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村辦幼兒園怎樣開展游戲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以下簡稱《綱要》) 頒布后, 我們農村地區的很多幼兒園教師都產生了困惑:《綱要》追求的是高質量的幼兒教育,而這些高質量的教育目標和要求是否適合農村幼兒園? 以我們農村地區的條件能否把《綱要》貫徹好?在我們蘇北,目前許多村辦幼兒園中游戲活動是個極為薄弱的環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投入少、設備少、玩具少。筆者認為如果在農村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條件,選擇教育素材,也同樣能使幼兒的游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農村資源 一、因地制宜發展傳統游戲活動 在農村有許多有趣的傳統活動性游戲,只要教師組織得好,不用頭飾等游戲媒介,幼兒同樣玩得興高采烈。如“老鷹捉小雞”、“騎大馬”、“跳海”等。需要以器械、玩具等作媒介的游戲,只要從農村實際出發,精心組織,農村幼兒也能玩得比城市幼兒更逼真、有趣。如“騎大馬”,用許多成人看起來不值錢的竹竿、高梁桿、玉米桿就成,放在胯下成了馬,揮在手上變成鞭,扛在肩上變成槍。有些必要的室外設施,只要取得幼兒家長的支持,也極易解決。如在兩棵大樹中間,用幾個拖拉機舊輪胎做成直線綁好,即成做“鉆圈”的游戲;利用坡地的傾斜性,鋪上幾根光滑的木頭或毛竹做成的“滑滑梯”;在大樹丫上吊起繩索,下端放一塊木板做“秋千”;以石塊為支撐點,架上木板當“蹺蹺板”等這些游戲,都可以讓幼兒玩得高興。 二、因地制宜開辟游戲場所 為了解決農村幼兒游戲場地的不足問題,農村教師可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讓幼兒在小河邊、樹林中、田野邊開展各種游戲。如組織幼兒玩軍事游戲時,可以到樹林中,讓幼兒帶上樹丫做的“手槍”,扛起高梁桿做成的“紅櫻槍”,帶上青草野樹枝編成的偽裝帽,使幼兒進入軍隊的各種角色,進行“隊列訓練”、“葡萄前進”、“偵察地形”、“埋地雷”、“抓敵人”等活動;又如組織幼兒到沙地上玩“辦家家”、“種菜”、“修路”、“架橋”等活動,只要教師充分利用當地環境,農村幼兒也能有較好的游戲天地。 三、因地制宜采集自然物,收集廢舊品,為幼兒提供游戲器材 我們經常帶幼兒走出幼兒園, 大量采集各種自然物做材料。如到塘邊、河邊采蘆葦,采田野里的五顏六色的野花野草和形狀各異的樹葉, 撿農忙后田里的稻穗、麥穗、麥稈, 到玉米地里收玉米稈等等。民間勞動生活用品也是農村資源的一大特色, 于是我們對這些材料進行了大范圍地搜集。如草帽、谷耙、畚斗、米籮蓋、漁簍、梯子、竹簍等,它們大大豐富了游戲材料種類, 并拓展了游戲空間。 農村學前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廢舊物品和自然物來“以物代物”彌補玩具的短缺。平時發動幼兒收集廢舊物品,如棒冰棍、果凍盒、瓶蓋、泡沫、麥桿、貝殼,樹枝等自然物來代替某些游戲材料。農村學前班教師還應擠出時間制作一些精致、形象的玩具,如制作頭飾、木偶、縫制布娃娃等;此外,還可發動家長幫收集制作玩具,如有些家長是木匠,就請他們把一些鋸下的邊角料留下,稍稍加工就能成為多彩的積木;有些家長是裁縫,就請他們收集碎布頭,做成沙包、布貼畫、布娃娃、木偶等;有的家長是農民,秋天收獲玉米時,請他們選那些色白皮薄的上好玉米皮,撕開后可以做成編織材料。利用農村取之不盡的自然物和廢舊材料制作成的各種玩教具,也隨著各類游戲內容不斷的實踐和探索而日益豐富。 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教幼兒制作游戲玩具 農村有許多材料,可以教幼兒制作玩具。例如用細線把花生和嫩豆一顆顆串接起來做項鏈;顆粒大的花生殼,裝上紙制“船蓬”,做成小船;麥桿切成短節,用細線穿起來可制成窗簾、門簾、項鏈等;高梁桿用細竹針穿成片狀,制作小房子、小方桌、小床、小柵欄等;玉米的苞葉可編成辮子、坐墊、茶杯墊等;火柴盒、舊畫報在農村也比較容易收集,可用他們制作出小卡車、小書桌、小沙發、體操棒、小吊飾、拉花等。教師在教幼兒制作玩具的過程中,既能培養幼兒的動手和發展其創造力,又能使他們受到勤儉節約的思想熏陶,一起多得。 (二)初見成效 1. 幼兒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開辟開展農村傳統游戲發展了幼兒的智力。事實證明,這些游戲使幼兒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都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在創新能力方面, 如孩子們利用稻草、麥稈、玉米稈生成了“舞龍”的游戲活動; 利用畚斗生成了“我是小獅子”“舞獅”的游戲活動;利用小板凳開展了“我是小騎兵”的游戲活動等。這些都體現了幼兒“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創”的學習模式, 促進了幼兒智力的發展。開辟開展農村傳統游戲鍛煉了幼兒的身體, 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如大班的 “舞龍”“舞獅”“跳房子”“挑水”“送軍糧”等游戲活動, 通過奔跑、跳躍的動作, 加強了幼兒呼吸、循環等系統的鍛煉; 開展的“挑水”“捕魚”等游戲活動, 培養了幼兒全身的協調能力。同時, 幼兒在游戲時愉悅歡快的情緒,也有助于提高其肌體的免疫力, 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在游戲過程中, 幼兒將自己融入游戲中, 通過扮演角色反復感知、體驗, 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些好品質。 我們在構建農村幼兒游戲的過程中, 充分重視了整合幼兒的社會生活資源, 因為生活是一種實踐、一種參與、一種體驗, 在這樣的活動中, 幼兒的經驗受到了真正的重視, 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的真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所以, 當游戲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時, 幼兒就會調動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去研究, 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 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2. 教師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 在不斷挖掘和整理以農村特色材料為主要突破口的游戲教學的實踐中, 教師深刻地感受到利用本土資源的重要性。在這一過程中, 教師們認識到了創新游戲的價值, 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 游戲時間的增多,并不會使幼兒感到厭煩和無事可做,相反會使幼兒更加沉浸在復雜的、豐富多彩的游戲氛圍之中。農村前學班大都設在小學內,教師在按排游戲活動時要動靜交替,在不影響小學生的學習的情況下安排一些室內或室外的游戲。游戲活動應貫穿于各種教育活動之中,幼兒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寓教于樂,使幼兒在體、智、德、美、勞幾方面都得到發展,為造就新一代打好堅實的基礎。 充分開發和綜合利用農村自然資源, 使它們成為提升幼兒教育質量所需的物質條件和人力條件。讓廣大教師建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的樸素的資源觀和價值觀, 這是實施《綱要》精神的基本實踐策略, 也是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具體體現, 是符合我們農村教育實際、符合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