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實施數學新課程的幾點體會
摘要:數學新課程的改革實施,帶動了教師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已悄然發生了變化,他們已由傳教布道者逐步走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指導者,面對新課程條件下遭遇的種種困難和挑戰性的問題,廣大教師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作了許多積極的嘗試與努力,他們在創設問題情景、展示學習過程、組織學生活動、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等方面作出了探索,經受了新課程實踐的磨練和洗禮 ,我就實施數學新課程教學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新課程 駕馭 教學設計 方法 體會
我作為一個中學數學教研員,在歷時兩年的數學課改實驗中, 深入學校,走訪學生,訪問教師,課堂聽課,查看資料,集體調研,我欣喜地發現,教師的角色和教學形為方式不覺間發生了變化,學生在課堂上動了起來,想說、想做、想嘗試了,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課堂往日的寧靜被活躍的喧鬧聲打破,透過現象,我們感受到教師的理念在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變,課堂學習的環境氛圍在變,學習的過程在變……。在變的過程中,我們也同時感受到一些不變的東西,有的教師照“劇本”演戲,一成不變,有的直接把“戲”演砸了,不了了之,有的教師把自己腦子里固有的“東西”硬塞給學生,有的教師很直白、赤裸地把學習內容端給學生,有的教師不敢“講”了,有教師一味地追求情境化和熱鬧的課堂氛圍……,面對種種問題,面對教師在數學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困難與障礙,我想就下面幾個問題談幾點想法 : 一、如何駕馭數學新教材 如何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這是實驗教師普遍面臨的難題,結合本地區課改實驗的實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和落實: 1、數學教材處理要本著多角度、寬范圍、大信息、活動化、生活化的原則;要體現數學教材的現實性、趣味性、實用性、科學性和人文性等特點;要充分利用和開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經歷和已有的知識積累等課程資源。 2、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數學新教材,全面細致地了解把握新教材的特點,真正體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清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和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要比較對照新舊兩種教材,確定適度的教學重難點,準確定位學習內容的“三維”目標,要從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等層次上客觀確立教學目標,避免目標過高或過低,以至教學走偏。 3、要對數學教材提供的背景材料,提供的問題,已設計成型的教學情景,編寫的例習題,展示的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及教學活動的設計等項內容進行全面梳理和排序,要針對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實際,對上述內容進行重新取舍和再加工,要把教材內容整合加工成為適合我們自己學生的學習材料和學習內容。要因地制宜,靈活處理開發新教材,要適時補充一些近景性較強、學生易于接受的現實背景材料和鏈接生活的學習素材,要最大限度地開發挖掘和發揮數學新教材的教育功能。 4、要對數學新課程中的不確定性做一定的預測評估和準備。如數學新教材中教學方法與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教學目標與結果的不確定性、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它們直接關乎教學設計的成敗和教學成效的優劣,因而在處理教材時,要把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做充分研究估計,把不確定的因素處理加工為能操作的確定性的內容。以便于在課堂教學中去落實。 5、要把數學新教材放在新課程環境中去把握看待。如課程中的突發事件就是課程資源,家庭社會中發生的人與事都是尚待開發的課程資源,教師的能力、信念、專業素養、知識積淀,學生的學習經驗、經歷及書藉、參考資料、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教室、家庭的環境氛圍等都是可開發的課程資源。所以,我們要考慮如何讓自己和學生把已掌握的各種知識、經歷過的事情“帶到”課堂中來,要考慮如何開發好數學新教材,如何利用好數學新教材。 二、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我在基層學校聽課時發現,實驗教師都感受到數學新教材備課難,課堂操作更難,難就難在知識的呈現方式完全改變,教材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難在要凸現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難在要突出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難在要用個性化教學替代模式化教學上;難在教師角色的轉變、理念的轉變上。而這些“難”最終落腳反映在操作層面上就是一個數學教學設計難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教具、學具準備費時間,教學情景難創設、活動難組織、過程難展開、教學突發事件難應付、課堂進程難調控,教學任務難完成等。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包含的內容很多,我想結合平時的教學教研實際重點就以下幾個方面談一點想法: 1、創設一個豐富、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情景。我們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整合加工,就地取材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情景、活動情景、故事游戲情景或實驗情景等,用一個好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加教材的感染吸引力,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愛學數學。 2、精心設計數學活動。數學即活動,無活動的數學將失去生命力。在七年級數學《展開與折迭》的教學時,一位老師讓學生課前自制各種盒子和收集各種各樣的包裝盒子,課上 老師引導學生把這些盒子展開與折疊,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通過學生這些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體驗了圖形的變化過程,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所以,我們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觀察、實驗、制作、測量、猜想驗證、討論交流、閱讀、游戲、競賽、表演等一系列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設計要從活動的內容、任務、形式、組織、到達到的目標、使用的材料、涉及到的問題、活動的程序等方面做一個全面計劃安排,要在備課中書面反映出數學活動設計。