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誠信體系構建的思考
[摘要] 誠信的基本含義是踐約、守諾、無欺。誠信原則是個人的立身之本,社會發展之規。任何領域都需要健全的誠信體系。當然,電子商務也不例外。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網上購物的快捷和方便逐漸被人們認識。但是,商家和商家并不見面,沒有完整的法律法規,所有的游戲規則都是從零開始,這使得誠信問題成了這個行業成敗的關鍵。過去十多年,中國電子商務經歷了一輪高速發展,但交易安全和誠信問題也正在使得整個中國電子商務行業進入一種相對國外更為混亂的狀態。電子商務渴望進一步發展,誠信已成為一個無法回避開的問題,它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瓶頸。由于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基于對我國電子商務誠信的重要性和現階段狀況和問題與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構建我國電子商務下的誠信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 電子商務 誠信體系 誠信缺失
一 、誠信的重要性 電子商務以超出人們想象的速度發展。而這十年的電子商務歷程走下來,得出一條黃金定律:誠信是金。正如一位網商所說:因為互聯網上人們最擔心的是誠信,所以在網上做生意,需要做好的其實只有一件事:用一切機會證明自己的誠信。沒有誠信的電子商務就是犯罪場所。 令人擔憂的是,電子商務高速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假企業、假產品、假廣告的出現,讓整個網絡行業的基礎運營發生了顛覆。“現在的電子商務還只是一個‘小孩’。”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衛哲這樣形容電子商務中誠信的重要性,“互聯網可以把不良行為迅速放大,電子商務這個小孩,他干的壞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如此一來這個小孩也就長不大了。” “誠信問題是個老問題。互聯網因為本身具有虛擬性,確實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其中,網商應該成為重構誠信的領跑者,發揮更好的作用。”維庫信息科技總裁周邦兵表示,優秀的網商應該有一個沉重的責任感,想辦法去建立良好的誠信體系,立足于通過自己的行動,利用互聯網的特性,讓互聯網成為重構中國誠信的領跑者。
二、目前我國電子商務誠信的基本狀況 網上購物這種新的購物方式隨著網絡的發展給了人們的新的購物體驗,大批電子商務類網站的涌現和發展也吸引了很多的消費者。但人們在享受網絡購物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屢屢受到欺詐,網上的信譽度差也成為電子商務的一大缺陷。除了商家的誠信缺失以外,消費者也有不講誠信的情況。 三、電子商務誠信缺失的原因 我國電子商務誠信缺失的原因并不能簡單的歸結為網絡的虛擬性,而社會、法律和制度等更深層次的因素是電子商務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1、我國誠信基礎薄弱導致電子商務社會信任度低。 現實社會中,假冒偽劣商品肆虐、虛假廣告泛濫、合同履約率低、信用卡詐騙等誠信問題幾乎成了普遍現象;而“眼見為實”、“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等觀念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這些問題成為電子商務這種不見面的交易模式發展的心理障礙。 2、社會信用體制不完善是電子商務難以運營的重要原因。 社會信用體制不完善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信用管理制度缺失。我國信用系統嚴重滯后,還未建立起健全的誠信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失信、違規行為監督懲罰機制和行政管理機制; (2)電子商務貿易內的信用評級還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認可,評級中介機構、評級依據都未得到法律認同,從而評級也就沒有法律效力; (3)信用信息存在分割問題。我國以前的信用體系建設是行業性質的,這些信息庫沒有相互聯網,因而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即使在電子商務貿易中信息庫進行互聯,但是由于有些商業信用信息相互保密,貿易雙方還是無法從中獲得有利的信息。 3、網絡購物的虛擬性、技術上的特點是影響電子商務開展的直接原因。 由于網上交易雙方通過網絡溝通,雙方對商品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只能根據經驗進行交易。在信息不對稱下,消費者只選擇些商品信息不重要的商品,而對購買卷入度高的大型家電、電子產品以及伴隨著休閑行為的服裝產品則相對購買熱情不高。 四、構建我國電子商務下的誠信體系的建議 針對我國電子商務誠信缺失的狀況,要從根本上改善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我認為應該必須通過如下途徑進行改革: 只有消費者、企業、社會、政府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健康的電子商務誠信環境。 1、提高全民誠信素質,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的大環境。 弘揚社會主義“八榮八恥”觀,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倡導誠信觀念,提高社會公德和全民誠信素質,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只有培養國民的誠信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失信現象,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2、建立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與監管機構 采用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務與利用其他貿易方式一樣,進行交易或涉及到交易行為的各方參與者會遇到交易各方的資信風險、產品風險,包括產品質量是否可靠、產品品牌、產品是否假冒偽劣等問題;物權轉移中的風險,包括先付款還是貨到付款問題,產品如果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配送還涉及到物流企業的信用問題;支付風險,這里不是指網上支付過程中的支付安全性風險,而是指交易中付款方是否付款的問題;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風險,在交易完成后,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提供方能否履行其義務的問題等。 這些風險不僅僅在電子商務模式中出現,在任何一種貿易方式中都會存在。要防范這些風險,必須建立起以政府為背景跨部門的,包括銀行、工商管理、公安、稅務等部門協同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與監管體系,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用信息互聯互通。 3、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體制 構建誠信機制首先要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制度是現代社會健康發展的可靠保證。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務活動模式,它的的每一次交易活動都要涉及到多方參與者,包括參與交易的雙方、電子商務網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銀行、稅務部門、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機構,每個參與者都要承擔一定的信用責任。他們需要在一個完善的誠信環境下進行交易,但建設這種環境不是電子商務活動的某一參與者具有誠信意識就能解決的問題,這種誠信環境和機制需要社會各方共同長期努力才能營造出來。 4、進一步加強政府信用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除了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外,還包括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建設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取信于民、服務社會"的要求,創新行政管理機制,建設公開、透明、高效、誠信政府,努力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建立社會信用管理體制的宣傳。西方企業信用意識較強,信用管理機制較為健全,同時擁有先進的保密技術和發達的個人資料網絡,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我國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脫胎而來的,信用基礎較薄弱,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均缺乏資信管理的意識。雖說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但時至今日,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領導對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缺乏最起碼的了解。觀念意識不強,行動上也就難以跟上。因此,為了盡快提高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的積極性,加速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設,必須更新觀念,大力加強宣傳力度和培訓力度,加強和拓展信用披露制度和方式,增強全社會的資信觀念,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企業領導觀念的現代化。 信用體系中的信息安全技術是相當重要的。隨著B2B、B2C和C2C等商務交易模式的深入發展,網絡信用安全已成為制約網絡經濟發展的瓶頸。通過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規范,嚴格規定信息管理、發布、交換、查詢的管理權限、審批流程、傳遞方式、密碼管理、保密規則,保證企業及個人信息的安全、可靠、有效。 五、總結 電子商務的騰飛離不開健全的信用體系,而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必須不斷加強網上安全認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以及制訂政府信用相關數據和信息的采集、交換和存儲標準、電子簽章、CA認證等服務體系。 沒有誠信的電子商務,它不再是一個創業天堂,而是一個犯罪的場所。建立好電子商務的誠信體系,才能發揮它更重要的作用,打造一個透明、健康、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 參考文獻
1、 曲云波 《網絡營銷》 北京 企業管理出版社 2001年 2、劉珍. 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M].優秀碩博論文,2005(6). 3、 姚國章,《中國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4、、方美琪 《電子商務概論》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