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投放活動區游戲材料
活動區游戲指人為創造的自然情景下的幼兒游戲,它既可為幼兒自發自愿的活動提供良好條件,同時又滲透教育的目的要求,它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包括角色游戲、建構活動、語言閱讀、操作探究、觀察等。在活動區活動中幼兒是通過與周圍事物發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來豐富知識經驗,激發探索欲望,不斷內化社會要求,從而使自身得到發展的。因此,活動區材料的投放相當重要。那么教師應如何投放活動區游戲材料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結合主題活動進展需要,開設活動區游戲材料 活動區游戲材料的投放要結合主題進展需要進行,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進行“車子叭叭叭”的主題活動中,為了使幼兒充分感受車子的結構與種類,我請幼兒從家里帶來了玩具車,把它們投放到活動區,使幼兒通過觀察、觸摸車子,了解車子的外觀、構造,對車子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我們請幼兒參觀了加油站、停車場、洗車中心等,豐富了幼兒對車子的相關知識。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對交通標志產生了興趣,主動對老師說:“老師,我在馬路上見到拐彎的標志了。”于是,我們請幼兒與家長共同尋找交通標示圖。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搜集到了許多交通標志,在他們熟悉這些交通標志后,我們便在建筑區投放了大量的標志(如停車場、施工、紅綠燈等標志),目的是使幼兒搭建中能拓展經驗,不斷豐富游戲內容。在觀察中,我發現這些標志的投放確實引發了孩子們許多相關的經驗。 例如,我班王若彤小朋友在建筑區搭建加油站,搭好加油站后,他又在加油站旁擺上了一個禁止吸煙的標志,我看了以后心里很高興,便問:“王若彤,你搭建的是什么?”他大聲地說:“加油站!”我說:“喲,你搭得真棒!這是什么標志?”我用手指著禁止吸煙的標志問,王若彤睜大眼睛看著我說:“老師,這是禁止吸煙的標志。前些天,我爸帶我出去玩,在加油站加油時,我爸就把煙弄滅了,他告訴我說:‘加油時不能吸煙’。”我說:“你說得非常好,你知道為什么不能在加油時吸煙嗎?”他說:“因為在加油時吸煙容易引起火災。” 可見,我們結合主題投放的一些交通標志,引起了孩子生活中的許多相關經驗,他們不僅使幼兒產生了豐富的想象,而且也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內容。由此我想,根據主題需要投放活動區材料,不僅能激發幼兒對主題活動的興趣,而且又能使幼兒在主題中積累的經驗得以表現,這些表現又為我們深入開展主題活動提供了借鑒。 二、根據班級目標投放活動區游戲材料 活動區游戲材料僅根據主題進展需要來投放還遠遠不夠,因為有許多目標是不能完全整合到主題中,為了使這些目標能夠順利完成,教師還必須從主題中不能實現的目標出發,有針對性地投放活動區游戲材料,以保證幼兒全面的發展。 例如,中班幼兒初期有“能輕松愉快的嘗試使用筷子進餐”的目標。我們為了使幼兒能夠較快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在活動區游戲中投放了筷子,還用彩色布縫了一些小三角包,里面裝上軟軟的棉花。經過一段時間,當幼兒能用筷子把軟軟的三角包熟練夾起后,我們又投放了一些與三角包大小相似的硬塑料球,以此來增加幼兒使用筷子的難度,幼兒經過多次練習,漸漸能夠較熟練地夾起硬塑料球。然后我們又投放了一些玉米粒和小玻璃球,使幼兒能用筷子夾起一些細小的東西,由于我們投放的材料是由易到難的,幼兒很容易就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方法,這也為幼兒使用筷子進餐提供了很大幫助,幼兒的生活能力不知不覺便得到了提高。 又如小班幼兒有“愿意參加角色游戲,在游戲中情緒愉快”的目標,于是我在我們班開設了娃娃家,投放了布娃娃、毛絨動物、餐具、茶具、廚房用具和一些輔助材料,如橡皮泥、泥工板等。這些材料均為幼兒提供了表現的能力與機會,幼兒在游戲中模仿成人做飯,模仿爸爸媽媽如何照顧自己的寶寶等,在游戲中幼兒的情緒非常的愉快。一次,陳楠和楊蒙小朋友在娃娃家玩角色游戲,陳楠扮娃娃的媽媽,楊蒙扮娃娃的爸爸,媽媽忙著給寶寶一會兒喂水,一會兒輕拍寶寶睡覺,爸爸忙著在做飯。過了一會兒飯做熟了,爸爸說:“吃飯啦。”媽媽說:“噓,輕點兒,寶寶剛睡著……” 幼兒通過游戲真正地進入到角色中,在游戲中能夠情緒愉快,并模仿成人的一些言行,來再現幼兒的生活,所以根據班級目標投放活動區材料,不僅保證了班級目標的實現,而且也使幼兒的發展得到了保證,另外還保證了幼兒與材料互動的有效性。 