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調查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學家也認為手指是 “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越來越為廣大幼教工作者重視。作為小班老師的 我,更加注重培養小班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我是一名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幼兒教師,我被分到小班,這對于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記得開學第一天教室里除了哭聲就什么也沒有了,我第一次覺得小孩子是多么的有活力,他們怎么能哭那么長的時間?有的走路還有點歪,我班幼兒的年齡基本上都是4歲。開學第一周為了能讓幼兒喜歡幼兒園,中午全部帶回家睡覺。第二周中午按幼兒園時間安排表正常上學。中午吃飯時我班52名幼兒只有兩位小朋友會自己吃飯,睡覺時一個都不會穿脫衣物。入廁都是一個一個地幫忙,當時我每天回到家都覺得很累。 根據進園以來這么長時間的觀察與學習,我園的幼兒在生活中的獨立性、堅持性、自信心已達到高級水平的人數所占的比例較低,這也表明了作為教師、家長應該在這幾方面的進一步培養,我認為影響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發展的因素有如下: 1、孩子的獨立性方面:所謂獨立性,是一個人獨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在社會上生存和進行創作性活動必備的心理品質,也可以說,具有獨立性是一個人成材的基本前提,根據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幼兒的獨立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地提高,小班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幼兒占全體小班幼兒的30。2%,中班為48。1%,大班為58。2%,從數據上分析幼兒的獨立性普遍較低,不少家長對子女過分呵護,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如洗碗、掃地、收拾玩具、整理床鋪等,大多數由家長包辦代替,甚至上學、放學都由家長代背書包,由于家長的過分呵護,不重視孩子們家務勞動習慣,往往使孩子變得又笨又懶,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從與家長談話和在問卷中“備注處”讓我們了解到孩子的獨立性差有以下幾個原因:1、父母過于擔心,過分包辦;2、家中與爺爺奶奶一起同住的幼兒獨立性相對較差;3、家中有保姆的孩子獨立性較差;4、孩子的依賴思想嚴重。 2、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所謂自信心是指一個人在面對事情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充滿信心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獨立性與自信心之間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關系,孩子從小沒有獨立性,長大就很難有自信心,反之,沒有強烈自信心的孩子也很難有較強的獨立性,也就是說,沒有自信心就無法面對獨立,有了獨立性,更能增加自信心,根據問卷進行統計,小班幼兒自信心強的幼兒占有優勢32。3%,中班為49。9%,大班為72。8%,可見孩子的自信也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在不斷地增長,從訪談中了解到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有所欠缺,如孩子們不會穿衣服、不會收拾餐桌、不會洗澡等,都是家長給與了不正確的指導,無分寸地褒貶,無休止地嘮叨和過多地包辦所造成,而且大部分家長對待孩子的錯誤和懶惰采取的是批評教育或限制活動的方法,還有的家長采取打罵和罰做家務勞動的懲罰的手段,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只有小部份家長會采用鼓勵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所以導致認為自己就是不夠聰明,當有人問幼兒:你是否是好孩子時,及少數孩子會大聲地回答:我是好孩子,大多數幼兒則不回答或低著頭,可見家長和老師在平時生活中對幼兒缺少賞識,導致孩子沒有自信心。 3、孩子的堅持性方面:所謂的堅持性,是指一個人在進行某一事情時,能保持堅持一定的時間的能力,由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堅持性不如成人,年齡越小的孩子堅持性就越差,這是無可非議,但孩子的堅持性是要從小培養的,在調查中,我發現問題出現在大多數家長都沒有做好模范帶頭作用而導致孩子有樣學樣,也如有的家長為了怕孩子上學遲到,早上就幫孩子穿衣,孩子想自己來做,媽媽卻說:下次吧,今天沒空。試想一下,家長的行為如何能讓孩子堅持做完一件事呢?孩子的堅持性是和父母、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是分不開的,有時家長適當地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與孩子一起做事情、一起探索,既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培養了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 為了讓幼兒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為了讓幼兒更快地在自理方面得到進步,我為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我將結合教學內容和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一.通過游戲與教學相結合 再認識蔬菜水果這一主題中,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他們做一些水果、蔬菜。而我負責做一些果樹,果樹上利用紐扣讓幼兒在區域游戲時、來園時、吃飯前一些時間,通過游戲練習扭紐扣,這樣既可以鍛煉幼兒的手指靈活性,又可以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這一游戲不僅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家長們看到后也全力支持老師的工作。經過兩周的練習,我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先是兩個幼兒學會了扭紐扣,接著兩個、三個――四個月過去了,我班幼兒在穿脫衣服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只有個別幼兒還需加強鍛煉。