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地位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小學教育中,僅靠幾節心理健康課程是難以完成這一教育任務的,我們各學科的教師、班主任一定要把心理健康滲透在小學各學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信心,發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地學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從而讓我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 心理健康 素質教育 教育教學
隨著中國社會向商業化變革,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與人際關系復雜化,人們心理壓力增強,心理失調障礙的人越來越多。小學生也不例外,因而,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各學科教學中,讓孩子們以愉快的情緒和堅定的信心投入學習,以健康的心理適應時代的節奏。 一、營造氣氛,培養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使達爾文把甲蟲放進嘴里而不嫌臭,使陳景潤頭碰電桿而沒覺察。要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就得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導入激趣。每堂課的導入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目的都是要激發學生興趣,都是盡量將學生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我設計談話導入法:同學們,你們一定游覽過許多公園,你游覽過的公園中哪一個公園是最大最美的呢?教師揭題: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暢游我國最大最美的皇家園陵,被稱作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導入激發了大家的求知欲,以積極心態進入課文學習。 2.朗讀品趣。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訓練學生說話時發音正確,句讀分明,語氣連貫,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愛憎情感,朗讀時要真誠地投入,使各種心理因素都處于活躍狀態,朗讀既能品味文間的美感情趣,又能培養學生朗讀興趣。 在教學中,采用葉圣陶先生提倡的“美讀”,加強朗讀,品味情趣。如《林海》一文有這樣幾句話:“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這句話中“興安嶺”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作者用上“打扮”一詞,把興安嶺的擬人化,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充分流露,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邊讀邊想象并在頭腦中構成一副圖畫,設身處地,激昂處讀得激昂,委婉,令聽者移情動容,使讀者與作者心靈相通,受到感染,受到感染,大家讀得輕松、愉快,減輕心理負擔,消除心理障礙,更加愛讀樂讀。 3.習作寫趣。習作是語文教師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一個窗口,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形成健康心理的良陣地。但往往因教師出的題目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距甚遠,致使學生產生害怕作文和厭倦作文的心理。我們要讓學生寫與自己學習、生活、思想、情緒、興趣、愛好有關的題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比如我的孩子上四年級,他的語文在班上算好的,但他不喜歡作文。我知道外活動少,生活體驗積累不豐富,寫作時“無米下鍋”使他喪失寫作興趣,要解除他怕作文的心理得培養他寫作的興趣,一個星期天,他興致勃勃地說帶我們去撿“雨花石”,我們全家出動,撿到很多形狀奇異、色澤鮮艷的小石頭。這次活動兒子興趣最濃,他撿到的也特多,數他最快樂。回家后,我讓他把撿石子的過程,撿的方法、動作、心里的想法及撿到漂亮石子時興奮寫下來,他很快完成了這次寫作任務,而且文章寫得真實、具體、生動。這次寫作成功說明,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得先從激發興趣入手,使之排除畏難情緒,才會勇于創作。 4.活動豐趣。語文活動課內容豐富,形成活潑,使學生體會到“書本外”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如: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寫字比賽、接詞比賽等等,讓學生發揮各自特長,展示才能,樹立信心。我們口頭作文活動課上,我出了《美麗的家鄉》一題,讓同學們夸夸我們的家鄉,不拘于什么框框條條的限制,也不講求什么條理、中心,讓他們想說就說,有同學用朗誦的口吻說:“納古鎮,好地方,前有潮,后有山,中間還有幾個小龍潭。”大家七嘴八舌,紛紛發言,抒發了對家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融進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孩子們沉重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在多彩的活動中,在愉快的笑聲中得到釋放,促進了心理健康發展。 二、體驗成功,樹立自信 自信,催人奮進!自信,激發成功!自信在心理素質中占第一位。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是樹立自信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創設體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信心。 1.樹立榜樣。直接利用教材中教育因素明顯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潛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一定要爭氣》一文,童周弟成功后激動地想:“一定要爭氣。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外國人認為很難辦到的事,我們中國人經過努,也一定能辦到。”這幾句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信心,教師不必作過多分析,只讓學生反復誦讀,受到感染,激起學生的自信心。 利用思品課里“讀一讀”的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榜樣,增強自信。鄧亞萍成功的金字塔是用堅強的自信支撐起來的。她進省隊時別人嫌她個子矮小,手短,不適合打乒乓球,可是她卻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靠苦練,付出別人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心血,終于奪得140多枚金牌,被稱為“乒壇魔女”。利用成功事例,幫助學生樹立榜樣,消除自卑,揚長避短,樹立自信。 2.善于賞識。有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三年級女生,產生厭學情緒,一提讀書寫字的事兒她就說頭疼,到醫院檢查又沒什么病,只要任她玩耍,她從不說頭疼,弄得老師家長毫無辦法,都覺得這孩子心理健康出了毛病,老師、家長一起對孩子改變以往批評責罵的教法,采取了賞識教育,盡量在她身上發現閃光點,肯定她的進步,給她鼓勵,讓她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幫助她樹立信心。一天,讓她做10道算術題,起初她很不情愿地做著磨著,老師來檢查時,近20分鐘才做一道題,她以為又要挨批評,低著頭不出聲,結果老師不但沒罵她,反而對她說:“不簡單,你做對一題了!”孩子得到意想不到的表揚,表示愿意認真完成其余9題,結果7道對,3道錯,老師又及時給予表揚,她很高興。以后,老師也盡量尋找她的閃光點,幫她在同學間樹良好形象,使她感到“原來我還是能行的”,她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是別人對她的公正的評判!漸漸地她愛讀書了,再沒說過頭疼。我從這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懂得:對學困生心理有障礙的學生,絕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善于賞識,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小學教育中,僅靠幾節心理健康課程是難以完成這一教育任務的,我們各學科的教師、班主任一定要把心理健康滲透在小學各學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信心,發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地學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從而讓我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邁上新臺階。
3、改革開放30年中小學德育政策回顧中國德育2008/7作者 卓晴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