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爭”中的孫子兵法 “商場就是戰場”,兵謀即為商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我國初期,魏國大商人白圭就說“吾治生產猶孫、吳用兵”。 如今,在企業經濟大潮中,企業競爭更為激烈。大小企業,無不絞盡腦汁,決戰商海。講究謀略,借用兵法,已成時尚。《孫子兵法》的核心是力求以智謀取勝,它所包含的思想廣博精深、觀點嚴謹,是智慧的結晶,其社會功能早已突破了兵法的限制,在當今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領域,備受青睞。尤其是在企業的市場競爭中,從國際上來說,高新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進程,正在沖擊著我國傳統的經營理念與經營方式,孫子的思想為眾多的企業家所認識和運用,被譽為“現代商戰中的指南”。 一 、“修道而保法”,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
《孫子•形篇》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可見“修道而保法”是帶兵作戰的一個重要謀略,施用這種謀略能成為勝敗的主宰,即能經常戰勝敵人而決不會敗下陣來。在商業競爭中,“修道而保法”也是常用來戰勝競爭對手的手段。 1、所謂“道”,就是道德。有道德、講信義就能贏得民眾的信任。孫子解釋“道”說: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在比較戰爭雙方取勝的條件時,他又提出要觀察“主孰有道”。在孫子看來,“道”就是使民眾與君主同心一意:“有道”就是取得民眾的支持和擁護;“修道”就是要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興民眾之所喜,除民眾之所惡。“修道”而取得民眾支持的,就能在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企業競爭中同樣要“修道”,其目的是為了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歡心。企業競爭中“修道”,就是要建立良好的企業道德,以質優價廉的商品供應消費者;不斷開發新的商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接待顧客熱情,介紹商品細致,選擇商品耐心,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這樣,一個企業、一個商場或一個商店就會在消費者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顧客便喜歡到那里去購物,這個企業單位自然就興旺發達,長盛不衰。 2、所謂“法”,就是法制、法律。孫子在解釋“法”時說:“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可知孫子的“法”,是指部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和物資費用的掌管制度。 "保法”就是要健全這些法制,以使軍隊在作戰時法令通達、紀律嚴明,有堅強的戰斗力。企業競爭中的“保法”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企業機構內部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各部門分工細致,職責明確,貨物進出都有明細的賬目,絕不許有貪污、盜竊的現象發生;另一方面企業機構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決不能偷稅漏稅、欺騙顧客,發生違法亂紀的行為,要獲取合法的利潤。 企業競爭中的“保法”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企業機構內部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各部門分工細致,職責明確,貨物進出都有明細的賬目,絕不許有貪污、盜竊的現象發生;另一方面企業機構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決不能偷稅漏稅、欺騙顧客,發生違法亂紀的行為,要獲取合法的利潤。 二 、“知彼知己”,制定營銷策略。 《孫子•謀攻篇》指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地形篇》又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 “知彼知己”是孫子軍事思想的精華。“知彼知己”方能趨利避害,爭取戰爭的勝利而不致陷入危殆。 1 、 認真理解并切實貫徹有關政策法令,以及產品銷售地的風俗民情。從中看到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機遇,又存在哪些制約。特別是現在和國際經濟接軌,更要熟悉有關的國際法規、國際金融,諸如保護知識產權、反傾銷、環保的規定等等;從本企業實際出發,結合所在行業的產業政策和發展趨向,研究“進退”、“可為不可為”,這樣才能使企業的戰略符合經濟發展的大方向。 