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國教育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心理學理論。本文在分析該理論并借鑒其思想內涵的基礎上,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構想。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內容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H·加德納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人類智能開發的研究,加德納在《智能的結構》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了廣泛而熱烈的歡迎。公眾特別是教育界對這一理論的欣然接受極大地鼓舞了加德納及其同事,他們從此開始了在課程體系、教育評估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實驗,以回報教育界的歡迎。并且開展了多元智能理論在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和中學生教育中的應用。 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對八種智能作了如下簡介: 言語-語言智力 1.言語-語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聽、說、讀、寫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并與人交流的能力。這種智力在記者、編輯、作家、演說家和政治領袖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由記者轉變為演說家、作家和政治領袖的丘吉爾。 音樂-節奏智力 2.音樂-節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包括節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智力在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演奏家、樂器制造者和樂器調音師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音樂天才莫扎特。 邏輯-數理智力 3.邏輯-數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對事物間各種關系如類比、對比、因果和邏輯等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進行思維的能力。這種智力在偵探、律師、工程師、科學家和數學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相對論的提出者愛因斯坦。 視覺-空間智力 4.視覺-空間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藉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智力在畫家、雕刻家、建筑師、航海家、博物學家和軍事戰略家的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畫家畢加索。 身體-動覺智力 5.身體-動覺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指運用四肢和軀干的能力,表現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于利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這種智力在運動員、舞蹈家、外科醫生、賽車手和發明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美國籃球運動員麥克爾·喬丹。 自知-自省智力 6.自知-自省智力(self—questioning intelligence)。是指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夠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感、動機、欲望、個性、意志,并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這種智力在哲學家、小說家、律師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哲學家柏拉圖。 交往-交流智力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表現為覺察、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和意圖并據此做出適宜反應的能力。這種智力在教師、律師、推銷員、公關人員、談話節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美國黑人領袖、社會活動家馬丁·路德·金。 (以下兩點根據相關資料表述) 自然觀察智力 8.自然觀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是指認識世界、適應世界的能力,是一種在自然世界里辨別差異的能力,如植物區系和動物區系、地質特征和氣候。 存在智力 9.存在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陳述、思考有關生與死和終極世界的傾向性,即人們的生存方式及其潛在的能力。如人為何要到地球上來,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是怎樣的,在另外的星球上生命是怎樣的,以及動物之間是否能相互理解等。 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上述九種基本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智力差異。教育的起點不在于一個人有多么聰明,而在于怎樣變得聰明,在哪些方面變得聰明。在加德納教授看來是以能否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創造出社會所需要的有效的產品的能力為核心的,也是以此作為衡量智力高低的標準的。因此,智力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產出或創造出具有社會價值的有效的產品的能力。 二、我國的教育 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的大發展之后,從9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走向萎縮,集中表現為招生難和就業難兩大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使職業教育陷入困境,舉步維艱。我們認為,要使職業教育重新煥發生機,就必須從舊的辦學思路走出來,擺脫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陳舊模式,應用新的理論來尋求職業教育發展的積極對策。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它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內涵和模式,重新制定教育目標,在美國的教育教學改革中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已經成為許多西方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本文擬借鑒其思想內涵,根據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來重新構建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走向。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是多元的,而每一個體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表現形式。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智能強項和弱項。我們的教育,就應當反映個體身上的這種差異。因此,指望通過單一模式的教育形式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無異于妄想。