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四川災后兒童心理狀況及干預 [摘 要] 重大災害后的心理干預最重要的是穩定情緒,讓受干預者放松下來。特別是對老人和孩子,不要強迫他們回憶當時發生了什么,否則會造成二次傷害。心理干預需要一個過程,但最好的介入時間是受傷害后的一個月之內。此次四川地震后,國家派出了大量的保志愿者小分隊此次在災區已經利用這段黃金時間為包括兒童、戰士、帳篷區老人進行了災后心理干預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 災區兒童 心理狀況 心理干預
5日12日14時28分,時間在這一刻停止,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級的強烈地震,這是一次罕見的、破壞性極強的自然災害。災后民間組織,國際救援隊,紛紛投入到各式各樣的救援行動中,災民的生活在逐步穩定,學校也開始逐步恢復開課了。但災區兒童的心理狀況不容小視。 此次四川災后全國、全世界各方面都派出了大量的醫療隊進入災區各地進行了包括心理問題等的各方面的救援行動。在四川安縣黃土鎮志愿者帳篷學校安置點內有30多個孩子年齡三、四歲到十三四歲不等。表面看起來,這些孩子狀態不錯,似乎已經從創傷的陰影中走出來了,可事實并非如此,由于孩子們的人格還沒有發育完全,情緒的穩定性和控制性都較差,這些因素決定了孩子們會在災難來臨時痛苦,當快樂來臨時快樂,但痛苦并消失,只是被擱置在了一邊,當適當條件條件出現時,比如夜晚來臨、一個人的時候、天氣發生巨大變化時等等,災難帶來痛苦體驗又會馬上出現。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這種狀態會持續幾個月、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據研究顯示,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發病機率幼兒組要比青年組、成年組明顯高出很多。 一、什么是創傷后心理壓力緊張綜合癥 創傷后心理壓力緊張綜合癥,PTSD是一種焦慮性失常,不應和一般的悲傷或創傷后之調適混淆,此疾病也有可能伴隨著其他精神失調(合并癥comorbidity)包括重度憂郁(major depression)、一般性焦慮失調(general anxiety disorder)、和各種成癮性(例如酒癮,毒癮)。大部份人對創傷事件的情感會在幾個月后淡去。如果其持續過長的時間,就有可能導致精神上的失調。大部份經驗創傷事件的人并不會產生PTSD。只有少部分人可能會得上,PTSD的發病時間可能會延遲數年甚至數十年。創傷記憶有時候會被貯存在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中,當病患做了某一特定身體動作時,便觸發了創傷后壓力癥。延遲發病的PTSD也有可能在另一個壓力事件下浮出臺面,如家人或親密朋友之死亡、或被診斷患有重大疾病。 安置點的孩子們表面是很快樂的,甚至是淘氣的, 但通過心理測試發現,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帶來的心理創傷。 二、治療方法和干預 意象對話是面對這類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咨詢師透過意識層面的阻抗,直達潛意識,了解問題的實質,在孩子們編故事的過程中就能發現問題。 心理師讓他們編了一個營救小動物的故事。測試結果有一例顯示出對地震的錯誤理解,認為地震是不聽媽媽的話造成的,其余都不同程度地顯示出了地震帶給孩子們心靈的恐懼和傷害。大多數認為地震是偶發的事件,較多地把地震比作是大象和巨莽,受到的傷害表現為被凍結,創傷,甚至于直接被壓在巨石下。 孩子們的恐懼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對地震迅間毀滅的恐懼。感受到人的脆弱和無力; 一類是目睹同學,老師的受難慘狀,內心受到強烈沖擊而產生的恐懼。這些恐懼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襲,孩子們的心靈根本無力抵抗,只能在無比恐懼中期待天亮,成長的年齡已經懂得了在同伴中要強和爭的一份面子,面對強烈的恐懼就越發顯得單薄和無力,恐懼像無邊的黑暗將心靈漸漸吞噬。 再有一類是擔心父母回死去,自己變成孤兒的恐懼,這類多表現在年齡稍小的一點的孩子身上。對一個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們整個世界,成人根本無法想象失去父母對于一個孩子的恐懼。在日常咨詢中,很多婚姻有問題的家庭都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孩子,或者是身體上的問題,或者是心理上的問題,因為在孩子的心理,他們發現如果自己出了問題,父母忙于此事就不會分開了,他們寧可承受問題帶來的痛苦也不愿失去父母任何一方。而地震告訴孩子,父母是會在頃刻間失去的這讓孩子的心中充滿了恐懼。也正是由于他們知識的不完備性,導致這種恐懼時時刻刻存在,稍有風吹草動就會使他們回到初始的恐懼狀態。如果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人就會變的越發脆弱,沒安全感,更加依賴父母,沒有自信等等。更有甚者會演變成神經癥。 除恐懼之外,孩子們還存在著內疚和悲傷。面對突然死去的親人和朋友,內心噴發出的強烈感受會讓他們產生憤怒等情緒,并把這中情緒指向自己,產生愧疚和自責。還有一類情況是對死去親人沒有做應有的哀傷處理,成人往往會擔心孩子受不了而故意把他們置于哀傷之外,事實上完整的哀傷過程和應有的儀式才是幫助個體走出哀傷,開始新生活的最好辦法。 我們都以為孩子是無知的,其實孩子知道的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得多,感受力也要比成人強。一個孩子在親人死后甚至不能好好哭一場,壓抑著內心巨大的悲傷,因為她說;“我不敢哭因為我一哭爸爸媽媽就會很傷心! 在團體治療中,心理師帶領他們面對創傷,啟動自身的潛在力量進行自我拯救。針對測驗結果,又對6個孩子進行了個體心理輔導,陪伴他們面對恐懼,表達悲傷,鼓勵他們與父母溝通,交流感受和想法。干預達到了一定的效果,有的孩子從一開始的不能閉眼變的可以閉上眼睛了,有的孩子從完全恐懼發展到可以處理悲傷了-------孩子們的心理狀態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恐懼的能量得到了釋放,激發了自身正性的能量。 參考文獻 1、 范琳.心理衛生狀況調查[ J] . 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 (2 ) ,125-127. 2、 劉智勇. 心理創傷測查結果的比較分析研究[ J] .中國心理學雜志,1998,12 (2 ) ,. 3、 張晉.孤獨感狀況調查[ J] . 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10 (2 ) ,113-116. 4、 陳樹森. 醫護心理衛生狀況調查[ J] . 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10 (1 ) ,14-15. 5、 章曉曉,創傷后心理壓力緊張綜合癥調查.中國校醫,1998,12 (5 ) ,387-389.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