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音樂資源在音樂教學中的開發及利用價值 [摘 要]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它主要人口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山又是云南的主要壯族聚居地區,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兩個自治民族之一。云南富寧縣鄉土音樂是我省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壯族嘹歌,是壯族歌謠文化的藝術結晶,在中華民族歌謠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縣的鄉土音樂在音樂教學中啟到開發和利用得一大資源,不僅有利于加強對孩子進行民族情感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根據教學活動的相關課時,在音樂學習的四個領域,即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中,有針對性地展開音樂學習活動。 [關鍵詞]鄉土音樂;坡芽山歌;音樂教學;開 發;利 用 所謂鄉土音樂資源,是指學校所在地區在歷史傳承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資源,包括聲樂和器樂等。我縣富寧地處珠江上游的滇桂兩省區及越南的交匯點上,處在壯傣文化帶的交匯處。歷史上,這里就是壯族先民西甌駱越族群生息繁衍的區域。壯族先民因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生產方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顯示出民族文化的個性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形成了自成體系的民族語言文化和以那文化為中心的民族文化體系,他們據“那”而作,憑“那”而居,賴“那”而食,靠“那”而穿,依“那”而樂,以“那”為本。由此而產生了獨特的宗教、禮儀、服飾、建筑、飲食、歌謠等一系列文化。而《坡芽歌書》,正是在這樣的的鄉土文化土壤中孕育產生。 所以我們認為,鄉土音樂資源可以有選擇地進入音樂課程的課堂教學之中,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的音樂和文化知識的新平臺。開發與利用鄉土音樂資源,一方面有利于擴展音樂教育內容,加強對幼兒進行民族情感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同時還能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教育界對我縣鄉土音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并提出,應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我縣鄉土音樂資源,教師根據課本的相關課時,在音樂學習的四個領域,即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中,有針對性地展開音樂學習活動。 一、我縣坡芽鄉土資源的類型及其利用價值 1、在農村,有許多過去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用當地的材料自己發明的傳統生活用具。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簡易的生活用具已逐步被現代化的工具所替代,并被人們遺忘和丟棄,F在的孩子已基本沒機會見到這些工具了。在挖掘利用農村鄉土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們發動幼兒、家長以及自己的遠親近鄰,從縣城到鄉下,全面搜索,尋找到了小石磨、煤油燈、馬燈、擰車、紡車、麥草鍋蓋、背斗、高粱稈蒸笆等生活用具。幼兒不僅可以觀賞,從中了解祖輩人的生活方式,還可以自己動手操作。如我園王玲老師在“認識豆子”的活動中,把小石磨搬進教室,讓幼兒親眼目睹了豆漿的磨制過程,結果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都想做個推磨手.親自磨下香噴噴的乳白色豆汁。 2、通過讓學生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藝術,感受家鄉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之情。我在教學中先布置學生進行調查活動,他們分成幾個考察小組,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解家鄉文化中的不同方面。并通過觀察家鄉人們的一些生活現象(文化藝術),提出思考的問題。在課堂學習中交流本土方言,感受鄉音的親切、熟悉。再了解家鄉文化淵源、家鄉文化節活動、家鄉的手工藝品、家鄉的名人及風景名勝等。大家在交流體會忠升華情感,感受到踏一方土,飲一江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山山水水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智慧和力量。在我國,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勞動創造,創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燦爛的文化,他們綻放的笑臉,他們唱出的歌聲,都表達出了濃濃的鄉土情。 3、文學價值。壯族嘹歌獨特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方法,在我國各民族長詩中是少見的。其特點在于用鮮明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在抒情的氣氛中開展故事情節。有時雖然也寫景物,但卻是為抒情需要而唱出來的,很能表達古代壯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這種抒情賦予了壯族長詩情摯意切、委婉細膩和悱惻纏綿的特殊格調,使之成為壯族文學的瑰寶。 4、歷史價值。壯族嘹歌是反映明代壯族社會現實的史詩,它真實地描繪和反映了明代壯族社會特定的歷史事件。 5、民俗學價值。壯族嘹歌反映了壯族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形成的風俗習慣,如上山伐木運木、挖泥踩泥、打磚打瓦、燒窯出窯、平基安磉、上梁蓋瓦、燒香祭祀、入住新居等,集中展現了壯族建造干欄的全過程,包括建筑工藝、雕刻藝術、儀式習俗等,具有重要的民俗學價值。 6、語言文化學價值。壯族嘹歌中有豐富的壯族語言文化,包括基本詞匯、構詞方式、語法結構等等,從中還可以了解古壯語豐富的文化內涵。 7、古文字研究價值。壯族嘹歌5200多首、21000多行,全部用古壯字抄寫。古壯字是借用漢字形、音、義,按照漢字的構字方法構造而成的,它作為書面語,興于唐宋而盛于明清時期。壯族嘹歌對研究壯族文字的起源、發展及其所反映的壯族社會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總之,壯族嘹歌所蘊含的社會歷史、人文地理、文學藝術等知識,對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也具有特別的教育意義鄉土音樂傳承著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我縣鄉土音樂也承載著富寧人民自古而今傳承下來的優秀民族文化。