這需要我們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來滿足不同個體的不同需要。根據當今最流行的紙筆測驗,成績優秀的學生只能證明他們在語言智能和邏輯智能方面為強項,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接受學術教育是適合他們發展的理想途徑和方式。而成績稍弱的學生,并不能證明他們不聰明,而是在紙筆測驗無法測出的其他智能方面為強項,比如動手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空間能力、自制能力等。對于這類學生,再一味向他們提供學術教育,使這些紙筆測試無法測出的能力得不到挖掘和發展,就會抹煞在其他領域做出貢獻的可能。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其今后生涯發展做準備的職業教育則是最佳的教育選擇和最好的發展方式。 三、我國教育的評價 加德納提出的八種智能,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規律并使用不同的符號系統,各種相對獨立的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得每個人的智能結構各具特點,同一種智能在每個個體身上的表現形式也是不一樣的,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八種以上智能的潛能。這八種智能在人的智能結構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事實上幾乎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運用多種智能的組合來解決問題。例如:拉小提琴并非僅靠音樂智能就能完成,還需要身體運動的高難度技巧、人際關系智能以及自我認識智能等。因此,任何一種智能對于解決問題和創造產品都是有價值的。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觀,我們在確定評價內容時要充分認識到多種智能在人的智能結構中的同等重要地位,以及在個體未來社會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從而毫無偏見地把它們都納入評價的內容之中。光譜方案的8大課程評估領域也說明了評價內容的全面化。 新《綱要》在幼兒發展評價方面指出:“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幼兒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幼兒身體、認知、語言、社會性、情感等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所以幼兒發展評價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幼兒全面發展這一幼兒教育的總目標。可以看出,幼兒發展評價的內容不再僅局限于幼兒的知識技能上,而應考慮到幼兒發展的各個方面,即既要考慮幼兒知識技能的獲得,也要關注幼兒的興趣、情感、個性特點、學習方式、發展優勢等。關注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標志著教育者開始注重幼兒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評價更全面、真實地反映每個幼兒不同方面的優勢和長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光譜方案的出發點是:每一個人生來都擁有各種智力,同時,每一個人都有智力上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不管這“強”和“弱”是相對于他自己而言還是相對于他人而言。因此它不僅強調為兒童準備來自各個領域的材料、強調材料的豐富性和啟發性,還強調兒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探索材料和展示才能,強調課程的個性化,以及兒童的積極參與。強調發現并贊揚孩子的強項,并以此為切入點,相應地給兒童提供適宜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經驗,該理論認為所有兒童至少在一個領域有優勢,不管這優勢是相對于自己還是他的同齡人而言,正是在這樣的目的引導和認識基礎上,光譜評估注重的是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強項。 新《綱要》也指出“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的比較。”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制定個性化且適合的評價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在評價中找回大部分幼兒的自信,使他們在自信中獲得進步,得到更大的發展。 四、多元智能評價對我教育的作用 評價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是當代教育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杜威也說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個人都能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促進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的。評估應該成為自然的學習情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學習時間的剩余部分中強制外加的內容,評估應該在個體參與學習的情景中輕松的進行。” 加德納認為,要把最優秀的人才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來,教師扮演著豐富的角色。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并不是本科學歷或研究生學歷就能滿足的,“雙師型”教師是其最理想的師資。他們必須既懂理論知識,又熟實踐操作,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勝任職教教學的崗位。然而,我國目前的職校教師,離“雙師型”教師還相差很遠。他們一部分是原來的普通文化課老師,既不懂理論知識,更不熟實踐操作;一部分是實用學科的畢業生,理論知識深,但操作能力差;還有一部分是企業中的技術工人(技術員)轉行而來,他們操作能力強,但理論知識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微乎其微。這就需要政府、學校增加投入,提高師資水平,一方面加緊培訓現有教師,另一方面聘任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到學校任教,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一環。 職校教師不僅是知識與能力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因此,教師要在綜合評估中,用敏銳的眼光進一步發現學生究競在哪一方面有優勢,是動手操作?還是人際交往?還是其他?根據判斷向學生建議最適合其發展的學習內容,提供相應的學習方法,并適時地給與指導。除此之外,職校教師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積極聯系對口的見習實習單位,讓每位學生都能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更為重要的是,使每位學生與每個工作崗位上的師傅結對,建立現代學徒制,用這種方法使學生更加明了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未來的工作職責。 五、總結 我們關注幼兒的成長與進步情況,要知道評價是為幼兒的發展服務,而不是幼兒的發展為評價服務。總之,評價的核心就是要促進幼兒的發展,牢固樹立評價是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可持續與差異性發展的價值觀評價既不是為了發現小天才,也不是為了對兒童進行選拔、排隊,而是旨在發現每個兒童的智力潛力和特點,識別并培養他們區別于他人的智能和興趣,幫助他們去實現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一條建立自我價值感的有效途徑。如果評價僅僅以篩選、排序為目的,眼睛總是盯在兒童的不足、缺陷上,就會忽視兒童所表現出的自尊、熱情、投入和毅力,就會導致兒童沮喪甚至喪失自信,這樣不僅不利于兒童能力的發展,還有害于其健全人格的建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