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淺探
孔子云:“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讀書學習,就必然有作業練習。課后作業是學科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不僅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中,還必須貫徹于作業訓練等各項課外學習活動中。 當前改革作業設計,就是要減少課外作業練習的數量,提高課外作業練習的質量,使之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鞏固和訓練,而且成為學生再學習、再實踐,反思知識、探究問題的學習活動。因此通過作業設計改革,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真正給學生以自主選擇、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一、傳統作業設計的弊端 多年來,人們重點關注課堂教學改革,并取得了許多成果,但普遍忽略課外作業設計的研究和改革。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眼睛只盯著課內、課本,作業內容拘泥于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鞏固、運用,作業形式局限于做習題,進行抄抄寫寫的書面作業。這樣的作業過多過濫,簡單重復,機械訓練,缺乏針對性、探究性,而且因為太多使學生沒有時間深入思考,往往是馬虎應付,老師沒有時間研究性地批閱,往往是簡單查看對錯。這種狀況不僅使訓練難以到位,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而且抑制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忽略了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長期如此,無形中限制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割裂了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違背了小學語文學習的規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 其實,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學習的天地就有多么廣闊。語文是一門最具有開放性,最容易與生活發生聯系的學科。現實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到處都需要運用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應當樹立開放的語文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學生課外與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廣泛接觸的機會,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同時,教師要考慮到生源的不同,學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學生個人素質的差異,因此在設計課外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各種差異,分層布置,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的學習體驗。 1、作業創新的目的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努力構建自主、開放的語文學習環境,以貫徹新的理念,實現教學過程、方法的重大變革。[參考文獻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隨著課堂教學的變革,課外作業的設計也顯得尤為重要,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亮點。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它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助于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情感的發展,是提高學生素質的載體。 新課程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應當成為具有學生鮮明的價值追求、重要活動,成為學生課外、校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我們應當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體會到興奮與快樂,苦惱與辛勞,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學習需要,所以課外作業要具有靈活性、創造性、實踐性、可行性,在時間、空間上有更大的彈性,真正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語文素質的提高。 2、作業設計內容上的創新 ①、擴大學生視野,作業設計不局限于本課內容。 過去的小學語文學習,僅僅是書本知識,字詞的理解,句子含義的理解等。杜威認為,如果讓學生到學校里靜坐在教室內,針對一本書反復背誦是學不到一點活知識的,相反會導致神經緊張,厭惡學習,喪失兒童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兒童生來是好動的,教學應該讓兒童自己做試驗,自己在生活中直接接觸各種事實,從而獲得有用的經驗。而在語文學習領域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整個世界都是學生的教科書。 信息時代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則應讓學生學會利用手中現代化的工具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專題探索,多渠道獲取多方面的知識。如《悲壯的一幕》,同學們被科馬洛夫獻身科學的壯烈情懷深深打動的同時,對“宇宙、航天、太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便設計了一些收集資料的課外作業:①世界航天歷史資料。②登月資料。③宇宙飛船資料。④和《悲壯的一幕》相同的悲劇還有哪些?⑤太空航行知識。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喜愛進行分類收集資料,可以上網查詢,可以到圖書館查資料等。最后在班中舉行了“感受太空”的中隊活動,將各人的作業進行交流展示。這樣既學習了課文,又拓展了小學生課外知識,既指導學生如何利用身邊的多種渠道進行學習,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每課的作業設計不能僅僅局限于本課內容,要適當的拓展,擴大學生的視野,獲取多方面的知識。 ②、增加閱讀量,在作業中享受人類文化的無窮樂趣。 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了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童年閱讀帶給學生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進入書本,進入閱讀,學生便走到一個個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的面前,進入了一扇扇文學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們與大師對話,與書本為友,與偉人交流,久而久之,人類的思想精品便積淀成了學生的精神底子。更重要的是長期的閱讀中會不斷的產生夢想,而閱讀是成長夢想的重要途徑。優秀讀物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研究自然、征服自然的興趣和愿望,而且對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極大的影響。每學期我拿到教材時,根據課文先考慮本學期推薦學生看哪幾本書或哪方面的書,讓學生有目標的去讀課外書。如在教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九冊時,我根據《嫦娥奔月》、《林沖棒打洪教頭》、《鄭成功》三篇課文推薦學生本學期看《水滸傳》、《中國神話故事》、《民族英雄——鄭成功》。