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優化評價 內容提要:
文章首先反思傳統評價的弊端,要求摒棄,然后筆者通過一個提倡,兩個加強,三個注重,即提倡評價方法多樣化、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評價、加強教師自身的反思評價、注重評價手段過程化、注重評價學習生活化、注重評價學生發展化六個方面加以論述。把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評價引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使評價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觀性落到實處,做到以人為本,優化評價,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 課程改革 評價 反思評價 一提到學生的評價,人們很容易聯想到考試和分數。是啊,以往常常通過它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學生的分數來評價優劣。家長只看自己孩子的分數,用分數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無疑分數給學生和教師帶來了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這種單調的評價方式是有局限性的,它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是否“成功”的惟一標準,脫離了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夠取得分數意義上的成功,而大多數學生則注定是學習的失敗者,這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脫離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 新的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傳統的評價制度與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為了推進課程改革,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勢必改進傳統的教學評價,為此,我把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評價引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使評價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觀性落到實處,做到以人為本,優化評價。 一、摒棄傳統評價的弊端 傳統的教學評價以分數為標準,以考為形式,以分數的高低定好壞,一張考卷定人才,這樣的評價標準缺乏全面性、確切性、標準性。分數的高低受其測量的內容效度的制約,試題過易、過難、過偏會影響測試的效果,這樣的評價標準缺乏全面性、確切性、標準性、可靠性和準確性。主要問題表現在: 評價功能單純,過于強調選拔功能,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評價主體單向,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經常處于被動地位; 評價指標單一,過于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評價方式單調,過于注重書面評價,忽視其他評價方式的運用。 無疑傳統的評價方式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必須摒棄。 二、以人為本 優化評價 (一)提倡評價方法多樣化 評價方法要做到四結合,多樣化。1、口試、筆試、面試相結合;2、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3、等級評價與鼓勵性評語相結合;4、全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尤其要突出考試方式多樣化,改進單一的筆試為口試、筆試、面試、動手操作及問題解決等形式相結合,這樣的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準確性和條理性,同時體現成績評價的科學、客觀、公正。 例如:成功的愉悅體驗,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則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種種成功的機會。我在課內運用“低起點、小臺階、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學習畫圖時幫他修改幾筆,在電腦應用的關鍵處提醒一下,使他能順利的學下去,讓學生嘗到跳一下能摘到果子的喜悅,作品有創新,色彩效果好,造型準確,制作精巧等等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在爭取成功過程中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正要求實施鼓勵性評價,幫助學生看到成功之處,認清自己力量,找到失敗的教訓,要信任和鼓勵學生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使學生在學習上逐步上臺階,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信心,激發內在的學習主動性。 (二)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評價 在教學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即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非智力因素是是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學習習慣、學習注意力的評價。因為這些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發展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學習態度,高漲的學習熱情,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情感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根基,開展這方面的評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生天性愛表揚,幾句溫暖的話語,鼓勵的評價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例如對優生要用“優秀”、“很好”、“棒極了”,對有驕傲的優生可以針對某一方面這樣評價“你很聰明,但要記住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使學生感到學無止境。對待學習一般的學生要明確指出不足之處和進步,可用“你有進步了,再加把勁,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而對差生則用“你有進步了,老師為你高興。”、“相信你能糾正錯誤”這種靈活性的評價使學生看到了光明,有了前進的動力。那么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 (三)加強教師自身的反思評價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因此自我評價作為一種自我發展的動力機制,可以促使評價對象進行自我反思、重新審視,尤其值得提倡。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體驗、內在價值往往是受忽略的。即使是現在進行的一些教育教學改革,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發揮、學生個體體驗時,同樣忽略了“教師情感體驗”這個極其關鍵、起著中介作用的因素。試想一下:如果教師本身沒有積極的態度、沒有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他們在實際教學中又如何能夠讓學生養成積極、良好的情感、態度?如果說學生需要在教師創設的和諧氛圍中、在豐富多樣的活動情境中獲得生動活潑地發展;那么教師情感、態度同樣需要關注,他們也同樣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來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唯其如此,才能保證學生的發展。教師和學生一樣,首先是一個生命個體,因此,“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 具體到評價這一環節,傳統課堂教學評價往往以其他人評價教師為主,教師多處于被動受檢查、被評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發表意見的機會。并且僅僅根據學生、其他家長或他人提供的信息和,來判斷一位教師的工作表現難免有失公允,課堂聽課所獲得的信息又往往不夠全面,因此讓教師自我評價就十分必要。同時,通過自評,可以促使教師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注重評價手段過程化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手段應以過程評價為主,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的興趣,教師還應重視了解學生思考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例如, 教學中,對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均為一般的學生,我有意識的予以過程性鼓勵評價和指導,并對其報以積極的期望,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大家別著急,讓他再想一想”,“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表現欲大大提高。 (五)注重評價學習生活化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課堂評價突出學生對學習、生活的全方位的體驗的重要性,考查最好不要統一出考卷,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內容,設計題目把學習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與學生平時的學習相結合。 例如:在學完畫圖軟件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節利用所學繪畫技巧美化圖片的綜合實踐課。讓學生找出繪畫作品中與真實生活不相符的地方,如河岸邊的小樹水中沒有倒影,請小組合作修飾圖片。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注重評價學習生活化,學生興趣極高,理解了學以致用的含義。 (六)注重評價學生發展化 新課程提倡發展性評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克服對學生學習 “對與錯”、“是與不是”的簡單化評價,要積極提供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進而主動開展有意義的學習,體現“人人都能學好”的大眾化教學理念。首先要以正面激勵和期望激勵的鼓勵性語言評價學生,以誘發學生情感,建立學生學好知識的信心。其次,尊重學生的差異,從學生的個性出發,以開放、包容的姿勢去評價學生,實現“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再次,努力為學生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并在成功表現中獲得積極的評價。用發展性的眼光評價學生,讓學生“扮演成功者的角色”,讓受教育者走上“成功之路”,不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企盼達到的美好境界嗎?還要注意教師評價語言的表達,好的評價語言,無疑是對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有效的鞭策,“真棒”、“有進步”、“想象豐富”等,看似簡單的一二句話,卻能使學生增加學習電腦的信心和熱情。教師還可根據不同的學生制訂幾個不同的目標和評價標準,使之多元化。例如: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 A 、 B 、 C 幾個小組,在不同小組內提出不同要求等等。 總之,改進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過程評價”為重點。樹立新的評價理念,要以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指導思想,充分發揮評價在教學中的正確導向和激勵作用,有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價值判斷,使學生智能和身心得到積極主動的發展。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會思考、會創造、耐挫折、意志堅強的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