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科學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摘 要] 21世紀需要開拓型、創造型的人才,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是人們完成創造性活動的基礎。眾所周知,教育能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而在幼兒園活動區中的科學區域活動中(幼兒園科學活動分為兩大類,即數學知識和自然科學小試驗),有許多教育內容不僅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還可以培養其創造思維。這些年我在工作中通過科學領域中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嘗試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積極性,從而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力。 我主要研究的是在科學區域中培養幼兒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優勢和如何通過科學區域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1、投放材料要有啟發性,能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同時發揮幼兒的創造性。2、在教師指導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3、在活動后要進行追記反思,有利于更好調整活動安排,促幼兒發展。 [關鍵詞]科學區域活動、主動性、創造性
一、在科學區域中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優勢: 游戲是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應該讓孩子在快樂自主的游戲中得到發展。《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活動為基本活動,寓教育與各種活動中”,同時從幼兒期的思維發展來看,幼兒思維的形成是建構式的,是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我們應該從重視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特點出發,為他們提供適合這些特點的發展環境,幫助他們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過渡到高水平思維模式上來,達到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幼兒園區域活動給了孩子們適合他們思維發展的另一個有利空間。他能有效通過不同種類的游戲方式促進不同幼兒在思維上有不同發展,不同程度上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愿望和不斷探究不斷創造。 為什么說在科學區域中適合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其中優勢有三大點,如下: 1、科學區域是能變集體活動為小組或個別幼兒的教育形式,是集體活動的一種延伸活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老師基本上組織幼兒活動的形式是集體教學形式。但因孩子多,時間空間有限,教師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理解和掌握程度。通過科學區域這個有利空間,教師可以很好掌握不同幼兒的水平。可以說,科學活動是集體活動的一個延伸活動。不僅讓幼兒在活動區活動中復習、鞏固了本周活動的內容,而且教師對幼兒的發展做到了心中有數。 2、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層次性 幼兒主體性的發揮,不排斥教師的有效指導。他可以補集體教學中的不足。教師投放難易程度材料供幼兒操作,教師通過隱性和顯性指導方法指導不同層次的幼兒,針對他的特點提高其發展水平。 3.教師更能深入了解幼兒特點及發展水平 通過每天幾個小朋友在科學區活動,教師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有助于教師了解每名幼兒的強項,哪些是他的弱項和其發展到什么水平,教師會想不同方法讓他的強項帶動弱項,使其得到發展。 二、如何在科學區域活動中培養大班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1、投放材料要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有主動探索的欲望,同時發揮幼兒創造性: 教育學家烏申說:“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發揮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動力”幼兒園科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科學知識,培養幼兒初步活動能力,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和探索動機。如何把枯燥單一的科學活動變成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呢?激發幼兒興趣是最好的手段。游戲是孩子的最基本活動,而玩教具是游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就從如何投放符合幼兒興趣、對幼兒有啟發性的玩教具入手吧!在大班下班學期,因與小學銜接我們對孩子們進行20以內數進行數學計算的內容。在實驗A班,我們在科學區投放了幾張印有20以內加減橫式的田字格紙和鉛筆供幼兒練習。沒有幾個小朋友光顧這個游戲。孩子們對在本子上進行數學計算已經不敢興趣了。在實驗B班我結合班中孩子喜歡畫畫這一特點,設計了幾張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的圖片。用曲線把整個畫面分割成許多小塊,每一塊兒中有一道算式題。根據每個區域要涂什么顏色,請小朋友來算出每個區域里的算式題的得數,在備注中找到得數相對應的顏色進行涂色。整個活動不僅自己練習了算式題,而且也畫好了一張好看的美術作品。一段時間后教師可根據孩子最近發展目標再更換其算式題,更換幼兒喜歡的卡通形象再進行投放。孩子的興趣又一次被激發,投入有趣的數學計算中去。