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讓孩子一生受益
學前教育,顧名思義,是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是為孩子終身學習以及個人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而不只是單單地為上小學打基礎的,幼兒園的教育是學前教育中的一種體現。然而,也有人對學前教育的看法不同,認為學齡前的教育不會對幼兒有多大的影響,但隨著學前教育的普及、社會已逐漸承認學前教育對孩子終身發展所起的重要性,年輕的家長也越來越明白: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還是需要通過正規的教育途徑來實現。 一、一個成功人士,離不開良好的教育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可見擁有良好的學前教育就等于向成功邁出了一大步。 現如今,學前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普遍關注,許多發達國家積極采取措施,優先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教育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上做了很多的投入。我國政府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之基礎的學前教育理應受到重視和優先發展。但現在事實上,在社會上和教育領域中均存在著忽視甚至嚴重忽視學前教育發展的現象。這在相當程度上與其對個體早期發展和學前教育規律缺乏現代、科學的認識密切相關。具體而言,學前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學習對和錯,形成初步的判斷對與錯的能力;對外部世界和所處環境進行初步認知和探索;學會簡單的社會交往,學會聆聽、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緒,讓他們經常進行正面的情緒體驗(建立自信,學習與同伴和大人溝通);獲得健康的體魄(通過活動鍛煉身體)。 二、家庭為孩子的學前教育做精美的“鋪墊”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是一個整體,強調人格的統一性,并指出家庭教育是幼兒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強調父母自身的角色定位將對幼兒生活風格的形成及人格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所學校,也是鑄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場所。家庭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甚至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許多研究顯示,兒童心理不健康問題的發生,其多數是與家庭環境不良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的養成,一個人的習慣對于其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生活習慣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習慣。幼兒時期是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家庭是幼兒生活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有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深刻而持久的。家長要從小培養,從小事抓起,通過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反復強化,通過家園配合等一系列措施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良好的學前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作用 首先,學前教育對于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的重要性起著決定因素,它是通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 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后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著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情感、態度、性格雛形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禮貌、友愛、幫助、分享、謙讓、合作、責任感、慷慨大方、活潑開朗等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并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并決定著兒童日后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于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形成的關鍵時期。處于學前期的兒童雖然發展變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但是這種發展特點只是說明了嬰幼兒具有很大的發展“可能性”。要將這種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需要成人提供適宜于兒童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響。 其次,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研究表明,嬰幼兒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比如,嬰兒在3個月時便能進行多種學習活動;1歲嬰兒能學會辨認物體的數量、大小、形狀、顏色和方位;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學前期還是個體心理多方面發展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個體對于某些知識經驗的學習或行為的形成比較容易,而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在較晚的階段上再來彌補則是很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發現,2~3歲是個體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6歲是兒童對圖像的視覺辨認、形狀知覺形成的最佳期;5~5歲半是掌握數概念的最佳年齡;5~6歲是兒童掌握詞匯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同時,學前期還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創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處于學前期的兒童雖然發展變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但是這種發展特點只是說明了嬰幼兒具有很大的發展“可能性”。要將這種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需要成人提供適宜于兒童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響。已有研究證明,早期教育對于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單調、貧乏的環境刺激和適宜的學前教育的缺乏,會造成兒童的認知方面的落后,而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并給以積極的引導、幫助和教育則能夠促進其認知的發展。 最后,培養學前教育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系的認識,尤其是對人我關系的認識。自我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幼兒的發展。自我意識的發展包括身體和感覺意識的發展,也包括情緒情感的發展。 發展幼兒自我意識,是學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較好地做到這一點,需要讓幼兒掌握與身體和感覺、情感相關的一些概念和技能。 1.知道身體各部分的名稱,區別它們的功能;認識到所有有生命的動物都要進食、排泄這些共同特征。 2.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于他人的外表,如膚色,眼睛和高度差異,但同時也具有共同的生理特征。 3.接受這一事實:所有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大多數人能走、跑,但人卻不能飛。 4.理解身體的變化:生理現象有始也有終(死亡);睡眠和清醒是兩個階段。 5.有關感覺意識的知識。幼兒需要獲得一定的詞語,使他們可以討論嗅覺、味覺、觸覺、聽覺和視覺,并讓他們有具體的感覺體驗。 6.了解身體的局限:知道身體會疲勞、生病;認識身體與生理病痛之間的關系,思考對付身體不佳的辦法。 7.理解、接受和交談如“愉快”、“悲傷”、“驚奇”等情緒情感的能力。讓幼兒了解、懂得人有時會發怒或發火的事實是重要的。 建議,教育必須入鄉隨俗,咱在中國,抱怨是無濟于事的。唯有迎頭趕上,打好基礎。培養她良好的,主動地學習習慣。英語學習,外教是比較好使一些,中國方塊字,父母還是要隨時隨地的教。這不,周日坐公交車,指著車上的廣告牌,和坐椅上的廠家名字,走一路,認一路,五個字就掌握了。這樣下去,勝利的曙光就在不遠處,黎明前的黑暗就快要過去了。 學前教育是很關鍵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在很愉快的環境中接觸教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加強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培養對學習產生興趣,這些是很關鍵的。只要是這樣做了,孩子以后就會很好的去學習,去生活。總而言之,學前教育是人的個體發展的重要階段,科學的有計劃的高水平的學前教育必將對受教育者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為受教育者的人生發展奠定終生受用的基礎。而失敗的學前教育也將對受教育者的一生產生消極、難以彌補的影響。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