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情緒心理咨詢案例
[摘 要]本報告主要介紹了運用沖擊療法幫助求助者持續暴露在現實的恐懼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緩解恐懼行為的方法,使求助者的恐懼情緒自行降低,從而實現了治療目標。 [關鍵詞]恐懼、沖擊療法、應激 一、案例描述 (一)一般資料 罪犯王某,男,19歲,初中文化程度,漢族,未婚,盜竊罪,原判刑期2年;健康狀況良好,家族無遺傳病史,主動求助,主客觀統一,無幻覺妄想癥狀。 (二)主訴 王某陳述:“一個月前,監獄廠房發生安全事故,一工人從屋頂跌落死亡,王某當時剛好在場。事后,王某便感到緊張和害怕,只要聽到相關議論就開始感到恐懼,經過出事地點更是胸悶氣短、兩腿無力,似乎有一種要虛脫、昏倒的感覺;睡覺時血腥場面常進入腦海,難以入睡;在車間勞動經常走神,勞動效率下降! (三)觀察和同犯反映 1、背景信息:王某從小隨父母生活在農村,是家中獨男,個性內向敏感、膽小怕事。 2、咨詢師的觀察:王某面帶倦意、雙眉緊鎖、語氣焦躁、手畫桌面,自知力完整,內心體驗與現實一致,無感知覺異常,無邏輯思維混亂。 3、同犯反映:“事發當天,王某剛好經過現場。事后王某驚恐不安,怕聽到別人談論此事,失眠,常為小事對人發火。” 二、評估與診斷 王某的消極情緒有親眼看見事故這一現實刺激引起,病程1個月,情緒未泛化,故診斷求助者為一般心理問題。 (一)診斷依據及程序如下: 1、根據區別正常與異常心理的“三原則”,考慮求助者人格相對穩定,有自知力,有主動求助的行為,無邏輯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癥狀,可以排除精神障礙。 2、根據求助者不良情緒癥狀和行為表現來看,其問題具有“由現實事件引發、持續時間短暫、情緒反應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并未泛化、社會功能未嚴重破壞”等特點,因此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即因死亡事件導致恐懼情緒。 3、問題原因 ⑴生物原因:本案例未見明顯生物原因。 ⑵社會原因:受到突發事故的強烈刺激。 ⑶心理原因:王某個性內向膽小,應激防御能力較弱,易受暗示,情緒易受環境變化;成長經歷單純封閉,心理活動強度和心理活動耐受力不夠。 (二)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同求助者協商后,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1、近期目標 運用沖擊療法消除恐懼情緒,恢復正常的改造。 2、長遠目標 增強求助者應激防御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咨詢方案的制定 1、咨詢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建立咨詢關系,進行評估診斷。第二階段對王某進行詳細體檢,與其簽定治療協議,實施沖擊療法。第三階段是鞏固與結束階段增強王某的應激防御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咨詢次數與時間安排:每周1次,每次45分鐘左右。具體次數與時間安排根據求助者的具體情況確定。 3、咨詢的具體方法:沖擊療法。 4、效果評估。 三、咨詢過程 1、評估與診斷階段 目的:建立咨詢關系;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心理診斷;調整求助動機;確立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 過程:以尊重、熱情、真誠、共情和積極關注的態度對待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詢關系,使其盡量宣泄不良情緒。 ⑴禮貌接待求助者,重視第一印象; ⑵填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 ⑶介紹咨詢性質與原則,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⑷采用攝入性會談,收集臨床資料; ⑸對求助者做出初步的問題分析,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⑹明確咨詢目標,制定咨詢方案。 評估:通過尊重、熱情、真誠、共情和積極關注的態度,求助者能夠配合這一階段的治療,目標基本實現。 2、沖擊治療階段 目的:在求助者面前持續地呈現引起恐懼的場景直至驚恐反應自行消失。 過程: ⑴首先讓求助者認識到其驚恐反應是由出乎意料的現實刺激引起,需要用額外的精力去應付和適應。 ⑵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討論,使王某認識到自身對刺激的反應過強,心理承受能力弱是引發不良情緒的主要原因。 ⑶體格檢查 聯系監獄衛生院為求助者進行較詳細的體檢,其中包括心電圖、測量血壓、呼吸系統檢查等。體檢結果未見明顯異常,可以排除下列情況:嚴重心血管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患,身體虛弱,各種精神病性障礙。 ⑷簽訂治療協議 向求助者反復講解沖擊治療的原理、過程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向求助者說明他在咨詢過程中將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為了治療的順利進行,他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忍受這一痛苦,但他在任何咨詢過程中反復要求停止治療則停止實施。經反復講解和確人求助者的治療意愿后,咨詢師與求助者簽訂治療協議。 ⑸沖擊治療 第一次治療: 首先確定刺激物。求助者主要是對死亡事件的恐懼,因此準備了一張場面血腥的事故現場照片作為刺激物,將這些照片放大并打印了5張。 其次簡單布置治療室。選擇較為狹小的監區犯人積委會室做為治療室,清除不必要的物品后布置桌椅各一張,在四面墻壁和桌子上粘貼放大了的現場血腥照片,并用布條蓋住。 最后實施治療。征得求助者同意后,讓其進入治療室并坐在準備好的桌子前,由咨詢師把守門口,門外則安排衛生院醫生和值班民警防止出現求助者昏厥等突發情況。準備妥當后,咨詢師及一名助手突然將照片上的布條扯掉,照片上的畫面讓求助者十分驚恐,瞬間大汗淋漓,手腳戰栗,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咨詢師在一旁不停地要求求助者注視照片上的血腥場面,并大聲向其描述照片上的畫面……持續20分鐘后,該求助者感到精疲力竭,手腳的顫抖開始減輕,呼吸開始放緩;40分鐘后求助者雖渾身冷汗,但已經能夠平靜下來,控制自己情緒使之不再反應過度。 第二次治療: 步驟如前,在相同的刺激面前求助者已經能較好地控制自身情緒,雖仍感到一些不安,但不在出現大汗淋漓,手腳戰栗,呼吸急促,臉色蒼白等癥狀。 評估:經過一個月的跟蹤了解,求助者已經能情緒平穩地在事故地點附近正常勞動,驚恐反應消除。 3、結束與鞏固階段 目的:鞏固咨詢效果;提高王某心理承受能力。 過程: ⑴總結咨詢過程,讓求助者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強化應激防御能力。 ⑵指導求助者今后有意識地參加集體活動,鍛煉自己的膽量和環境適應能力,遇事要冷靜分析,要就事論事。 評估:求助者精神狀況比較放松,情緒能自我控制,在咨詢師的幫助下,能夠運用所學的方法放松,進一步聯系調節自身情緒。 四、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自評 “我不再害怕經過事故地點,現在能正常地在廠房參加勞動了! 2、民警和同犯評價 王某情緒穩定,改造逐漸恢復正常。 3、咨詢師評價 求助者不良情緒基本消除,應激防御能力有所增強,咨詢目標基達到。 五、討論 沖擊療法強調快速地、長時間地暴露于病人感到恐懼的刺激物,此時常伴有強烈的情緒反應;而系統脫敏法則強調依照事先擬定的焦慮層次逐級暴露,與此同時使心身完全放松。當然,兩種方法的區分是相對的,它們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因為沖擊療法也可逐漸暴露,而系統脫敏法的變式中也有事先不進行放松訓練的。爆破療法被稱作是以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心理動力學行為療法,這種療法可被看作是實現情緒沖擊的一種技術。它強調通過虛構的、令人恐怖的故事而使病人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故事的內容既包括病人所報告的令他恐懼的事物,又有治療者所編造的材料。 沖擊療法,與其它的行為方法一樣,都是來自于心理學關于學習的研究。但在此以前一些學者已經注意到,直接進入恐懼的現實生活情境可以消除某些恐怖癥病人的恐懼行為。例如,有人就描述過一個患乘車恐怖癥的女孩的治療過程:將這個女孩安置在汽車后面,驅車行駛數小時,雖然這個孩子的情緒反應達到了驚恐的地步,但其強度逐漸減弱。經4小時的行駛,這個孩子完全習慣了乘車,不再感到恐懼。 我們應該對使用沖擊療法時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周全的考慮和有效的控制,這樣才不致承擔很大的風險。沖擊療法是一種較為劇烈的治療方法,其優點是方法簡單、療程短、收效快。缺點是沖擊療法完全無視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患者痛苦大,實施難,可能欲速則不達。因此,沖擊療法的對象應該是在其他辦法都失敗之后才求助的對象,應用前應給患者做詳細的體格檢查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對體質虛弱、有心臟病、高血壓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應用此法,以免發生意外。
參考書目 1.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基礎理論)[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3.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 心理咨詢師(三級)[C]. 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