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多媒體技術集多種傳播功能于一體,它具有多樣信息載體,能將微觀世界和宏觀現(xiàn)象根據(jù)需要融合貫通,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以使教學聲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有效加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教育訓練水平。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知能力和綜合能力,開發(fā)學習的潛能,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fā)展,人們對多媒體課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由于對多媒體的認識和理解還存在不足,使得當前多媒體課件在大量普及的同時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 一、制作應用課件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刺激要適中 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求知欲強,接受新事物快的年齡階段,多媒體具有聲、光、電等的綜合刺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但在實際應用中,表現(xiàn)突出的是刺激過于強烈。例如,學生在聆聽教師的引導時,教師在運用課件文本時設置了電子鈴聲或在語段逐字出現(xiàn)時設置了強度較大的打字聲,這些都可能打斷了學生的思維,起到負面效果。再如,教師在設置選擇題選項時,給正確選項上設置一個動畫的笑臉伸長舌頭的圖象,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可能只注意到圖象的新穎別致而忽視了題目本身。所以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從教學角度考慮,刺激強度要適中,在畫面選擇、聲音的使用和色彩的搭配、文本出現(xiàn)等方面要盡量做到為教學服務,切忌不能太花哨,不能喧賓奪主。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必須而且只能是服務于教學,任何有損于教學效果的手段都是應摒棄的。 2、課件不是投影儀 多媒體課件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它具有多樣信息載體,所以課堂容量大,有利于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但課件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不能讓畫面目不暇接地肆意充斥學生視野。教師辛辛苦苦下載一篇資料,僅僅起到板書細化的作用,這就大材小用了。所以在課件制作和應用時應注意重點突出,主題鮮明,不能象使用投影儀一樣只起到擴大容量的作用,讓學生沒有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走馬觀花,忽視了師生互動的效果。例如在一節(jié)歷史課中,教師講授過程中累得滿頭大汗,材料多達7~8篇,學生連默讀一遍都有困難,至于分析材料更是茫然,學生只是感到自己知識匱乏,坐在那兒一言不發(fā),使用材料的效果不佳。再如,有些教師在應用課件時,甚至把自己要說的,要講的全寫在上面,其結果是人離機,機不離人,一邊忙解說一邊忙顯屏,課件比教案還繁瑣。上課匆匆忙忙,似乎為趕著完成任務而教學。 3、課件使用中不能置教材不顧 教材是教學的核心,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圍繞教材進行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不能棄置教材于不顧。教師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教,尤其是為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課件起到的作用是將教材系統(tǒng)化條理化明晰化。例如,有一節(jié)生物課,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做了大量的準備,將課文中所有的圖表思考題課文重點語段全放進屏幕,一節(jié)課學生帶的課本大多沒翻,因為要講的、要看的、要分析的、要強調的全都在屏幕上進行了。下課后,學生書上干凈衛(wèi)生,這能保證教學效果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緊扣課本拓展思維,師生共同研討教材,深究教材,吃透教材,這是教學的最基本任務。 4、課件不可資料堆砌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網(wǎng)上世界的日新月異,在課件制作時采集媒體的范圍內(nèi)容日益廣泛,但在使用過程中應避免媒體資料的大量堆砌,要少而精,選擇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如,在一節(jié)涉及“環(huán)境保護”的化學課中,環(huán)保是一個熱點問題,教師采集的資料相當豐富。在課堂上學生也確實感受到了環(huán)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但很遺憾,學生只沉浸于環(huán)境污染的痛心中而沒有學到環(huán)保的有效措施和一切可以身體力行的做法,其教學效果不言而明。所以教師在應用媒體資料時候一定要慎重選擇突出重點,切忌資料堆砌忙于播放,把凡是有關的都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忘了采集媒體的本義。 5、不能用“機灌”代替“人灌”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在教師頭腦中根深蒂固,要使多媒體教學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要使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幫助者轉變。不能再把學生看做是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而應使之成為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在使用媒體時,不要把它僅僅當成教學內(nèi)容的展示工具,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自由參與性平等交互性虛擬探究性以及客觀公正性來打破教師對于知識技能的絕對權威。使之成為啟迪學生思維的工具。如果仍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來設計教學過程進行程序化教學,則只能是用“機灌”代替了“人灌”。這實質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素質是不利的。 6、要重視多媒體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因此在多媒體教學中絕對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讓學生學有所得,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真正落到實處,就要在應用過程中花大工夫注意優(yōu)化教學方法,要充分利用媒體資源,進行多方誘導全面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成功的導航者,注意潛移默化授學生以“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鑰匙,而不應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教學代替能力教學,以知識的掌握代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過程中更應同時提高和強化對學生學習方法、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魅力。 