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育技術在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般都是靠老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再加上其它簡單的輔助手段── 一塊小黑板、一幅掛圖,使課文里的抽象內容、情感、意境很難表達出來,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聽起來乏味,學起來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難以提高,久而久之使其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教育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教學的重要課題。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能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促使學生在感情上和行為上都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教育的不斷推進,應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談一談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探索。 一、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表現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要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針對學生好奇、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教育技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了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我們設計的課件,總是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效果逼真的聲響,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如教《談骨氣》時,先播放“北約轟炸我駐南使館”及烈士家屬和全國人民聲討的電視新聞錄像,只需二三分鐘點撥,學生的情感一下被喚起,閱讀課文積極性一下大增,然后導入課文,讓其積極思考,主動探問的熱情,貫穿于教學之中!拔覀冎袊耸怯泄菤狻钡闹黝}就有了現實意義上的新拓展、新認識。再如教《故宮博物院》,先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后播放一段介紹故宮建筑歷史作用的電視片,點撥一下,讓學生沖破時空的界限,重新研讀課文的興趣便濃了,自然對說明內容順序重點體會就加深了。 二、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并發展個性 二十一世紀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善于參與,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獲取知識過程與途徑的意識,發展學生個性。 如《雷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教育技術中的圖像、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運用的精妙!皾u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币痪渲小皾u漸地”一詞,學生理解上有難度,教師讓學生先聽兩組聲音:一組雷聲由大慢慢變小,一組雷聲突然變小。學生馬上指出第二組聲音不對,可見學生主動領悟到雨的變化是從大到小,慢慢變化的。接著,教師出示幾組圖像:花兒慢慢地開放,太陽從海上慢慢升起……學生馬上舉手用“漸漸”說話,不僅說了老師展示的畫面,而且聯系生活實際說了很多漸漸變化的事物。在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感悟詞語,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同時得到發展,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交流讀書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品質。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活動中得到充分運用,創設了個性化學習的環境,營造了信息化教育的環境,學生的個性得到了一定發展。 我校有校園網,老師和學生均可以網上交流,在主頁內有大量文章或片段,以及相關的資料,音像,課上課下學生都可以上網瀏覽,大大擴充了學生閱讀量。小組活動時,學生自主交流互動,其樂無窮。學生時而在制作精美的網頁上伴著悠揚的音樂,瀏覽一篇篇美文佳段,時而和學習小組的伙伴交流讀書的感受,時而點擊網上豐富的資料庫,查閱有關背景資料……全班交流時,同學們紛紛點擊音像資料,或者伴著漓江秀麗的風光,朗誦“漓江的水真清啊……”,陶醉在祖國山河的壯麗之中;或者配樂吟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沉浸古人豪邁的激情中……。美妙的音樂,精致的網頁,朗朗的書聲,鍵盤的敲擊聲,奏起了一曲和諧的樂章。課堂是如此充滿活力與個性,學生不僅感受到讀書有滋有味,更感受到現代技術的魅力。我們制作的網頁可以長久運用,而且有實效,還經常補充和更換網頁內容。 三、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科書飽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人文內容,能夠豐富人的知識,擴展人的眼界,撥動人的心弦,但學生由于受到了認識能力的限制,對一些較為深奧的科學道理、專業名詞等往往難以理解,甚至會形成錯誤的概念。我們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運用圖畫、投影、錄像、電影及多媒體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獲得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突破訓練難點,克服思維障礙。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創設或形象思維的幫助造成的,而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變抽象的,學生不常見的為直觀生動的具體形象,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把握,從而突破學習的重難點。如教學《蝙蝠和雷達》時,作者在課文中通過介紹科學家的三次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超聲波。并從中獲得啟示,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得飛機在夜里飛行也十分安全, 對于文中的“超聲波”、“障礙物”、“反射”、“無線電波”等略為抽象的詞匯,學生因缺少直觀的感性認識,較難去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幫助他們克服這一難點時,運用了多媒體教育技術,以靈活生動的動感畫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從嘴里發出超聲波,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边@一復雜過程,邊演示邊加以適當的解說,在視覺形象作用下,學生清晰感受作者準確的科學語言,思路豁然開朗,原先的障礙一掃而光了, 這一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使教學難點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今后作文教學的重難點是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我們的校園網絡適應了作文教學發展需要,學生可以在網上閱讀自己喜歡的信息,使小小教室與大千世界緊密相連,學生雖然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事,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表達的愿望。 如我校校本課程中有一篇描寫校園一景的習作,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將學生課前在校園拍攝的相片,觀察的筆錄及課外閱讀的關于校園的精彩文章片段進行整理、歸類,制成多媒體課件。將校園主要景點的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錄像資料以菜單形式呈現在電腦的同一界面上,供學生進行習作前的搜索、查閱。教學環境的優化,培養了學生搜集、獲取、選取信息的能力,高效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在感受信息時代的同時,學生饒有興致地進行著習作的實踐!扒閯佣o發”,自然能寫出好的文章,作文講評時,教師在多媒體網絡大屏幕上直接修改,增強了直觀性和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四、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和創新意識 情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文章不是無情物!庇绕湔Z文教學更應當引導學生悉心品味,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達到情感共鳴,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多媒體教育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創新意識通常是指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出發點的觀念和意識,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興趣、求新求異的欲望等。創新意識的激發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一個良好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 1、聆聽音樂,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每堂課一上,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松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松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 2、展示圖片,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學投影片的視覺效果,通過展示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讓學生自由觀察,民主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營造一個民主的學習環境。 3、播放動畫,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動畫片是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學生更是一個比一個發言積極。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現行語文教科書中所配備的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各抒己見,必將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體現。 實踐證明,把多媒體教育技術引入語文教學,確實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人機對話,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卓有成效地進行讀寫訓練,通過網上教學,實現了資源共享,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通過其直觀、生動、逼真的畫面,激起學生的新鮮感,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共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 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多媒體教育技術聲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情境,使語文教學煥發出奪目的光輝,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已越來越廣泛地被師生接受,也越來越廣泛地發揮了作用,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五、立足未來發展,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開展語文教學研究 我認為多媒體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實大勢所趨,是信息社會發展的結果,它不僅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而且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整體發展,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素質的有效手段。 在多媒體教育環境下語文教師考慮的重點已不是教什么,而是怎樣教。學生不是考慮從老師那里學到什么,而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怎么學習,著重解決學習方法問題。以便教師將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使教師真正成為顧問、成為引路人。這一切在傳統的教學中是難以實現的,而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出現使教育技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成為教育領域的另一次革命。 多媒體教學系統為教學提供了其它教學設施所無法替代的服務,為我們實施新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功能,使其更好地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多媒體教育技術是信息社會教師整體素養的一部分,我衷心希望語文教師們行動起來,學習多媒體教育技術,開展語文教學研究,變被動為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我們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余穎:《運用多媒體,激活拼音教學》來源: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