三、根據孩子的興趣投放活動區游戲材料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老師在投放活動區材料時要先考慮孩子的興趣,孩子感興趣的材料,才會愿意多次反復地嘗試,從不斷地學習與操作中獲得提高。例如,中班幼兒非常喜歡棋類游戲。為了順應幼兒這一興趣,我在班上投放了民間的“聯棋”,我先與班上的老師一起玩,孩子們都圍了上來,仔細地看,慢慢的有個別幼兒就看會了。揚帆小朋友對下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與他一起下棋,后來又有許多幼兒圍過來看,這樣,他們在一種自發的、愉快的氛圍下掌握了下棋的基本方法。班中每天都有許多幼兒爭著去棋類區,過了一段時間,幼兒掌握了“聯棋”和“雞毛蒜皮”兩種棋的基本玩法。幼兒在學會下棋后,興趣更加濃厚了,他們各有自己的挑戰伙伴,當自己獲勝后,會摘下一張小貼畫作為獎勵。在反復的游戲中,幼兒的規則意識增強了,另外思維力與判斷力也有很大提高。 教師要善于抓住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觀察的欲望,活動中教師應創造性的發揮,投放新穎的、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區游戲材料。例如春天來了,我給幼兒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幼兒聽得很專心,唐可昕說:“老師,我沒有見過小蝌蚪。”這時許庚辰說:“我見過,身子黑黑的,尾巴長長的。”孩子們突然間對小蝌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捉到幾只蝌蚪帶到班里,幼兒高興的叫了起來:“蝌蚪,蝌蚪!”我請感興趣的幼兒每天觀察蝌蚪的變化,并請他們利用活動區游戲時間到自然角來做記錄,每次他們都爭搶著去自然角觀察。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了蝌蚪的不同的生長變化過程。我把蝌蚪生長的變化過程(如先長兩條后腿再長兩條前腿到尾巴退化)畫了幾副圖投放在語言區,請幼兒給圖片排序并添置《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中的動物圖片,幼兒很喜歡利用圖片講故事。這樣,幼兒通過觀察、記錄、排序、講述的活動過程,加深了幼兒對蝌蚪的生長過程的了解,從而滿足了孩子探索的愿望與興趣。 因此,順應幼兒的興趣投放活動區材料,不僅能夠使幼兒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而且使幼兒的發展得到保證,幼兒在興趣的作用下,探索行為也會不斷深入,探索時間也會不斷增長。 四、投放的活動區游戲材料應考慮多結構、多種玩法 教師在投放活動區游戲材料時,應使材料具有結構性,并鼓勵孩子親自探索游戲材料的多種玩法。例如,在中班上學期,我投放了計算區活動材料——高矮人。幼兒既可以通過游戲比較圖片上人物的高矮,也可以比較反面數字的大小,一種材料兩種玩法,可根據孩子的意愿去選擇玩法。 又如我們在“感官總動員”的主題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感官游戲很感興趣,如“摸一摸、看一看”等。為了訓練幼兒感官與小肌肉的活動,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我制作了分類盒,在摸箱里放各種物品,幼兒摸出后分類放進盒子中,幼兒可以按顏色、形狀、特征進行分類,還可以在摸箱中放一些粗糙程度不同的物品,請幼兒玩兒“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的游戲。教師投放的材料應考慮多種結構、多種玩法,在游戲中可激發孩子利用材料創造性的玩兒,例如我們在數學區投放了許多小方包,方包六個面貼有1至10不同的數字,請幼兒探索數字方包的玩法,我們將幼兒的玩法一一記錄下來,如接龍、排序游戲等,幼兒對這個玩具材料非常感興趣,他們通過多結構的游戲材料使他們的創造性、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總之,幼兒在活動區中的發展,離不開幼兒與材料的互動,而材料的投放不是盲目的,它應是依據于主題進展需要、依據班級目標及幼兒的興趣,另外投放的游戲材料應考慮多結構、多種玩法,只有這樣投放的材料才會適合幼兒,才會有利于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幼兒園游戲指導》 XX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年9月第一版 第145—146頁 《部分獲獎論文選編》北京幼教研究會編 1995年1月第一版 第97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