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中,只有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提高了才能高瞻遠矚,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有可能將多學科的知識和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加以整合,從而促進學生個體能力符合時代需要全面健康地發(fā)展。筆者認為在課件應用中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教師的信息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本身必須具備信息技術學的基本技能,才能按自己的意愿收集多媒體素材,才能結合學科特點讓其按所需方式依次呈現(xiàn)。只有自己參與制作才能對課件的用途目的了如指掌。這就要考慮在與各種信息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怎樣靈活理解與運用各門學科所提供的知識與技能,來達到對實際問題解決的目的,使學科知識整體化,不留痕跡的整合于整個多媒體教學活動中。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fā)展,人們對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必要性認識越來越深刻,要求也越來越高。 二、在制作和應用多媒體課件時應把握的幾條原則 教師的主導原則 利用多媒體教學,僅僅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是對常規(guī)教學有益的補充。在教學中決對不能摒棄常規(guī)教學的方法及原則,教師的主導地位絕對不能憾動。我一直任為:一個老師可以造就一個學生,也可以毀滅一個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說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教育是一種影響,是教師人格品質治學精神對學生全方位的綜合影響和滲透。自已內(nèi)心布滿陰霾如何播灑陽光?韓愈曾云:“老師,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將“傳道”作為老師的首要職責的確是十分中肯的。不談德育為首是對的,但不談德育是絕對錯誤的,無論何時都應關注教書與育人并舉,拋卻任何一方都是教育的不幸和悲哀。教育思想決定著教育行為,教育行為又是教育思想的實踐延伸和反饋,教給學生什么,怎樣教,為什么要教。遠比教會了學生什么更重要。離開了對教育最根本價值的認同,一切教育模式和方法都將淪為空談。作為教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又要有愛心,還要有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以鼓勵為主,要啟發(fā)誘導學生,使學生能信心百倍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大膽思維,大膽動手。切忌對學生要求過高,過急,以講授式代替啟發(fā)式,以答案代替過程,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經(jīng)常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究式的課堂教學。不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教師都應牢記,教學的宗旨在于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習能力,使之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2、學生的主體參與原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讓學生自己去積極主動地學習,啟發(fā)學生去思維,去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會碰到有許多學生厭學,這一方面有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對學習未產(chǎn)生興趣,從學生中未體會到樂趣。這種學習對學生只能是一種苦役。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獲得多種信息資源的手段,要引導探索,挖掘根源,既要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的能力,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適時地提倡團隊精神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作何一門學科都要樹立大教育觀,學習最重要的是意識和品質,而學科之間都有相通之處,又都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雖然學科不同,但教育的最終歸宿是相同的,即要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品質和能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把握好因材施教的原則 多媒體教學既然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那么它就不應是教學中的“靈丹妙藥”,不是全能的。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需要做課件,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適合與多媒體技術整合,要把握好因材施教的原則。多媒體的應用必須要體現(xiàn)有效性。許多專家都認為:信息技術在學科課程中的整合是改革傳統(tǒng)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這是不錯的,但教師應充分挖掘靈活應用,同時應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對知識點進行難度梯度的設計,充分發(fā)揮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全面的提高。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每位教師都有責任愛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稟賦和潛能自由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這也必將成為教學發(fā)展的一大趨勢。教師必須對自身有一個高要求,能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只有運用技術的能力提高了,才能高瞻遠矚手到拈來,從而使知識的整合更有效。只有熟練掌握這門技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才能有挑選的余地,才有能力考慮到利用哪些材料,通過什么形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選擇有效的教法和學法,從而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高效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目的落到實處,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堅實的基礎。時代對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才能不辜負社會的期望,培養(yǎng)出新型全面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安寶生 孟月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北京師范大學音像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師書恩 《計算機與輔助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