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游戲的類型、特點及作用 游戲是幼兒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借助各種物品,通過身體和心智的活動,反映并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活動。 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界,尤其是偏遠地區存在著重視幼兒園上課,重視課堂教學,重視教學活動,忽視幼兒自發活動,忽視幼兒游戲,忽視幼兒的學習能動性的傾向,主要表現為:在幼兒園里,無論從教師的日常工作,園所的管理重心,以及家長的期望來看,幼兒園上課成為人所共知的重點和核心,上課成為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環節,上課成了無所不在的法寶和準繩。游戲則視為對兒童教育無甚益處的可有可無的東西,孩子們被剝奪了童年里最幸福的事情——游戲。 20世紀80年代以來,幼兒園教育進行了較大的改革,改革始終圍繞著優化教學,重視游戲而展開。 國家教委1989年6月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談到:“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這兩個綱領性文件,確立了游戲在我國幼兒園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地位,也揭示了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它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活動都無法取代的。 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認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和指導游戲,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造游戲條件,并努力使游戲材料具有多功能和可變性。應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鼓勵幼兒制作玩具,根據幼兒的實際經驗和興趣,在游戲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使幼兒保持愉快的情趣,促進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一、游戲的類型 依據游戲的目的與手段的兩種功能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有機結合,我在認真學習了有關理論后,又與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相聯系,總結出了游戲的幾種形式。我認為游戲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幼兒一日生活中的自由游戲。 自由游戲的特點是開放的、松散的、隨心所欲的。游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體能活動、藝術活動,也可以是科學探索活動,還可以是語言活動等等,隨意性很大。游戲的難易程度是多層次的,同樣是玩做飯的游戲,有的幼兒會將“做菜的材料放在所謂的鍋里攪拌”,而有的幼兒則將泥土用水活成泥團做成各種面點、小吃,利用做菜的材料和輔助材料可以做成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菜肴。游戲材料是多種類的,如有廢舊物品制作的,有利用農村自然資源的,還有購買的玩具等等。游戲的玩法是多變換的,想怎樣玩就怎樣玩。游戲的時間很隨意,空間是多方位的,幼兒可自由選擇時間、地點。他們可能在潺潺的小溪里游戲,在青青的田壟里玩耍,在茂密的樹林里捉迷藏,在廣闊的草原上奔馳。幼兒參與游戲的方式是按個人意愿進行,以個別活動為主。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活動以自發興趣為導向,通過擺弄、操作等方式來進行。自由游戲著眼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自主游戲。教師則是觀察、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與學習特點。 在此種游戲活動中,我認為幼兒游戲性最強,教師對游戲過程的干預最少。 (二)活動室的任務定向游戲。 活動室的任務定向游戲具有半封閉、低結構的活動特點,教師創設的游戲環境封閉性和開放性并存。教師按照幼兒每一階段的學習,有順序、有內在聯系的安排游戲材料,并給予幼兒專門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體驗某方面的感性經驗。如在小班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區域,有的幼兒在串珠,教師提供的珠子的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珠孔有大有小,線有粗有細,能力強的幼兒可能將較小的珠孔的珠子穿起來,能力弱的幼兒可能將較大的珠孔的珠子穿起來。在此類游戲中,我總結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了解幼兒的游戲結果,并調整游戲的內容。同時注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為發展較快或較遲緩的幼兒提供適宜的游戲內容,引導他們與同伴進行交流。 (三)教師組織的集體游戲。 具有封閉和高結構的活動特點。游戲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游戲過程既受到教師的影響,又受到同伴的影響,幼兒游戲的進程受教師事先設計的游戲方案所制約。如體能游戲《狡猾的狐貍在那里》就屬于此類活動。我覺得這類游戲,學習要求更為明確,但在設計與游戲組織進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幼兒產生自愿、自發的動機與積極愉快的主觀體驗。教師的任務是讓幼兒在游戲中愉快的學習,自主地發展。 二、游戲的特點 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以上只是我的一種粗淺的概括。某一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點,游戲也不例外。 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我認為: 首先,游戲應該是自發的。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不是在外在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出于幼兒自己的興趣和愿望,自發自愿進行的活動。游戲符合幼兒的心理、生理發展水平,能滿足其需要。如幼兒看到畫筆畫紙就會大膽的作畫,畫高樓大廈,畫花鳥魚蟲,畫人物活動等一系列的事物。看到積木和輔助用具,就會搭出建筑物,高速公路,立交橋,加油站,周邊的小區等一系列設施。看到表演區的各種服裝、頭飾,就會穿上各種服裝走起模特步,或者戴上頭飾扮演各種角色。這些都是幼兒在原有的經驗的基礎上,以游戲的形式主動表現出來的。 其次,游戲要有隨意性的特點。 幼兒進行游戲時,是很自由自在的,在游戲中,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表現個人的潛在能力。