方法,閃爍出智慧的火花. 四、結論與啟示 小學語文教學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它的基礎性,它賦予受教育客體認識外界事物,與人交流以及進行思維的基本能力,如果作一個形象的比喻,小學語文教育就是學生人生的重要根基。而另一方面語文這門學科,與數學類課程不同,它的文學性較強,似乎有種不可捉摸的感覺,似乎無章可循。但其作為整個教學計劃的一個部分,它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是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語文這門學科的性質、教學目的,從豐富的教學實踐中 結出來的帶有規律性的指導教學的基本法則在教學中貫徹這些原則,就能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學中的各種矛盾,少走或不走彎路,使教學得到改進,質量不斷提高 所以我們要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明確小學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客體。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要嚴格遵循“五統一”的原則上述的各項原則,從而保證語文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另一方面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靈活地運用這些原則,從而真正讓語文這一門學科展示它的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達到有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熟練而且靈活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展示自己,讓語文為他們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概說》,董菊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 《小學語文教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現代教育學》,楊建華、陳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語文教學論參考文獻》,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語文教學論教研室 引言: 講述“語文”發展的歷史 介紹《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中對小學語文的學科性質的規定 一、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原則的一些觀點。 1、《小學語文教學法》中對小學語文教學原則的論述 2、國內知名教授王松泉對小學語文教學原則的論述 二、語文學科及其教學對象的特點 1、語文學科具有開放性、情感性 2、教學對象的特點 三、依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精神,提出以下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1、轉變語文教育觀念的原則。 2、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3、要善于挖掘創造教育因素 4、改革教學評價機制 四、結論與啟示 1、小學語文教學必須依照相應的原則,這樣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學中的各種矛盾,少走或不走彎路,使教學得到改進,質量不斷提高。 2、要認真并靈活地執行這些原則,從而真正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