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滲透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揚,是指教育者認識并賞識學生,使學生增強自信并主動發展的教育方式。其本質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其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在“我是最棒的”的心態中覺醒;其作用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樹立自信心。對于幼兒來說,教師的賞識無疑是幼兒的心理需求和渴望,所以研究如何在幼兒教育中運用賞識教育并發揮其作用是每一個幼兒教育者的責任。 一、賞識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心理學威廉·詹姆斯曾言: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幼兒期(3-6歲)是培養一個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賞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高爾基說過:“一個孩子!你說他好!他就好了。” 我國俗話也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現在的幼兒普遍表現出獨立性極差,而獨立性又是今后社會競爭要求的最基本能力,必須從小培養。賞識教育能讓幼兒在教師的贊賞中敢于放手去做不敢的或不能做的事;能讓孩子在無數次失敗中能總結教訓,取得成功;能在成功的喜悅中讓孩子體受到快樂,逐漸鍛造了孩子的獨立性。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 幼兒最信任自己的老師,作為一名幼兒教育者來說,當別人把你的學生看“扁”的時候!你千萬要把他看“扁”!因為給幼兒貼上標簽將會影響其今后的發展。幼兒教師應采取啟發性語言鼓勵孩子,運用肢體語言關愛孩子,用愛的心靈溫暖孩子等恰當地應用賞識教育來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發揮孩子的潛力和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的發展。 二、當前賞識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誤區 近年來,在賞識教育倡導者周弘老師等專家學者的全身心研究和普及推廣下,賞識教育越來越受關注,但是,也存在著對賞識教育錯誤的理解,把賞識教育等同于對幼兒簡單的表場或鼓勵。有的幼兒教師無論幼兒表現如何都一味給予表揚,好像非表揚不能體現其賞識教育的理念,如在課堂中,幼兒每回答一個問題,老師便毫不吝嗇的給予贊賞:“寶寶棒極了,寶寶說得太好了!寶寶太聰明了,大家為他鼓掌。”伴隨著擁抱、親吻,教室里響起了“你真棒”“對極了”“真不錯”“了不起”的夸獎聲,每一個幼兒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但是,可這樣廉價的贊賞是賞識嗎? 有教育專家就認為,一味表揚,正如一味懲罰一樣并不可取。贊賞也應該有個“度”,過猶未及,喪失了賞識教育的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三、賞識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原則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表揚是一門藝術。因此,在幼兒賞識教育中要遵循幾個原則。 1、真愛原則 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教育,要賞識先要了解幼兒,包括幼兒在家的表現等等,這樣才能明確他們做錯事的原因,也可能從中找到閃光點。并且要通過慈祥的微笑、贊美的眼神兒、親切的手勢等讓幼兒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愛。 2、形象原則 對幼兒的贊揚不要空泛、空洞,要形象化,應該用短短的幾個字,最好配上眼神、手勢。如:真厲害、你真行、太好了、真棒等;或點頭、伸大拇指、鼓掌等真誠地、具體地表達你對他的賞識。 3、適度批評原則 賞識教育也不是否定批評,恰恰相反,批評也是賞識教育中一種非常必要的手段,它能夠迅速的幫助學生提高認識,使他們明白老師賞識的是什么,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只不過批評更要講究藝術。 四、賞識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做法 賞識教育不僅僅是教育的思想觀念和方法,更是一種教育者本身的思維方式、信念和心態,它源于對幼兒的愛,遵循其生命成長的規律,造就教師自身的賞識的心態,才能更積極、更正確地看待工作,對待幼兒,使賞識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 1、賞識的基礎在于了解幼兒,細致全面 每個幼兒在性格、愛好、習慣、智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似的樹葉一樣,因此,幼兒教師首先要去全面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狀況、變化情況等進行教育。如玲玲一直是個內向、不愛說話的小女孩,顯得不自信。在一節音樂活動中,我領著孩子們唱了《數鴨子》后引導加上動作表演:“哪個小朋友能給這段音樂編一段舞蹈,帶領大家一起跳?”我發現玲玲慢慢地舉起了小手。她想來試一試?帶著疑問,我請她到前面來表演。沒有想到她現編、現演非常好,大家都為她鼓起了掌。這一下突然讓她感覺到了自己在小朋友們的心目中多么棒,也讓她對舞蹈更加的感興趣了。從此班上一有表演,小朋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在后來的學習生活中,她比原來更活潑了。又如奇奇是我班小朋友中最愛舉手發言的,但是有一段時間,她突然不愛舉手發言了,注意力也不集中,但是點名讓她回答問題又對答如流。怎么了呢?我嘗試著和孩子交談了幾次,才知道原來她一直舉手回答問題很積極,由于我忽略了她這個平時表現優秀的孩子,于是奇奇對舉手發言失去了興趣。了解情況后,我告訴她是個很棒的孩子,沒叫到她是由于要機會留給別的小朋友,讓他們也能證明他們很棒。這以后,漸漸的,又能看見奇奇發言時那高高舉起的小手。 2、賞識的方法在于創設條件,運用技巧 從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出發,幼兒教師要都會創造條件,給孩子們成功感的體驗,并得到老師的接受和肯定。教師應做到在言語和行為上照顧到每一個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和他們交流。在課堂上,有些孩子們怕回答問題,主要是怕講錯話,那么教師在語言使用上,就要采取鼓勵、贊揚的語言來激勵學生,例如:如果小孩想說又不說時,可采用“試試看”、“說說看”……鼓勵性語言;如果學生有誤時,可采用“再想一想”、“再考慮一下”、“再思考思考”……緩和性語言: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時,可采用“說的太好了”、“你真是太棒了”、“我真為你感到驕傲”等贊揚性的語言。除此之外,要恰當運用肢體語言來激發鼓勵學生,當孩子害怕的時候,教師應把他們擁在懷里,讓他們知道,老師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當孩子失敗時,要主動親親他們,讓他們知道,繼續努力,你一定會行的;當孩子成功時,要豎起大拇指,或者摸摸他們的頭,讓他們知道,這件事情你做的真棒!相信其他的事情你會做得更棒!當孩子調皮的時候,板起臉傷心地告訴他,老師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當孩子傷心時,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感覺到老師的溫暖! 3、賞識的效果在于因人而異,獎懲結合 每一個幼兒在認知方面是有差異的,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正視差異區別對待,因人不同而賞識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對內向的或者是文靜的幼兒,以教師的語言表揚為主;調皮搗蛋的幼兒,應以肢體動作表揚為主等等。同時,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工程,“賞識”和“批評”是教育的兩個翅膀,一味的賞識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導致幼兒的不規行為缺少了約束。事實證明,部分行為的偏差不是光靠鼓勵和說“你真棒”就能糾正的,只有通過恰當的懲戒手段,讓他們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才能改進。什么時候用賞識好,什么時候用批評好,這要靠經驗的積累。如:孩子光吃肉不吃飯也不吃蔬菜時,難道你能說“很好,肉很有營養多吃點,吃這么多,你真棒!”嗎?當然不能,這是我們應當說:“肉很好吃,但我們不能光吃肉不吃飯,也不吃蔬菜,這樣吃下去我們的營養就不全面了!”這樣,反而使小孩能感到不好意思,從而改正。 總而言之,賞識教育是當期幼兒教育中比較能帶來成功的教育模式,但是什么事情都有兩面性,賞識教育也不例外,也是把“雙刃劍”,要講究方式方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