我還通過《穿衣歌》、《脫衣歌》讓幼兒練習穿脫衣服,讓幼兒的自理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還通過喂小動物吃飯這一游戲鍛煉幼兒的平衡力,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當然在他們吃午飯前,我會先跟他們講怎樣吃飯才不會掉飯米,吃的好的,干凈的小朋友給予獎勵,在他們的評比墻上貼上一個小花,以次來激勵他們,培養他們的榮譽感、成就感,也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至于穿脫褲子,我先教他們方法,然后讓他們在游戲時給娃娃穿脫衣服,讓他們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 二.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 幼兒雖在同一個班,但是由于遺傳因素不同,生長環境不同那么差異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們切不可要求幼兒達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兒由于父母過分寵愛,自我服務能力較差,意識不強,往往別人輕而易舉做完的事,他卻感到很吃力。例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楊澤遠從入園開始說的話就讓人聽不懂,更不要說自理能力方面。可以說連走路的樣子都好似一歲半的幼兒。對于這樣的幼兒我們要分析“對癥下藥”,不應把他們視為笨孩子。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要給予幼兒適時適當的幫助,使幼兒樹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 同時,教師還應善于利用分組活動等,進行個別指導,教師要注意投放適當的材料,引導幼兒參加活動。如:請小手機能發育不太好的幼兒幫助小娃娃穿衣服,請大肌肉發育不理想的幼兒整理玩具,擺放大積木。特別是對那些動作快、接受能力強的幼兒,教師要鼓勵他們關心、幫助別人或請他們做一些有一定難度的事情。使幼兒知道自己努力會做的更好,避免驕傲情緒的出現。教師只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注重個別差異,因人施教,就一定能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三.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例如:剛才提到的楊澤遠小朋友,因為家長的包辦導致孩子在幼兒園里不會吃飯、不會自己拿茶杯喝茶、不會入廁、也從不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就連睡覺也不象其他小朋友那么安靜。所以,我們除了在幼兒園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很重視與家長的溝通。 首先我們把家長請到幼兒園,讓她們親眼看到自己孩子自理能力的差距,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另外我們請優秀家長向大家介紹經驗,通過家長之間的交流讓大家學到更多的方法;我們還把專家請到幼兒園,向家長們進行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改變家長的育子觀念。我班定期舉辦親子活動,才開始楊澤遠小朋友還有點懼怕,對于一個陌生的環境,使他的心理感到害怕,即使有媽媽、奶奶的陪同,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很快的適應。他的媽媽、奶奶很著急,我與家長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首先,必須從他的語言開始,楊澤遠一直都是老家阿姨帶的,奶奶也不會普通話,爸爸媽媽又很少帶他,這是他與外界有了一堵墻,即使在外面玩,也是奶奶和阿姨抱著,家長從不讓外人與楊澤遠接觸,這讓他的心理不能得到健全的發展。媽媽了解后,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每天她都抽出時間陪孩子,讓孩子與外界開始接觸,每天帶著孩子認識大自然中的人和物。其次,就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只要奶奶來玩了一點,他就會打奶奶,奶奶拉住他的手,他會用頭撞人,在家不能什么事都由他,這樣不是為他好,反而害了他,孩子從小不教育好,長大就不能成為人才。 在我們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家長配合,共同努力,經過在小班一年的訓練,不僅僅是班級其他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楊澤遠的進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你教他什么他都會去學,雖然學的過程很艱難,但是不這樣他怎么能夠健康成長呢?只要放開我們關愛的雙手,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相信孩子,經過磨練他們一定會像一只只雄鷹展翅翱翔,搏擊長空。 四、幼兒自我能力培養的效果 經過一學期的培養,我班45名幼兒,都會自己拿勺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脫衣服,大部分幼兒會整理玩具,會自己剝蛋殼、蝦殼。可見,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練,比過去傳統的示范、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不僅促進了幼兒小手機能的發展,使幼兒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激發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興趣,萌發了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我們在擦桌子,很多幼兒提出要自己擦,而且擦得都很認真,很像樣子。 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在家搶著幫媽媽干活,能自己穿衣褲,學著自己的事自己來做不要大人幫忙。使幼兒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 通過教育實踐,我感到,對小班幼兒進行自我服務能力培養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切實可行的。它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扭轉了幼兒過分依賴的性格,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的發展,為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創造了條件。 總之,只要我們采用多種形式,因人施教、因時施教,激發幼兒自我服務的興趣,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養成幼兒自我服務的習慣,從培養現代化人才的整體目標出發,從每個孩子的實際出發,制訂科學周密的計劃,重視小班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的培養,必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