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兒童創造教育思想及對幼兒教育的現實意義 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國現代教育開拓者之一。他在反對傳統教育和西化教育的斗爭過程中,根據中國國情創建新教育,逐步形成了系統的、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為中國教育理論寶庫作出了獨特貢獻。他一生提出了許多教育思想,尤其是兒童創造教育思想,對推動現今的幼兒教育教學改革仍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陶行知兒童創造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 陶行知兒童創造教育思想的內容十分豐富,其內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兒童創造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啟發兒童的創造力,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 對于創造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坦城地說:“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他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注:《陶行知全集》第4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37頁。)陶行知認為,“人人是創造之人”,兒童一生下來就秉承了人類的創造潛能,一旦有適合的環境,其創造性就能萌芽、開花。只是長期以來,兒童的創造力被固有的習慣、成見所禁錮。創造教育不僅重在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而且還要使人人都能創造。只要“把他們的頭腦灌輸成科學化”,就能“使他們為自己創造,為社會創造,為國家創造,為民族創造”。(注:《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09頁。)陶行知把創造教育的作用從兒童的發展,擴大到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擴大到國家與民族的興旺發達,這比起以往那些狹隘的教育功能觀要進步得多。正因為如此,他大聲疾呼:“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注:《陶行知全集》第4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頁。) 二是創造教育以生活為主要內容,強調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要求以生活為教育內容。因為教育是從生活中得來的,只有以生活為內容的教育,才是創造教育。而且強調教學做合一,指出創造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學要做。他尤其重視做,認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注:《陶行知全集》第3卷,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頁。)為什么呢?因為做是勞力上勞心。它含有三種特征:一是行動;二是思想;三是新價值的產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產生新價值。所以,“做是發明,是創造,是實驗,是建設,是生產,是破壞,是奮斗,是探尋出路!保ㄗⅲ骸短招兄返2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頁。)陶行知重視“做”在創造教育中的地位,這突出了實踐的價值,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有道理的。從這一理論中,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是實施創造教育的基本方法。創造教育就是要采用啟發的、自動的、手腦并用的、教學做合一的方法,以取代主觀主義的、填鴨式的、被動的教學方法。陶行知的“五路探討”就是根據“行是知之始”以及自動的原則所提出的治學次序,即一體驗;二看書;三求師;四訪友;五思考。突出了教學做的有機結合。 三是實施創造教育必須實行“六大解放”。 陶行知認為,兒童的創造力既是一種遺傳素質,更是需要經過后天的精心培養才能充分發展的。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培養兒童的創造力,使之得以充分發揮。但在舊教育的體制下,兒童的創造力不但沒有得到培養發揮,反而被成見所蒙蔽了。因此,他主張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才可以盡量發揮出來。 除了“六大解放”外,陶行之認為實施創造教育還必須具備 “一大條件”。 “一大條件”即是民主,他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注:《陶行知全集》第4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43頁。)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 “六大解放”、“一大條件”,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都是實施創造教育不可或缺的,“六大解放”的重點在于調動兒童自身的積極性,發揮其內在的潛力。宗旨在于使學生能自動自覺的學習,真正做到手腦并用,勞力上勞心!耙淮髼l件”則是涉及創造力培養的外在環境問題,只有在民主條件下,才能使大多數人的創造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二、陶行知兒童創造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 陶行知幼兒創造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其幼兒創造教育思想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保ń瓭擅裾Z)人類在地球上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為地球的主人。追溯其原因,就是一項又一項富于創造精神的發明支撐了人類文明的建立與進步,使人類走得更遠,江澤民同志深刻地指出:“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已經初露端倪。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識不斷創新,高技術迅速產業化。而要加快知識創新,加快高技術產業化,關鍵在人才,必須有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边@充分體現了江澤民同志的遠見卓識,這與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創造教育是一致的,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人的創造性的張揚,人的創造性的普遍化,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中華民族要贏得21世紀的勝利,創造性的培養應當成為教育的普遍目標,而這一點正是和陶行知兒童創造教育思想所大力提倡的。 二是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認識和理解。 