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原生態”的語文課堂
一些老師常概嘆:“語文到底要怎樣教才行?怎么越教越不會教了!”這番感嘆道出了目前語文教學的些許尷尬。可不是嗎,當前語文教學改革可謂學說繁多,流派紛呈,讓人應接不暇;語文課堂可謂花樣輩出,熱鬧非凡,讓人眼花繚亂。但慢慢的觀察,可以發現語文課堂有時候所呈現出來的其實是一種的虛假繁榮熱鬧的場面,語文的本體往往會被游離于教學內容的熱鬧場面所遮蔽使人越發覺得語文課似乎又失去了它的本真。那么,語文的本真是什么?語文就是字詞句篇,語文就是語修邏文,語文就是聽說讀寫。如果把一節語文可“打扮”得花枝招展,手段太多,這樣的教學不僅老師會覺得累,而且學生學起來會覺得沒興趣,例如一節描寫春雨的景象的課文,不僅有圖片磁帶,而且還要播放多媒體,實際上這里多有重復,孩子們對春雨的景象其實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已經是有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再借助圖片磁帶或多媒體中的任何一種方式就可以達到學習本文的目標了,有時太多的重復會讓學生覺得太累從而對學習不感興趣。生態的課堂呼喚師生角色的真正回歸,回歸什么?回歸語文的“本真”。 一、回歸語文課堂的真實 “真實”,是課堂存在的根基,是課堂美麗的極致。《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語文教學的“真實”就是追求三維目標和諧統一,讓“語”和“文”相交相融、相互促進,注重人文性,以人為本,弘揚主題精神。 如有位老師執教《識字1》時,教學“掃墓”的“掃”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第一步,問:清明節到了,咱們該去給革命烈士掃墓了(老師加動作提示),你們知道要怎么掃墓嗎?“這一步意在讓學生從掃墓的動作入手,讓學生學一學掃的姿勢,它符合低年級學生以動作思維為主的學習特點。第二步,你們瞧,“掃”這個字是由一只手抓著一個類似以垃圾鏟(臥山)字組成的,想想咱們掃地的動作,再看看“掃”字的字形,記住“掃”了嗎?不過,老師要提醒大家,右邊這個是(臥山)字,表示咱們掃地時時要把垃圾掃在一個東西里接著,可不能寫為“山”字這一步意在讓學生注意“掃”字的字形,從象形和會意兩方而加深對“掃”字的印象。“掃”字之二步曲,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嚴謹扎實。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內蘊無窮。它是音形義的統一,體現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才華與智慧的結晶。 二.回歸語文課堂的自然 不同的教法共同遵循的原則是什么呢?是自然。自然就是順應事理,順應天性。回眸我們的語文課堂并沒有遵循事物本身的規律,卻讓“電灌”覆蓋課堂,一堂課情境不斷變幻,學生沒有了思維的空間、時間,沒有了想象余地;當然,自然語文并不反對多媒體的應用,問題是“度”的把握。用在關鍵處,用在該用時,這樣才顯得自然合理。下面是一位教師在《要好好學字》一課教學中的幾個環節: 師:毛主席是個怎樣的人?(中國偉大的領袖,有學問) 師:我們班有誰是最刻苦學習,將來也要向毛主席一樣成為偉大的人的?我們來夸夸他。(學生夸獎他人,進行說話訓練) 師:毛主席認識很多字而且教導小八路要學習文化知識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你覺得毛主席說得對嗎?他說得好嗎? 這三個環節中,老師緊緊扣住“毛主席是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對要想成為一個有學識有本領的人應該要怎樣做的這個角度出發去思考、交流,自然而扎實地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有形式,有內容,不呆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書寫習慣都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和培養。這種自然滲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真實的坦誠自己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在認真思維基礎上的答案,這樣,學生才會“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這樣,才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相互比較鑒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攏起來,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突顯了學生真實的情感、真切的感悟。我認為教學的最高境界為“自然天成”! 三.回歸語文課堂的魅力 在語文課堂上,交流要有目的、有收獲、有效率,交流要圍繞文本,要散發濃濃的語文味。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傳達、體驗的分享,才能使課堂呈現出繽紛的色彩,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地展現自己的魅力。如一位老師在《母親的恩情》中的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孟郊,你會對媽媽說什么話呢?將怎樣報答母親的恩情呢? 生:我在外面會好好地照顧自己和保護自己,請媽媽放心! 生:我要說:“謝謝媽媽給了我最珍貴的生命!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生:我要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 生:如果我要出遠門,我會對媽媽說:“媽媽你也要照顧好自己” 師:你長大后將怎樣報答母親的恩情呢? 生:我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學識本領的人,讓媽媽不再為我擔憂。 生:我長大了要照顧媽媽,要和媽媽在一起,要讓媽媽幸福! 生:我要為媽媽分擔家務事,因為我長大了。 生:我要愛媽媽、照顧媽媽就像我小時候媽媽愛我照顧我一樣。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能夠誘導學生走進文本,進入角色,移情體驗,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中對媽媽進行情感的抒發,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與文本靈犀想通,產生共鳴。課堂上每位學生能夠驅動智慧,敞開心扉,用一顆顆純潔的童心去觸摸文本語言,用一句句質樸的童言來表達真知灼見,抒發純真的情感。讓學生親歷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移情體驗的過程,釋放潛能,蓄積情感,進行真實而多元的體驗,獲得真切而多元的感受,使得學生的語言、智慧、情感、思想在品味語言、體驗角色的過程中得到浸潤、感染和豐富。我以為,這樣教學才是展示語文自身魅力的語文教學。 四、回歸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堂的主要任務就是語言文字訓練,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語言文字的技法,獲得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只要懂字才能體會文字中的含義、魅力,才能學以致用更好地抒發情感。而達到這一目標的做法就是老師在課堂上帶著學生大量地讀教學文本,充分地體會詞句的含義和作品意境,使得作品的語言和精神能滋潤學生的心靈,在課后還要讓孩子多練習生字,并把所學運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鞏固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最后,縱觀全文,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聽說讀寫就是最原始的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只要緊緊地圍繞著這四個方面去著手教學,不要把文本打扮得太“花哨”太“熱鬧”不要給他們干擾太多,給孩子們一些思維空間,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輕松一些,才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由此我們發現,我們的課堂已在悄悄地回歸語文教學的初衷了。為了學生的發展,愿語文能夠在課改的浪潮中蕩滌自我,洗盡鉛華,回歸本真,根扎于語文的土壤之中,長成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為學生的茁壯成長撐起一片濃陰。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