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兒園有效的開展“幼小銜接”
[摘 要] “幼小銜接”正逐漸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重視,作為幼兒園教師,應和幼兒作那些準備呢?通過對家長和一年級老師的走訪,引用德國教授哈克的關于幼小銜接中的“六個斷層”的理論,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談談在幼兒園大班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小銜接,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提高幼兒自理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2、適當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幼兒任務意識;3、提高幼兒建立人際關系的能力;4、讓幼兒初步學會支配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5、家園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6、 調整安排讓幼兒從心理上做準備也十分重要。
[關鍵詞] 幼兒園 幼小銜接 幼兒園擁有眾多的職能,其中的一個首要職能就是幼兒園教育要為入小學做準備。具體來說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教授一些基礎的知識,學會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等。 進入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就更重要了,那么,如何讓幼兒從生理和心理上更快的適應小學的生活呢?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和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從習慣、心理、能力、知識一個都不能少。真正有準備的環境,要靠我們共同去營造。
近年來,幼小銜接工作已經受到家長們的重視。許多家長很重視幼兒物質的準備、知識的準備。有的家長給孩子準備了精美的書包、文具,有的家長早早的教授了1——1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是20以內的加減法,還有的家長和孩子認識了許多的漢字。這說明,家長們已經有了充分的意識,但他們這樣做,效果如何呢? 1、一年級老師們的擔憂 筆者走訪了部分一年級的老師,老師們反映:的確,小學一年級的上學期,許多孩子學得很輕松,特別是數學方面,基本上看不出學生的很大差異,但到了一年級的下學期,有的孩子“儲備知識”已經用完,又因為在上學期中對老師所教的知識已經學過,從而養成了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習慣,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們擔憂,這種“早期教育”,是不是會對孩子們的學習習慣的起了反作用。看來,這種盲目的超前意識帶來的反而是不良的效果。 2、家長們的困惑 于是,筆者帶著這個問題又走訪了部分家長,家長們也很困惑,他們反映,其實我們也不知道該怎么做準備,我們只是想,孩子入小學肯定有許多的不適應,我們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們,只有先教一些一年級的知識給他們,讓他們在學習上輕松一些,從而有更多的精力去適應環境、交往等方面的變化,對于孩子在入小學后出現的具體困難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就不知和孩子準備什么了。 3、幼兒教師的思索 對孩子來說,上學是件隨著歲月自然來臨的事情,就像隨著季節的變化,大自然會有草長雀飛一樣。但是它又是孩子的一件人生大事。因為我們都知道,孩子上學后,就將開始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完成一些明確的任務,面臨一個全新的完全獨立的集體生活。他是否會適應學校生活、熱愛學習!這與幼小銜接這段特殊的過渡時期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和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從習慣、心理、能力、知識一個都不能少。真正有準備的環境,要靠我們共同去營造 那么,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底有那些不適應呢?我們又該和孩子怎么準備呢? 德國的哈克教授認為,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是學習環境的轉換,也包括教師、朋友、行為規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變化。他根據觀察和研究指出,處于幼兒園和小學銜接階段的兒童,通常存在著下列六個方面的斷層問題:①關系人的斷層。孩子入學后,必須離開“第二個母親”角色的關系人――幼兒園教師,而去接受嚴格要求、學習期望高的小學教師,這使孩子感到壓力和負擔。②學習方式的斷層。小學中正規的科目學習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游戲、探索學習和發現學習方式有較大區別,孩子必須有適當的時間加以適應。③行為規范的斷層。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在小學不再被重視,孩子入小學后,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融入集體,他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④社會結構的斷層。孩子入小學后與幼兒園的友伴分離,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結交新朋友,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并為班級所認同。⑤期望水平的斷層。家長和教師都會對上了學的孩子給予新的期望和壓力,為了學業而減少了孩子游戲、看電視的時間等。⑥學習環境的斷層。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發的學習環境轉換成為科目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狀態或學習障礙。因此,解決好這六個斷層的連接問題,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關鍵。[參考文獻:《幼兒教育》2006年第二期] 哈克教授的研究對我們具有借鑒意義,面對家長的困惑,面對一年級老師的無奈,作為幼兒園一線的教師,尤其是大班幼兒教師,應該具體做些什么工作呢?以下是筆者對照上述部分理論,在大班所做的幼小銜接方面的工作和體會,希望這些工作,能使大班的幼兒盡快的適應小學生活。 