陶行知認為,教育應該是創造教育,教育的最終目的便是要求受教育者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皠撔率且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承擔培養人才的教育,除了對原有知識的保持、發展、繼承外,尤為重要的是,推陳出新,培養受教育者的創造意識,F如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又表現為創造力的競爭。因此,培養創造性人才和創新精神是當前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所面臨的主要任務。陶行知的兒童創造教育思想,深刻地闡述了創造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強調創造型人才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這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理解,增加創造意識,在教育實踐中努力培養創新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對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三是為實踐素質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經驗。 陶行知主張培養創新人才、開發人才創造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學習和研究陶行知的幼兒創造教育思想,對于我們推進素質教育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他關于發現和認識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兒童創造力的思想,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當前應試教育的弊端就在于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潛質。他關于培養、發揮兒童創造力的思想,以及實行創造教育的一系列方法——強調 “教學做合一”、“六大解放”和“五路探討”等,又為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寶貴借鑒和經驗。 三、陶行知兒童創造教育思想對幼兒教育中幼兒創造力培養的啟示。 要在幼兒園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就有必要對幼兒園現行的教育方法進行反思和改革,要摒棄傳統的說教法和灌輸法,教師要成為兒童探索欲望之火的點燃者,探索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要給兒童提供豐富的刺激和自由發展機會,讓兒童多看、多想、多動、多說,以滿足其探索需求;讓兒童養成自主創造和別出心裁的思維習慣;要創設適合創造性發展的民主環境。此外,教師還應掌握學前創造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如列舉法、類比法、組合法、改裝法、材料替換法、擴大用途法等。用各類方法創造不同的情景和環境,讓小朋友充分發揮其想像力。 一是要讓兒童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豐富內容,也是實施創造教育的豐富題材。應讓幼兒積極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爭中去探究、實踐。要利用各種的機會,讓兒童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引導他們觀察車輛與行人,認識建筑物、交通工具,觀察房前屋后的環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況,欣賞大自然美景,了解花、草、鳥、蟲的特征等,以豐富兒童的感性知識,啟發其想像力,觸發其靈感,增強其探索精神,點燃其創造的火花。 二是要營造有利于兒童創造力發展的環境氛圍。 陶行知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民主是培養幼兒創造力氣首要條件。因此,教師、家庭、社會都有必要為兒童創造力培養創設一個和諧、民主、寬裕、自由的環境氛圍,鼓勵兒童大膽探索、大膽提問、大膽創新,從而使兒童的創造潛力能充分發揮出來。在實際工作、生活中,要尊重兒童、尊重兒童個性,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決定有關班級事情時,要鼓勵孩子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多給孩子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做到有耐心、多指導、多鼓勵;多給孩子任意發展的自由,不要過分強調課堂秩序和班級管理制度,應以寬容之心來對待孩子因“淘氣”而造成的紊亂,以足夠的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甚至荒誕、離奇的問題。同時,正確對待兒童的好奇、好問,兒童的發問千奇百怪,有時甚至離譜,這正是他們創造潛力的發揮。教師應鼓勵、引導他們大膽提出各種問題,并給予耐心、正確的解答,或創造環境、條件,幫助他們自己動腦筋去尋找答案。 三是要培養兒童動手操作能力。 陶行知指出:“手和腦一塊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眱和膭撛旎顒邮窃诓粩嗟奶剿、嘗試、操作中完成的。他們的創新思維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嘗試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過一系列嘗試操作,他們的創新思維才能更加符合現實、更具有實際效果。兒童在一次次動手操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其實質就是一種創造力的表現。而且,兒童在動手操作、反復嘗試中獲得一些成功,會進一步激發其動手的熱情,使其創造潛力得以更大的發揮。因此,教師應創造條件,為兒童提供動手操作的環境與物質材料。例如,在活動室設置各種區角,讓兒童玩積木、捏泥人,做小制作、搞小發明等,通過這些兒童感興趣的活動來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在操作過程中,要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多給他們一點時間、空間、材料和選擇的機會,少一些要求和約束。 四是要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習得知識。 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提供更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進行探究研討活動,師生共同創設情景,教師引導啟發。讓學生以實驗、研討為主要手段,輔以查閱資料(音像、卡片等),參預探究問題的全過程,得出結論,用結論解決問題。兒童通過探究、研討解決問題,不僅學到了適用于這些問題的新知識,而且還可以學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讓其探究能力得到發展。同時在實踐的基礎上,師生交流研討,是達成教學目標的又一突破點。通過互相交流、補充、啟發,甚至形成爭辯,使幼兒更為深入地認識事物。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