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林黛玉與薛寶釵人物性格對比 [摘 要]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朵奇葩,人物形象的刻畫有血有肉,深入人心。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莫屬林黛玉和薛寶釵。而對于兩大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有的讀者認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狹窄,也有的認為她聰明絕頂、堅貞純情。有人認為薛寶釵性冷無情、虛偽奸險,也有的卻認為她端莊穩重,溫柔敦厚。同一人物形象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則固然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原因,同時也說明曹雪芹刻畫人物的復雜性、豐富性和描寫的客觀性,本文通過兩人各方面特點的對比以揭示其真正的悲劇根源。 [關鍵詞]人物形象 性格對比 悲劇根源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朵奇葩,人物形象的刻畫有血有肉,深入人心。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莫屬林黛玉和薛寶釵。而對于兩大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有的讀者認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狹窄,也有的認為她聰明絕頂、堅貞純情。有人認為薛寶釵性冷無情、虛偽奸險,也有的卻認為她端莊穩重,溫柔敦厚。同一人物形象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則固然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原因,同時也說明曹雪芹刻畫人物的復雜性、豐富性和描寫的客觀性,本文通過兩人各方面特點的對比以揭示其真正的悲劇根源。 一、中林黛玉與薛寶釵的人物形象塑造 《紅樓夢》中塑造的林黛玉與薛寶釵的人物形象,都是美麗而聰明的,但同時又各具特色。 1、林黛玉、薛寶釵的智慧、才情對比。林黛玉的聰明在大觀園里是有名的,她詩思敏捷,詠白海棠時“一揮而就。 黛玉是把詩詞作為抒發內心情感、宣泄苦悶的一個手段,所以她的詩詞里面真是充滿了血淚,充滿她真摯的感情。即使這種感情有時候可能比較狹隘,但是很真誠。《秋窗風雨夕》、《葬花詞》讓多少人淚如雨下。而寶釵天資聰慧且十分博學,幼年時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環境和聰慧的心靈造就了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廣博的知識。她經史子集融會貫通,詩詞歌賦也很精通,對藝術、歷史、醫學以及諸子百家、佛學經典都有廣泛涉獵,可謂博學雜收無所不能。薛寶釵的《螃蟹詩》就寫絕了,恐怕是空前絕后,沒有第二人能超過她。但林、薛兩人差別在于價值觀的不同。薛寶釵是視詩詞為小道,女子無才便是德,最好不認字,寫多了讓有學問的人笑話咱們不守本分。黛玉不是這樣,黛玉生命形態的一部份就是詩詞,詩詞已經和她的生命融為一體了。 2、林黛玉、薛寶釵的處事、守禮對比。林黛玉雖然出生豪門,才貌出眾,天賦過人,甚至還“愛耍小性兒”,但這位有著復雜性格的才女敢于反抗、追求愛情的鮮明個性,卻是紅樓里的一位最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象。林黛玉身上最突出、最可貴的是的特點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小心眼背后的坦誠、追求真愛的同時真心的愛 ,敢于用生命去反抗命運的不公等,讓人對其既愛又憐。薛寶釵卻有如一名政治家,知情達理,寬容隨和,識時務,顧大體,關注現實利益。寶釵在賈府中普遍給人的印象是“行為豁達,隨份從時”。黛玉對她“有些悒郁不憤之意”,寶釵卻從不放在心上。寶釵對人的觀察細致入微,賈母的脾氣好惡,姐妹丫鬟的性情習慣都記在心中,以致常常能博得別人的好感。薛寶釵深明世事人情,像“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的詩句,就不是一般人能寫得出的。與黛玉相反,她對現時的觀念是接受的,身體力行的,總想潛移默化地對寶玉灌輸“仕途經濟”的思想。薛寶釵理財治家,通曉庶務也是高人一等。 3、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觀對比。我們看得出來,黛玉在愛情的問題上比寶釵要強得多,她是主動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她惟恐失去寶玉,處處小心留意。而寶釵恰恰相反,寶釵作為一個少女,在一個很難接觸到其他男性的這樣一個環境當中,她喜歡寶玉是非常正常的,但她就像她住的蘅蕪苑的大石頭那樣,總是在處處掩飾自己。一方面,寶釵要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另一方面,表現出來潛意識里面的她的那種封建道德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就是按照封建道德規范,女孩子根本不應該考慮自己的婚事,自己的婚事應該由父母做主,所以薛寶釵真誠地對別人冷漠,也對自己的冷漠,使她在愛情觀上和人生的價值觀上不如黛玉。 二、林、薛的悲劇情節描寫 黛玉命薄,終有屬,寶釵命苦,一場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林黛玉贏得了愛情輸了婚姻,薛寶釵贏得了婚姻,輸了愛情。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她的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盡現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 。林黛玉本是一個“情癡”、“情種”,她為愛情而生,又為愛情而死,愛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對賈寶玉愛得真誠,愛得執著,始終如一,至死靡它。然而,他們的愛情又是在不許愛的環境中發生、發展和生存的,這就難免有痛苦,有代價,甚至要為愛情付出生命的代價。寶釵個性是“沉穩型,外冷內熱”.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于“仕途經濟”,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夸贊。 但這個標準的封建淑女形像;也有讓人同情的不幸的悲劇命運;痛惜她奴隸般地信奉封建禮教,批判她“隨分從時”的處世哲學。但當時,她被家長推上了家庭利益的祭壇,結了婚的男人不愛自己,而是出家而去。成了活生生的犧牲品。 三、從對比中揭示林、薛的悲劇結局和根源 《紅樓夢》是一部大悲劇,而悲劇中的悲劇就是林黛玉和薛寶釵。雖然林黛玉多才多藝,純潔聰明,但是在賈府家長們看來,她的性格隱隱含有某種叛逆和不隨和,她每向前走一步,就離自己的生命的盡頭進了一步。在一步一步展示她內心美的同時,讓她一步一步無可挽回的走向死亡,將美毀滅給人看,在她身上閃耀著的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的民主思想的光輝,成了賈府扼殺其幸福生活和純真生命的利器。薛寶釵也是一個犧牲者的角色,一個品格端莊,容貌美麗,才華出眾,學識淵博的青春少女如果生在當今社會,以她的聰明通達,本會有自己的幸福生活的。但當時,封建禮教的毒害,使她落得了一場空夢的下場。 曹雪芹通過林黛玉、薛寶釵這兩個悲劇人物的描寫,只不過前者的毀滅是叛逆者的悲劇,后者的毀滅是殉道者的悲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對這個少女精神上的毒害和摧殘,同時也尖銳地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她們都作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被活生生扼殺在封建禮教的祭壇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