1 、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班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較前更獨立了,學前后期的兒童已能將勞動與游戲分開,對勞動持認真態度,關心勞動結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勞動的社會意義:他們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在家里會掃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兒園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種植、喂養、值日生勞動等:在勞動中表現出一定的責任感。因此,可以把重點放在了如何保管自己的學習用品上,先和孩子們一起學會了各種文具的使用方法,再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整理文具盒,讓他們把常用的文具放在第一層,一些容易讓孩子上課時玩弄的文具收起來,然后,讓他們把書本從大到小理好,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以便于尋找。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還在班中開展了“比一比,誰的書包最整齊”的比賽,以鞏固加強幼兒在這方面的自理能力,F在,孩子們遇到矛盾時,大多能自己解決,天氣變化時,能及時的穿脫衣服,在體育活動中,也能控制自己的活動量,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2、適當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幼兒任務意識 在了解小學知識體系的前提下,在教學中,進行了適當的分科教學,在教育方法上,減少探索學習和發現學習的方式,在形式上逐步向小學靠攏,學習前書寫,培養正確的執筆姿勢和書寫習慣,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筆痕姿勢。是我們一直強調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長此以往,到了入小學后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大班,加入書寫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對幼兒專門進行訓練與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還可以組織大班幼兒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比賽。并適當的布置一些任務讓幼兒回家完成,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3、提高幼兒建立人際關系的能力 良好的交往能力能幫助幼兒快速的適應小學生活,從而更好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大班幼兒在班內的交往能力較強,但進入陌生的環境后,很多幼兒就會面臨交往困難,為了幫助幼兒在陌生的環境里學會建立人際關系,在班開中開展了“大帶小綜合活動”,讓幼兒到小班去,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共同制作手工,一起游戲;還組織幼兒到平行班中,自己找朋友。在平時的活動中,有意讓幼兒玩一些合作交往多的游戲。如:二人三足、套圈、運西瓜等。 4、讓幼兒初步學會支配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小學里有課余時間,這些時間都需要孩子自己去支配,這就要求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大班幼兒要特別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幼兒學會自理、自立。 幼兒在這方面的能力較弱,他們常常會在吃完點心或吃完飯后,來問我:“老師,吃好了干什么?”針對這個問題,大家進行討論,最后和幼兒形成共識:除了吃飯、吃點心、午睡、上課。其余的時間都是你們的,你們可以自由支配,做時間的小主人。一段時間后,很多幼兒都能自己做自己的事了,瞧!有人在寫字、有人在畫畫、有人在看書、還有的幼兒在結伴下棋。活動室里井然有序。 此外,幼兒應養成了無事不請假、無人遲到的好習慣,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時間觀念。 5、家園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單靠幼兒園還遠遠不夠,需要家園的緊密配合,有的家長向我訴苦:孩子在家做作業常常三心二意,不定心。作為教師,可以建議他們:在孩子回家后,先要讓孩子洗手、小便、吃一些點心或水果,家長幫孩子把鉛筆削好和,然后再讓孩子做作業,做作業時,不能讓幼兒做一會兒玩一會兒,家長不必坐在旁邊,這樣反而會造成幼兒的依賴心理,家長可以在邊上冷眼旁觀,發現孩子不專心時,及時提醒,這樣,孩子才能形成專心致志的習慣,家長們辛苦一陣子,培養好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就會輕松很多。有的家長也把他的教育方法傳授給教師,教師正好可以把它用到實踐中去,家園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6、 調整安排讓幼兒從心理上做準備也十分重要。 在幼兒園大班,按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游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并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鐘,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里開始失望。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在大班下學期在一天中,都會安排一節四十分鐘左右教育活動,讓小朋友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從第二學期,大班開展模擬課堂活動,創建陌生情景,給孩子提供此情景中交往和學習的經驗,同時提升人際交往技能。組織幼兒參觀附近小學,觀摩一年級的課堂教學,感受小學生活的樂趣,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感性認識和喜愛之情。創設小學“面試”情景,提高幼兒應對面試的能力。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心理上有所準備。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跨越了兩個學習生活階段,從其身心發展來看是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孩子既保留了幼兒期的某些特征,又有了學齡期剛剛出現的某些特征,即存在連續性又具有階段性,在此期間,幼兒要發生一定的質變,這種質變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個條件主要是主導活動的轉變,即幼兒從以游戲為主導活動形式轉向以正規課業學習為主導活動,新的主導活動對幼兒身心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孩子能順利過渡,讓我們共同去迎接挑戰!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