過了幾天,就有小朋友問我:“老師,這個計算畫冊是您畫得嗎?”我說:“是呀!”孩子們露出羨慕的目光:“我也想學著做一個,您教我吧?”我又在活動區中投放了如何制作數學計算畫冊的解說圖紙供幼兒制作時參考。孩子們在邊琢磨邊實踐中經歷一次次失敗,最終繪制好了一張數學題畫冊。其中最難的是判斷數字得數與顏色之間的關系。活動區中有了孩子們親自繪制的數學題小畫冊,關顧那里游戲材料的幼兒更多了!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老師投放了對孩子感興趣,有啟發性的玩教具材料,不僅激發孩子們計算數學題的愿望,從中引發幼兒主動思索、探討科學知識。調動了孩子們的主動性,發揮了他們的創造性。 2、在教師進行指導時要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以前,教師在指導活動區活動時,總是不自覺地自己講解,示范。這樣做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由于老師的指導,使幼兒在教師陪伴時樂于探索,從而對教師產生依賴。而當教師不參于指導時,就容易失去探索的興趣;二是教師的指導打亂了幼兒的探索,教師的講解削弱了游戲本來應有的情趣,使幼兒喪失了本來已有的探索熱情。 那么,如何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首先,要承認幼兒是活生生的、正在發展的個體,是學習和游戲的主動探索者。因此,要讓幼兒園科學區域活動成為幼兒主動探索獲取經驗、體驗探索樂趣、建構概念的一種活動。 其次,要本著幼兒主體性的發揮、不排斥教師的有效指導,但教師對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應是隱性指導,也就是說,活動目標的實現除隱含在活動環境的創設之中,還隱含在教師的指導之中。即隱含在教師的指導語、提示和提問之中。這種隱性指導主要體現為:首先提出任務的指導語非常簡要明確,多用商量的口吻,并有利于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在幼兒動手操作中,重視觀察幼兒在活動區中的具體行為過程,及時了解幼兒的需要、困惑、并通過教師與幼兒共同活動進行啟發引導,使自己領悟,同時,及時發現幼兒創造性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動;最重要的是探索活動的結果不是由教師告訴幼兒,而是幼兒通過自己發現、自己總結出來的。如:我們想讓幼兒在科學區中了解光和影子關系的這一科學現象。我們在實驗A班中,老師把材料(手電筒、膠棒、剪好的小人和白紙)投放在活動區中,并告訴孩子們將剪好的小人的中間貼在白紙上,四周翹起。反過來用手電上下左右照照,小人就跳起舞來了,孩子們開始興致很高,紛紛來到科學區玩這個游戲。但沒過兩星期,孩子們的興趣減退了,這筐玩具就沉睡在玩具柜里了。而實驗 B 班,老師投放完這些材料后,告訴孩子們:“我們動動腦筋,怎樣才能用這些材料讓這個小人跳起舞來呢?”孩子們們感到很新奇,紛紛來到科學區試一試。在孩子們一次次失敗,總結經驗的過程中,結合老師講的一些關于光的反射與鏡子的關系的相關知識,孩子們慢慢明白讓小人在手電筒光照后,是通過小人在白紙上留的影子在動,才能讓小人跳起舞來。得到老師的認可后,孩子們很興奮,我又引導幼兒怎樣讓其他小動物也跳起舞來,整個活動持續了一個月。 “發現”和創造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讓學習者自身去“探討”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形成創造的態度和培養創造的能力。這是因為:探索的過程有利于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因此在幼兒科學的創造性活動中,我積極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提供發現的機會,促使幼兒在探索中通過發現自主學習。 3、在指導活動后,教師應及時追記反思: 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可分為預成活動和生成活動。預成活動是老師在活動前有目的有計劃設計好的活動。老師根據幼兒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而孩子在活動中會生出老師預成活動以外的其他活動,也許是與其相關的內容,也許是活動的進一步延伸。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善于引導幼兒的能力。能很好地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實施教育。對老師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們怎么能很快提升這種能力呢?我們要多觀察孩子,把活動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進一下分析與反思。把好的經驗教訓總結下來,以便以后出現類似情況時,我們會正確組織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創造。真正發揮幼兒的學習主動性。 通過實際實踐,我感到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沒有任何局限的。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處處都有教育的契機,而我這里只是單單提出在科學區域如何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中老師應注意的幾點要求。孩子是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教育的主體。通過我們的研究,孩子們對科學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喜歡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而教師也在研究幼兒學習特點和觀察指導幼兒能力上也進步了許多。孩子就像一個剛剛長滿羽毛的雛鳥,要在一次次試飛中慢慢積累經驗,才能最終自由自在的翱翔在廣闊的天空中。而教師就是那只在旁邊鼓勵小鳥飛翔的母鳥,在隱隱的對“小鳥們”不斷的鼓勵和引導。讓我們的“小鳥們”茁壯成長!在多彩的天空中盡情的飛翔! [1、 北京學前教育網。《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北京學前教育網。《在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自主學習》。]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