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發現,去猜想,去探索,把數學活動要作為學生知識生成、知識建構的載體來加以重視。 3、突出數學知識生成、發展、演變的過程設計。新課程要求我們要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所以,我們要徹底改變數學概念、定理、法則、公式等內容很赤裸、直白、簡約化的呈現方式,把知識的生成點、發展演變的過程,通過教具、學具或多媒體的演示,通過學生相關的一些活動,通過摸擬能揭示本質特征的現實情景,通過數學的一些方法及相關的實驗,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故我們在過程設計中應從上述幾個方面去斟酌。如一位老師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度量中位線和三角形相關邊的長,發現規律,再用圖形的割補變三角形為平行四邊形,發現三角形中位線定理,進而再用三角形全等證明這一定理,這位老師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充分展示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去經歷、感悟、體驗。因而,要在過程教學中突出學生的數學思考,也就是要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感悟數學內容中蘊含的本質特點及規律,而不是對知識淺表性的感知和記憶,要讓學生在過程中去生成知識,內化知識,完成知識建構。 4、精心設計數學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問”,一堂好的數學課一定會以好的問題為前提,數學問題設計得好,它可以使我們的課堂達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它可以調控課堂教學的方向和進程。所以,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把數學問題作為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一個線索來處理。數學問題的設計要針對數學內容的重難點,首先設計“中心問題”或“核心問題”,然后圍繞“核心問題”向前后輻射,設計與之相關且有梯度的“問題串”來,最后考慮設計問題的提出時機,問題的展開與分析探討過程,問題解決的策略方法。另外,備課時一定要書面反映出你的問題設計,課堂教學中要避免滿堂問,隨心所欲的問。 三、對實施數學新課程的幾點體會 1、我們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汲取、去積累、去更新,要把學習作為人生的終生需求。要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解新課程,把握新課程。要自覺地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實踐,與學生一道成長,與新課程一同發展。 2、要提前做好數學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山區教師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必備的教具和學具,對課程需要的教具、學具等材料,我認為不能等、靠、要,應該在教學前就地取材,因陋就簡,自制準備妥當,切忌臨陣湊合應付。要搜集相關的課程資料,備寫實用、富有特色的教案,課前多回味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梳理教學程序,修正細節,查漏補缺,使教學準備萬無一失。 3、宜加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要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群教群研,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高發展。倡導相互聽課,跨學科研討,外出學習取經,開展專題研討,上研討課、匯報課等。 4、讓民主化教學進課堂。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平等互助,教學相長。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給學生減“負”松“綁”,把探索交流、合作學習的時間空間和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說起來,動起來,做起來。讓學生自己組織活動,讓學生自己給自己設計作業,讓學生敢于“挑毛病”,敢于質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總結,去建構,讓教學開放,讓課堂延伸。倡導心中要裝著您的“學子”,放下 “架子”,走下 “臺子”,俯下“身子”,解放“腦子”,放開“膽子”,想出“點子”,邁出“步子”。 5、盡力挖掘和增加數學的趣味性,以感染、吸引、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數學。在聽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日歷中的方程》一節課時,一位老師讓學生任意勾出日歷中一數列上相鄰的三個數,并說出三個數的和,這位老師馬上告訴學生這三個數是多少,這樣的教學情境瞬間激起了學生的求知熱情,學生非常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算的。因而,我們倡導用新穎的數學教學情景來感染學生,用數學的邏輯美、對稱美、形式美來吸引學生,用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來調動學生,用豐富多彩的數學資料來熏陶學生,用數學強大的應用性、基礎性、工具性來激勵學生,讓數學真正成為思維的“體操”。 6、轉換教師的角色意識。數學新課程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問題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數學化過程,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指導者。所以,我們固有的角色意識要予以改變。要從“蠟燭型”、“園丁型”、“工程師型”、“桶型”的角色意識中走出來,要做“太陽型”的教師,要做“掘井人”和“找泉人”,把溫暖和陽光灑向學生,把“清泉”、“流水”留給學生。要以引導者代替指導者,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以情感教育代替唯智教學,以促進者、合作者、代替權威者、主宰者,要以一個研究者、學者、藝術者走進課堂。 7、倡導大家搞好每節課后的數學教學反思、總結。總結得失,提煉教學所思,記錄學習筆記,積累教學資料,撰寫教學后記和數學教學論文,促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和 數學素養不斷提高。 總之,數學新課程教學要實現“五突出”,即突出數學活動設計,突出數學情景設計,突出數學問題設計,突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突出數學思考。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起來。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各位教師要積極應對,要在更新理念,轉換角色,改變教學方式,落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等方面做出探索,邁出步子,踏出新路子,真正走進新課程。 [參考文獻] 任長松:《走向新課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周小山:《新課程怎摸么 教》,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張國棟:《關于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幾點思考》,新世紀(版)數學教材實驗工作簡報,2005 年,第3期 傅道舂:《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