游戲不要求務必達到既定目標,也沒有嚴格的程序和活動方式。幼兒在游戲中玩什么,怎樣玩,玩多久等,都可以自己決定,他們往往滿足于活動過程而不在乎結果。如幼兒玩蕩船時他們一會兒坐在蕩船上面玩,一會兒搖空蕩船,一會兒兩個人一起玩,其中一人坐在上面玩,一人蕩,一會兒又一個人在玩。又如,幼兒在玩插片時,有可能一會兒插出個花籃,一會兒插出個飛機,一會兒插出個圓球,他們想怎樣插就怎樣插,隨意性很強。幼兒在玩集體游戲時,一會兒玩老鷹捉小雞,一會兒玩吃毛桃,一會兒玩貼人,一會兒玩捉迷藏。由此可見,游戲和其他活動相比,最有隨意性,因此在游戲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促使他們的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意志等發展。 第三,游戲是虛構的。 游戲是真實生活的反映,卻并不是真實生活的活動,它是在假想的情境下反映真實生活的活動。如游戲中爸爸、媽媽、孩子并不是真的,而是虛構的。幼兒盡管可以把狹小的場所變成廣闊的天地,既可以開汽車,又可以開飛機,還可以開輪船,鋪鐵路。但這一切,用幼兒自己的話來說,都是“假裝的”。 第四,游戲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在游戲時,往往能夠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如在智力游戲看誰畫得多、畫得好中。游戲是為了讓幼兒在認識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想象出圖形可以變成的各種東西,發展幼兒想象力。為幼兒提供畫有各種幾何圖形的紙、蠟筆若干。幼兒大膽想象,畫出各種與圖形有關的物體。如圓形紅太陽;正方形小手絹;三角形小房子;半圓形帽子......每個圖形畫的多者為勝。幼兒還可能在搭積木、聽故事、看圖書、音樂活動中,很自然地加入自己的想象,使本來十分簡單的游戲變得豐富了,常常會在游戲中表現出一些在現實活動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搭積木、玩水、玩沙等游戲并沒有特定的玩法,小汽車、小船、洋娃娃等玩具也沒有特定的玩法。只要成人不限制幼兒游戲的方式,在任何游戲中,幼兒都會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把游戲的方式加以變化,使之趣味性更濃。 第五,游戲具有社會性。 游戲不是兒童的本能活動,他們并不是天生就會做游戲。只有當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發展達到一定水平,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他們才會做游戲。游戲是反映真實生活的活動。兒童生活在人類社會里,他們所接觸的事物有社會性,反映到游戲中來,游戲必然有社會性。游戲的社會性表現在游戲的各種成分上。如:幼兒在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社會上的人物或擬人化的動物。幼兒園中過家家、小醫院、坐汽車等游戲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三、游戲的作用 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以下功能。它能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游戲使幼兒身體的各種器官得到活動,有運動量大的活動,也有運動量小的活動,有全身運動,也有局部運動。在游戲中,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促進幼兒骨骼肌肉的成熟,鍛煉他們的運動技能和技巧,同時,幼兒在游戲中心情愉快,一切感官都處于積極狀態,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 游戲還可以發展幼兒的智力。游戲中各種角色的具體動作,豐富的情節、形象,有色彩的玩具材料等 都大大地吸引著幼兒,有利于發展他們的認知能力。在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積極的行為反映他們熟悉的物體并借助于獲得的知識經驗,發揮想象力進行游戲構思。如:只有當幼兒看到自己和媽媽的共同點時,才能擔當起“媽媽”的角色。通常總是女孩子當“媽媽”,很少有男孩子當“媽媽”。把不同事物的共同點結合起來,就是最初的概括。又如:有的幼兒用積木搭個游樂場,又用插片插出過山車,鐵索橋,用橡皮泥和輔助材料捏出轉椅、秋千、蕩船......把這些布置在自己搭的游樂場里。又在游樂場的周圍造出公路、大橋、河流,公路上有汽車在行使,大橋上有行人在穿行,河流中有輪船在航行等等充分發揮了創造性。他們積極回憶生活中的情景,不斷提出問題,努力解決問題,這不僅鞏固了幼兒的各種技能,而且能使幼兒更深刻地理解和體驗這些事物。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要用語言來交流思想,商量各種辦法,從而促進了思維和語言的發展。 我認為游戲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促進幼兒道德品質的形成。 在游戲中,幼兒反映著自己的生活印象、對待事物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在模仿成人行為的過程中,幼兒受到了教育。如:他們模仿教師如何細致入微的照顧幼兒,模仿媽媽如何照顧生病的自己......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幼兒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思想品質。在集體游戲中,幼兒會碰到各種困難。如在畫畫過程中,水彩筆沒有水了,需要跟其他幼兒借。為了達到一定目的,他們需要克服困難、共同合作、互助友愛,使自己的行為服從集體游戲要求,并與其他幼兒的動作協調一致。 游戲對幼兒美的教育也有重要作用。 在游戲中,幼兒要美化游戲環境,要使用各種色彩的造型玩具,利用各種材料來裝飾自己的建筑物,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和欣賞能力。如:在玩找朋友的游戲時,幼兒邊唱邊跳邊玩,即鍛煉了身體又學習了唱歌。游戲中,幼兒常常用音樂、舞蹈、美術等形式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情感,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加深幼兒對美的體驗。 由此可見,游戲是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的有力手段。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參考文獻: 作者:陳會昌,《中國學前教育百科全書》沈陽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第300頁 作者:沈琴芳,《游戲課程化 學習游戲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第3——25頁 作者:鄭佳珍 朱炳昌《幼兒游戲活動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第1——3頁 作者:全國幼兒園教材編寫組《幼兒園教材—游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第1——25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