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課堂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教學策略 [摘 要] 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圍繞課文重點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經過思考,對所提出的問題得出結論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檢查學生對自已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開闊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難點。還可以及時調整教學進程,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提問 啟發提問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課堂提問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好的課堂提問是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的強烈刺激信息,具有激發學習動機的作用。它能使學生定向思考,促使學生注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完善學生的智能結構。它能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它能交流師生的思想感情,及時交流教與學的反饋信息,發揮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學作用。 一、提問的類型 教學提問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劃分,可以有多種類型。下面介紹幾種類型: 1.根據教學提問的水平分類 (1).知識水平的提問;(2).理解水平的提問;(3).應用水平的提問;(4).分析水平的提問;(5).綜合水平的提問;(6).評價水平的提問。 2.根據教學提問的信息交流形式分類 (1).特指式提問;(2).泛指式提問;(3).重復式提問;(4).反潔式提問;(5).自答式提問。 3.根據教學提問的內部結構分類 (1).總分式提問;(2).臺階式的問;(3).連環式提問;(4).插入式提問。 二、提問的層次 課堂提問是一種特殊的教學語言,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形式,是通過師生相互交流,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方式。從心理學角度講,課堂提問是一種刺激,國外有的教育家甚至把課堂提問視為有效教學的核心。教育家布魯姆就把課堂提問由低到高地分為六個層次: 1.知識(回憶)水平的提問 它能訓練學生的記憶力和表達力,可以確定學生是否記住所學內容。譬如,概念、意義、具體事實等,它所涉及的心理過程主要是回憶。提問常用的關鍵詞是:誰、什么是、哪里、何時等。這是最低層次、最低水平的提問。 2.理解水平的提問 它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來敘述所學知識,比較知識和事件的異同,能把知識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它可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弄清知識的含義。提問使用的關鍵詞是:怎樣理解、有何根據、為什么、怎么樣、何以見得等。這是一種中等水平層次的提問。 3.應用水平的提問 它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選擇,以確定正確答案。它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某些問題,其心理過程主要是遷移。提問常用的關鍵詞是:運用、分類、選擇、舉例等。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提問。 4.分析水平的提問 它要求學生運用批判思維,分析提供的資料、進行推論、確定原因,可用來分析知識的結構、因素、弄清事物的關系和前因后果,提問常用的關鍵詞是:為什么、什么因素、證明、分析等。這也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提問。 5.綜合水平的提問 它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以一種新的或有創造性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關系,能夠解決應該解決的問題。提問常用的關鍵詞是:綜合、歸納、小結、重新組織等。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提問。 6.評價水平的提問 它要求學生對一些觀念、解決辦法等進行判斷選擇,提出見解,作出評價等,它能幫助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來評判事物和材料的價值。提問常用的關鍵詞是:判斷、評價、你對……有什么看法等。這也是一種高層次的提問。 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方式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這往往要在啟發式原則的指導下,運用提問教學的方法,因此啟發和提問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啟發提問是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雙邊活動,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中提問有多種啟發方式,如在提問中加入目的啟發、情感啟發、對比啟發、設疑啟發等,可以更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思維廣度。但無論是何種啟發方式,對教學來說,學生是課堂教學認識的主體,教師要把學生真正置于主動者位置,變向學生奉送真理轉為引導學生發現真理。只有這樣做了,啟發式提問教學的目的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下面我就談談在我的課堂教學中用到的幾種教學提問方式所帶來的有效性。 1.課堂中教師的目的啟發提問有利于喚起學生的學習注意 要使學生主動學習,首先應從學習目的上進行啟發,以教師科學發問、有目的的啟發學生回答為主要形式的提問教學,能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因為課堂提問給學生以外部刺激,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學生要經常保持有意注意,對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分析、反應,然后歸納整理并作出回答,在課堂中自然就產生了緊迫感。實踐表明,通過目的啟發提問喚起學生單向傳遞信息所獲知識的印象比直接給予答案要深刻得多。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找規律》一課中,一位老師教學一組間隔排列的物體,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的教學中,從數字上感知多1的概念,而后直接教給學生多1的物體在兩端,少1的物體在中間。另一位老師在教學“兩端”與“中間”這兩個關鍵點時,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圓圈和三角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誰比誰多1,其中一位學生先擺一種方法回答說圓圈比三角多1;另一位學生再擺一種說三角比圓圈多1。這是老師有目的的提問為什么一個學生是圓圈多1,另一個卻是三角多1,比較同桌兩人的擺法,說說這是為什么,學生很快找到答案,擺在兩端的物體比擺在中間的物體多1,這兩位老師的教學很明顯的后者對學生的印象與刺激是比較深刻的。 2.課堂中教師的情感啟發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適當的情感啟發提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這種提問方法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學習活動的重要動機。回答問題是面向全班同學的,對問題所作出的回答體現了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及情感的激發。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是力求正確,以期得到教師和同學的稱贊及自尊心的滿足。這樣,情感啟發提問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有一次,在教學《可能性》時,例題是在1~9個數字中,抽到單數小明贏,抽到雙數小軍贏,輪流抽5次,結果小明贏了。很多人馬上提出了質疑:這個游戲不公平。老師馬上問:為什么呢?學生冥思苦想,原來在這9個數字中,小明抽到單數的可能性是5/9,小軍抽到雙數的可能性是4/9,所以不公平。憑著對游戲的公平性的不滿,老師馬上說,那你能設計一個公平的游戲嗎?如此就很好的解決了本課的難點。 3.課堂中教師的對比啟發提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在教學中可運用相互聯系又容易混淆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正反對比和前后對比,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在對比分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以剛才的《找規律》來說,在對比“兩端”和“中間”這兩個位置概念時,前一位教師就沒有后一位老師在對比上進行思考,通過對比,使學生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并提高了理解,分析和歸納等多種思維能力。 4.設疑啟發提問有利于實現教學雙向交流 設疑啟發提問教學建立在師生雙向交流的基礎之上。通過教師設疑提問,學生連續回答,引發他們在生疑—置疑—釋疑的循環中探求新知,發展智能。同時,也可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情況,例如:在判斷題中,兩個數中,最高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學生讀過后,有的人馬上就在那起疑惑,但又不知如何解決,于是,我就說:“如果舉個符合此題的例子,你會怎么舉例。”學生說:“78和87。”師又說:“如果數位不同呢?”生說:“780和87。”師答到:“真聰明,780和87,8大于7,但87卻小于780。”學生一目了然,所以,馬上判斷錯,并說明理由是兩個數的數位不同,無法判斷大小,通過這種交流過程,提高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同時,在課堂中,我們還要提高課堂啟發提問地效率,所以必須把握提問教學運用的要點。第一、必須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你提的問題,要學生回答到哪一點上,你的目標是什么都要預先盤算好,這樣就不會離題。第二、要選擇最佳的提問角度,你提的問題要嚴謹科學,準確無誤,表達上不會引起誤導,并且要突出重點,如果提問再新穎多變有趣些就更好了,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 總之,啟發提問教學的過程實質是在教師引導下設疑、質疑、析疑的過程,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的過程。只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在提問中的主體地位,就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被激發,思維不斷受啟發,知識不斷被深化,學生進而在學習上由量的積累升華為質的飛躍,課堂教學從而進入“有效教學”的境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