同時根據《小鎮的早晨》、《鼎湖山聽泉》、《莫高窟》、《黃河的主人》、《黃鶴樓送別》等推薦學生看看有關介紹我國名勝古跡或自然風光的書。這樣的課外作業設計就可以讓學生有目標、有選擇的去讀自己喜愛的課外書。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擴大了閱讀量,讓空洞的多讀課外書變得實實在在。 ③、作業設計離不開生活。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圍有多大,學習語文的范圍就有多大,小學語文教師的任務在于充分利用廣闊的語文環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將學習的成果運用于生活實踐,從而溝通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因此教師平時還可結合語文學習布置這樣的課外作業:收聽、收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記錄自己最關注的新聞;觀看動畫片,學些短小的童話、科幻故事;觀察大自然中的某些現象,寫觀察日記;了解某種產品的性能、用途,學寫產品說明書、廣告語;閱讀課外讀物,做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背誦沒學過的古詩,在班上舉辦詩歌朗誦會;練習書法,在班上舉辦書法展覽;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語、諺語、春聯、民間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頭,糾正街道兩旁的錯別字……這樣的小學語文課外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又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這樣的作業設計將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不僅有趣,還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 3、作業設計形式上的創新 改變小學語文作業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寫作業的興趣。 對于一成不變的事務,人們往往容易厭倦,孩子更是如此。所以作業形式應靈活多樣,聽說讀寫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以調動學生作業的興趣。字詞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抄還得抄,但不必4、5遍,抄兩遍即可。有時我教授新課時不讓學生抄詞,而且在家也不允許他們抄,要求第二天利用早讀默寫,看看誰不用抄寫就會默了。其實大部分學生為了得到我的表揚,為了能默寫全對,回家主動地去抄、去看、去默,這樣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只是因為我用了“激將法”改變了作業形式。 又如有的同學不愛讀書,不愛預習課文。對于某些課文,我在第一課時后設計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某些內容畫畫圖或動手操作的作業。如《詹天佑》中“開鑿隧道”部分,我要求學生能否根據課文內容當一個小工程師,畫出詹天佑采用的兩種開鑿方法。“設計人字形線路”部分,要求學生動手利用自己現有的文具、書本做道具,能否演示出貨車上山的情景。這樣的作業設計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生自發地讀課文,深入地研究課文,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既為第二課時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又完成了讀課文、預習課文的作業要求。 詞語積累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背誦、摘抄是教師最愛采用的一種作業方法,但學生并不能活學活用。我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進行自己喜愛的詞語收集、積累。如《大將保衛戰》,第一課時上完后,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課外收集成語的作業,可以是描寫軍人的,可以是描寫江水、雨水、洪水、海水的,可以是描寫氣勢的,可以是描寫情況危急的……這樣一引導,學生不僅聯系課文補充了詞語積累,同時又學會了成語分類,而且學生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每一課都能收集一些相關的成語。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作業設計策略上的創新 ①、作業要有層次性與彈性,切實做到因材施“作”。 每個學生有不同方面的學習優勢,有不同的興趣指向,差異性很大。作業設計要考慮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練習的數量上和深度上均有所選擇,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學習教學《葡萄溝》后,我除了布置一些必須做的基礎題外還設計了幾個題目讓學生選作:①畫葡萄,根據課文為一串串葡萄上色,張貼到教室內布置葡萄園。②假如你去葡萄溝旅游,熱情的維吾爾族老鄉會怎樣款待你,請寫下來。③請你為吐魯番的葡萄干設計廣告。④查地圖,找資料,請你當導游寫一段導游詞。⑤江心洲的葡萄節你參加了嗎?你去摘葡萄了嗎?你能否介紹一下江心洲的葡萄呢?這樣的分層次、有彈性的作業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既體現了教學目標的“下限要求”,又體現了教學目標的“上限要求”,使不同起點的學生在同一次練習過程中都有所提高,切實做到了因材施“作”。 ②、將作業權力下放,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 每到復習期間,很多老師都在黑板上抄大量的復習題,結果是學生一個個不開心,錯誤還是一大堆,問題依舊是問題,怎么辦?我做了新的嘗試,復習期間將作業權力下放,各人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將上課復習內容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進行作業設計,表現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的個性此時得到充分的張揚。學生很善于表現自我,作業設計圖文并茂,他們在作業中結合知識點拓展到課外,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高繼業:《開放式家庭作業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期。 ]如成語作業設計,有的同學進行歸納設計:疊詞形式、近義詞形式、感情色彩形式等。有的同學進行趣味設計:成語接龍、巧填成語、成語歇后語等。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將枯燥的復習變得樂趣無窮。 對于學習吃力的同學,我的要求是只要把老師上課復習的內容體現在你的作業中即可,這樣的要求對于他們來講只要上課認真聽講,適當做筆記便可完成作業。既幫助他們復習了基礎知識,又培養了他們上課要認真聽的好習慣。 復習期間作業權力下放,改變了繁瑣的、機械的抄、記、背,調動了學生復習的興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激發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欲望,真正體會到復習的重要與愉快了。 總之,作業的目的是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并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課外作業要使學生動眼、動耳、動口、動腦、動手結合起來,認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在作業中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還要求教師提高對教材的駕御、把握能力,才能設計出更利于學生發展的作業。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