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課改對語文教師的幾點要求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也改變了我們原有的經驗和習慣。新的理念不斷涌現,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重新去面對,去反思,去探索,去解決。特別在語文的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善于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強與同伴合作。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樹知識新素養 魏書生說,“同樣是課堂,有的老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視為樂園。同樣一篇文章,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學得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換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索然寡味,忽而閉目養神,忽而驚覺欠伸,上課簡直成了受罪。課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師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異!闭Z文課程涉及的面極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風俗,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豐富自己的閱歷,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未來的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在對新知識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夯實你的文化知識基地,才能使你在語文課堂上信手拈來,最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呢?閱讀專業書籍當然必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專業知識,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藝理論、寫作學等,是評價一個語文教師功底如何的基本標準。其次還應該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必然與其他學科發生聯系,教師具備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有益于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柯瓦列夫說:“教師應當知道的東西,要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范圍,要具有更寬廣的科學視野,否則,他就不能喚起和發展對本門學科的興趣,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往往對課外知識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語文教師只局限于教材而不適當拓寬,學生學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要提高文學素養,要拓寬文化視野,還得聽從魯迅教導“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雜采眾家”,多看“閑書”,除了經典名著外,語文老師還應該讀精的、新的、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秀作品,凡是學生應該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必須讀。只有“博觀而約取”,才能釀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積而薄發”。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語文老師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從平庸走向杰出。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重構學生觀 《語文課程標準》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新課程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在表演,而是教師和學生在交流與合作。剛開始,我非常的困惑,課堂是師生在交流與合作,那么,老師充當什么角色?課堂教學到底如何進行? 去年,在有經驗的教師的指導下,我嘗試上了《陳太丘與友期》這堂校級公開課,反響不錯。課后,我認真反思,如果說這堂課有什么可取之處的話,不外乎落實了三維目標,充分調動了全體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民主、平等、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具體地說,這節課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我精心設計了導入,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我由一張土虞越王珠寶的宣傳單說起,然后引出“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導入新課。 2、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對照注釋,理解詞句,疏通文意;再進入小組合作討論環節,解決疑難問題:在師生互動中,分組交流,讓學生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師生一起解決),這種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連平時不大發言的同學也踴躍地站了起來。 3、在課堂中我較好地營造了解決問題的環境,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新課結束后,我布置了一個以“誠信”為話題的仿句練習,既讓學生練了筆,又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價值觀。仿句是:公平買賣,童叟無欺是商人的誠信。老師造句:認真執教,愛生如子是人民教師的誠信。在例句和老師的示范下,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有的說:清正廉明,奉公執法是人民公仆的誠信;有的說:遵守諾言,不說謊話是朋友的誠信;有的說:勤奮學習,遵守紀律是學生的誠信等等。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欠缺,在落實文言文的朗讀訓練方面做得還不夠。另外,在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時,我還很拘謹。像“‘期日中’科學不科學”,這樣的問題屬于科學課的問題,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課堂應該放開,讓學生在教師恰當的調控下充分討論,不受教案的約束,不背教學目標和時間的包袱。傳授知識決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教學,為學生的未來開辟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探尋、研究、發展和創造。 語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文學品位,語文課本應是很有趣的。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并不大,甚至有些討論語文。這與我們語文老師的知識素養關聯自然很大,但教育觀念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一年多的課改以來,對照新理念,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課堂上是不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是否是被動的聽眾?教師是否過分地對課文進行推敲與分析,枯燥地講解?是否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里心態開放,個性得以張揚,創造性得以釋放?是否采取學生感興趣的上課方式,經過認真思考,我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不同的課文我采取不同]的教法:如上詩歌單元,我組織演講比賽,學生可以更深的體會文章的感情;如上戲劇單元,我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表演,更深體會劇中人物的思想;如上探索自然單元,我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調查,然后撰寫小論文,并且進行評比,好的替他們投到報社、相關雜志等。慢慢的學生都喜歡上了語文課,課堂上發言也非常的踴躍。是啊,語文課有著挖掘不盡的潛力和無限發展的空間,我們只有將語文的特殊魅力盡情展現,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熱愛語文,并為之傾注情感,使之成為最愛,這才是語文教學真正的成功,也才是語文老師真正的魅力所在。 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反思型教師追求的教學是完美的教學,而對完美的教學追求是無止境的。只要我們善于面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改進教學方法,總會有所收益,總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的,也才不會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課堂教學感到厭煩。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只要養成了自覺反思的習慣,我們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長。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既洋溢著成功的自信,也保留著反思的冷靜。這樣,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老師會越來越受學生喜歡,語文課堂教學必將越來越精彩。 三、同伴合作,在合作研究與探索中提高自己 面對新課改,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也離不開同伴的合作。乍看是不經意的交流,疑難問題的探究,經過合作同伴的點化,自己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我校語文組教師相互聽課,相互學習,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風。遇到班上的管理問題、課前的教學設計、板書、疑難都能互相商量。問題的發現、成功的嘗試、失敗的苦惱、有趣的課堂實錄都是我們交流的話題。 上完課后,我和本組的老師,經常在一起探討許多問題:今天有什么新發現?這節課是怎樣進行的?你的感覺怎樣?學生的感覺如何?學生質疑提出了些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當然,交流中不只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失敗的困惑。如,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年級越高,舉手回答問題的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常常無奈地采取“點將式”“火車式”等方式提問,這就加重了學生對回答問題的逆反心理。那以,如何改變這一現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們試著進行改革,提出“無需舉手,自由發言”。這樣做又帶來了許多問題:有時,一個問題同時有幾個同學爭著發言,有時卻冷揚……這樣的問題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如果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們就著手研究與探索,先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后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和方法,解決問題,最后反思與討論,以求更有效的方法。我們幾個常開玩笑說:合作伙伴,資源共享,苦惱與歡樂共享嘛。教師之間經常合作交流,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多樣性、豐富性、個性化,我們更加真切的體驗到自己舉手投足、言談舉止的意義,從與同事的講述與爭鳴中,對教育的看法、認識、見解也滲透其中,一般會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通過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動中內隱的思想與理念。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思想,筑成了我們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促進了教育理論的升華。 我們面對的問題,每天都是新的,都需要我們去反思、去發現、去研究、去解決!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反思中成長,在學習中提高,在研究中找樂趣。努力做一名新世紀合格的教師,做一名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師,讓今天超越昨天,讓明天超越今天,讓學生超越自己。
參考文獻: 1、《教師博覽》,2005年第四期 2、《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六期 3、《云南教育》,2007年第四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