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在其他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試論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小學英語課堂插上興趣的羽翼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樂意學,只有樂意學才能不怕困難地把它學好。從而可知,興趣對于學習英語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學生在接觸了英語后,都覺得英語單調枯燥無味,并產生了厭煩的情緒。本文針對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這一普遍現象,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接受能力為基礎,從激發、提高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方面入手,對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進行了一番論述。
「關鍵詞」:學習興趣 培養興趣的策略 激發興趣 提高興趣 保持興趣
[《教育心理學》,章永生 ,河北出版社
]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系著的。一個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對各種現象和問題會產生驚異感。在學習過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迷戀不舍的地步;在學習后,他會產生滿足感,覺得書是他的良師益友,自己從中受到了啟迪,并由此產生歡快、愜意的心情,所以,學習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往往都興致勃勃,但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習要求的提高,知識難度的增大等原因,大部分學生覺得英語單調枯燥無味,并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因此,我認為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利勢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一、激發興趣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愉快而活躍的精神世界,只有在學生不感到自己是被教育的對象時才能實現。也就是說只有師生雙方達到和諧、互動、統一的境界才能讓英語學習充滿愉悅。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讓英語學習充滿愉悅的基礎,也是拓展學生精神生活空間的基本要求,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本身對學生課堂精神生活具有發展意義。那么,如何建立這種關系呢?我認為當前教師要做到四讓:讓學生提出疑惑之處;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與伙伴商討意見相左之處;讓學生敢于對老師說“NO”。讓學生樹立起民主、平等的意識,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教學氛圍,從而讓英語課堂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任何教育內容都來源于生活,英語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把抽象而枯燥的語言符號轉化為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語言來源于生活,人們對語言的敏銳感受是和對生活的敏銳感受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學時我們要盡可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感受來創設情境。英語教材內容有相當一部分可以在當時的環境中找到或隨機創設出模擬情境,如利用學生的座位可以操練表示方位的介詞;教學現在進行時可利用當時師生的活動和動作,還可以就學校或學生熟悉的事或活動進行英語表述;在教學有關天氣內容的對話時,
可就上一周的天氣進行語言交際等等。
(三)游戲入課堂,增加課堂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便是兒童最喜歡、最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著名教育家陳鶴群先生說過:“小孩生來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寓教于樂,有利于延長學生注意力的保持時間,同時還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參與教學。因此,我們應常把各個環節的知識融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英語,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樂學。如聽音做動作,教師說出swim這個單詞,學生馬上用雙手撥水做游泳狀,一邊做一邊欣賞,笑聲充滿課堂,緊張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二、提高興趣
(一)善改教材,在真實語境中提高興趣
學習英語的場所是課堂,而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交際,這就注定了英語課堂與交際密不可分。一堂好的英語課應當是教師與學生機智之光的閃耀,應該是教師用真情和理解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充分體現,應該是滿足學生活動欲望和創造欲望的生氣盎然的活動場所。教師要喚起“情”,激起“趣”,要讓學生在真實中交際,只有活用教材,挖掘深度,拓寬廣度,才能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情境。
如果我們留心教材的編寫特征,定會發現很多英語課都可以設計成一個個或生動,或感人,或趣味橫生的故事。也許這個故事很平凡,但它也是生動生活的剪影,也或許這個故事充滿童趣,但它也是真實生活的寫照。在故事中師生互相交流、活動,享受語言的魅力,體味生活的樂趣。
(二)因材施教,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表現是不同的。在小學入門階段,學生興趣表現在好奇心上;在對話教學階段中,他們的興趣表現在表現欲望和表演的成功感上;在課文教學階段,則表現在對課文的認知能力、記憶能力、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因此,在高年級階段,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獨立認知課文,自主探究句型和語法現象,使學生獲得思維品質的提高。要重視引導學生養成語言積累的習慣,提高記憶能力,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要重視引導學生口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創造性使用英語表達事物或想法,獲得運用英語的成功感。這樣一來,學生既有積累語言的厚重感,又有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就能在課文學習中興趣越來越濃。
(三)關注后進生,用信任去激發學習熱情
英語教學中經常會碰到英語學困生,他們在英語課堂上很被動,也往往令老師很頭疼。怎樣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呢?英語后進生也有可取之處,如果老師能多給他們創造機會,用信任去激發他們的熱情,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我想比批評或冷落更有效,更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成功體驗是指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之后產生一種高強度的情緒體驗,它能喚醒人的心靈,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層興趣,是學生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原動力。在課堂中教師既要顧及到,也要考慮到語言教學的要求要分層、分段落。如教學食品單詞時,多教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喜愛的食品單詞,這能滿足能力較強的學生的需求;對有困難的學生,則可將語言要求分解細化,或聽、或說、或聽說并進。結合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別提不同的要求,才能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達到“Learning is fun.Learning is not punishment.Lwarning is not suffering.”的境界。
三、保持興趣
(一)環境布置,讓英語常駐教室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我們應該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你瞧,每天的黑板寫了又擦,擦了又寫,不是一片天天面對的英語天地嗎?教室四壁,黑板講臺,不是最佳資源嗎?英語是外語,更應拓展學習資源和創造實踐機會,讓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于是,我們可以做些英語小貼士,致力于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豐富英語的積累,逐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和善于積累的習慣。
(二)趣味作業設計,讓英語在課外延伸
Education must be fun!教師應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把教學工作變成學生歡欣鼓舞和全面發展的源泉。課外作業是整個施教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上課的延續。那如何做到“樂做樂學”呢?如今,越來越多的英語出現在我們的周圍,只要稍加留意,學生們就會發現英文商標、廣告、標牌處處可見,只要教師勤于觀察,善于設計,英語的課外作業也可以變得很有趣。如學習英文字母時,可以布置學生自己收集、摘抄這些英語字母。此類作業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長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學習的意識。
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布置學生“學做小演員”,通過分角色表演來鞏固對話;可以設計“藏一藏”、“找一找”、“傳一傳”、“問一問”的游戲來鞏固“Where is it?”句型;可以引導學生“學做小調查員”來鞏固句型“Can you……?”;可以引導學生“編輯”手抄報,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總之,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開動腦筋,精心設計課外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的作業興趣長存,良好的作業效果才能長存。
英語作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學科,在新形勢下它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的任務應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在教學中,我們多用一份心,也許給予學生的是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