通過開發和利用這種資源,有利于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 坡芽山歌是我縣最寶貴的文化財富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坡芽鄉土音樂是富寧人民情感的寄托,它不僅真實地記錄了富寧壯族兒女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富于生活氣息,也寄托了文化的情思,其涵蓋的情感和精神就是鄉土文化的靈魂與思想。將鄉土音樂藝術引入學校音樂教育,讓學生從課堂上認識本地區傳統精神文化的結晶,使之熱愛本地區文化藝術,這能使保護和承傳民間藝術落到實處。 其次,通過開發和利用鄉土音樂資源,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現行的音樂教材絕大部分內容都是以中外經典作品作為選編對象的。其中一部分音樂作品藝術技巧過分深奧,缺乏必要的親和力,學生很難主動參與其中,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前文已述,我縣鄉土音樂立足于本土,反映本土民俗習慣,具有濃厚的地方性藝術特色和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在文化和藝術上有其深刻的內涵,是一種無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資源。學生對這些音樂資源也具有天然的親切感和認同感。將把鄉土音樂資源合理地引入課堂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將這些音樂與教科書上帶有共性的其他教學內容形成互補,更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和參與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靈感。 二、開發和利用我縣鄉土資料的在音樂教學中的具體舉措 音樂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人文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活動。新課程標準將音樂學習內容分成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四個領域。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我縣鄉土音樂資源時,教師應根據課本的相關課時,在上述領域中有針對性地展開音樂學習活動。 1、感受與鑒賞。 瑞士音樂家和教育家達爾克羅茲(1865—1950)曾經說過:“音樂的本質在于對情感的反映,對音樂的學習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情感過程──審美體驗! 感受與鑒賞是培養學生對本縣鄉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基礎環節。教師應注意搜集有關音頻和視頻資料,通過運用高科技視聽手段表現鄉土音樂的代表曲目,拉近傳統審美和現代審美的距離,使學生在獲得完美視聽享受的同時,激發其對鄉土音樂的熱愛。教師的旁白和提示,應簡明和生動,富有啟發性。對多首作品進行欣賞時,還應簡單地進行一些比較和聯系,區分其不同的處理方法與審美特質。同時,應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以激發他們聽賞鄉土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 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將本縣鄉土音樂老藝人、音樂家和表演藝術家作為“活性資源”引進課堂,或者以講座或演出的形式開展鑒賞活動,讓學生感受純正的鄉土音樂的魅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我縣鄉土音樂的氛圍。 2、表現 在學習本縣鄉土音樂的課堂上,讓學生長時間坐在座位上聽音樂,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表現是讓他們進入主動參與狀態的重要環節。表現,包括演奏和演唱,是培養學生對我縣鄉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教學中,教師將歌唱表演、音樂游戲、節奏訓練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創造不同的藝術形象,誘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教師可以選出一些難度不高、適合中學生學習的,又能代表我縣鄉土音樂風格特點的民歌,組織學生演唱、表演;還可以把各種本地節日鑼鼓的鼓點節奏帶進課堂,讓學生利用各種工具,甚至是身邊的文具盒、鑰匙、飲料罐等,參與演奏和體驗,從中體會速度與力度的節奏變換,感受鄉土音樂獨特的魅力。 3、創造 音樂創造是指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造和運用音樂材料來創作音樂的活動。教師把這些民間口頭傳唱、學生熟悉的我縣鄉土音樂素材記錄整理后拿到課堂,讓學生根據他們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重新填詞,鼓勵學生即興創編。教師通過修改、總結、評價和旋律學唱,在課堂上或以課外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創作成果。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讓學生體會到了音樂創作的快樂。 同時,教師還應利用組織班級聯歡晚會和學校聯歡晚會等不同的平臺組織學生表演我縣鄉土音樂的小節目,讓學生在回味無窮的課余生活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同時又達到創造和承傳家鄉音樂的目的。 4、音樂文化教學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于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在富寧鄉土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詳細介紹富寧縣鄉土音樂的產生、繼承和發展狀況。通過學習,使學生發現和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從而使學生對家鄉文化由知之不多到十分熟悉,由表及里地了解,由感性及理性地體驗,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挖掘整理鄉土音樂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悠久的歷史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文化根基。 總而言之,開發與利用我縣鄉土音樂資源,有利于擴展音樂教育的內容,有利于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利用鄉土音樂資源讓學生感受家鄉之美,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把這些優秀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也是落實新課程標準對音樂課程性質和價值要求的重要途徑,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富寧縣《坡芽歌書》 富寧縣壯族史書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