2、 深入了解用戶的潛在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迅猛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能否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取決于其產品和服務能否為用戶或顧客所接受,因此使顧客滿意是企業經營的重中之重。對用戶的需求只有比他們想得更周到,才能抓住用戶的潛在需求作為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的思想來源,才能真正掌握經營和競爭的主動權。 3、 客觀地了解企業自己。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機很多,但不是每個商機都能為本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企業要正確估計自己的實力,清醒了解自身優勢,劣勢,在競爭中揚長避短,把自己有限的資源用在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4、 認真分析競爭對手,必須分清誰是對企業威脅最大的主要競爭對手,深刻了解和分析你的競爭對手,才能“以已之長,攻人之短”,取得競爭的主動權。要像對自己企業那樣把對方的每一個環節都摸透,并與自己企業進行對比,看清雙方優勢劣勢,善于針對競爭對手的實際狀況,制定相應的策略。 三、“出奇制勝,防不勝防” 《孫子兵法》強調:“夫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1、現代企業為了取得競爭的勝利,應該做到“兵不厭詐”,才能面對兇猛的強敵,避開其鋒芒,采用分導引流的方法各個擊破。 2、商場如戰場。為了做到出奇制勝,企業要極力隱藏自己的實力,讓競爭對手看不清真實情況,企業應采取各種手段迷惑和“愚弄”競爭對手,使競爭對手麻痹大意,放松防備心理,此時企業趁機出擊,那么取得競爭勝利的概率非常大。 3、當競爭對手在某一市場上具有強于自己的優勢,應想辦法“引誘”其到有利于自己的別的市場上去競爭;當競爭對手的力量非常強時,要另辟蹊徑,使其在某一方面弱于自己,以此取勝。 四、造勢與“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流水、圓石本身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當它們從高山流下、滾下時,“形勢”就不得了。在現實的市場經濟中,一些大企業憑借其雄厚的獎金、充足的人力與領先的技術等資源,在市場上聲勢浩大,別的企業害怕與之正面沖突,或知難而退或避讓再三,因而大企業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形勢”所造成就的“不戰而勝”,它對競爭的進程與結果有很大的影響。 企業在競爭之前可以揚長避短地大力宣傳自己的優勢,或人才濟濟或技術超群或管理先進,從氣墊上壓倒競爭對手。這樣,就有可能使競爭對手“不戰而退”,從而牢牢把握住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五、“擇人任勢”,開拓發展之路。 《孫子•勢篇》指出:善戰者,“能擇人而任勢”. “擇人”就是選拔人才,在戰爭中要選拔優秀的指揮員和戰斗員。孫子經常強調將帥在戰爭中的突出作用,指出“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兵無選鋒曰北” 。 可見,戰爭中選擇將帥和士兵的重要性。在企業競爭中也要選擇優秀的管理人才和營銷人員,才能決策有方,提高效益。“任勢”就是利用形勢,如在戰爭中占領制高點,利用水流、風向,選擇有利時機出擊等。除了“任勢”外,還要“造勢”。孫子指出:“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即根據如何對己有利而采取適宜的措施,這對于奪取戰爭的勝利是十分重要的。在企業競爭中也要“任勢”和“造勢”,才能借勢發力,迅速發展。 企業與企業之間“策略聯盟”皆著眼于“資源共享”,人力資源是其中最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孫子說“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任勢。”善于指揮的將帥,其主導思想應放在依靠、運用、把握和創造有利于自己取勝的形勢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將吏,因此他就能從全局態勢的發展變化出發,選擇適于擔當重任的人才,從而使自己取得決定全局勝利的主動權 六、 “先為不可勝”,立于不敗之地。 《孫子•形篇》指出:“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在戰爭中“先為不可勝”,就要有眾多的軍隊、精良的武器、先進的技術、英明的指揮、高昂的士氣、嚴格的紀律、充足的物資、堅固的防御工事等。有了這些條件,就能“立于不敗之地”,使敵人無法戰勝我們。然后等待敵人可被戰勝的時機,例如敵人內部空虛、混亂、指揮失誤等,迅速出擊,就能一舉將其打敗。《孫子兵法》的這種戰略思想是非常高明的。 生產和銷售商品,也要“先為不可勝”,才能在商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商業營銷要做到“先為不可勝”,就要有先進的工藝、高質量的產品、低廉的價格、熱鬧的地段、方便的交通、舒適的環境、禮貌待人的氛圍、熱情周到的售后服務等。有了這些條件,其他企業就無法與之競爭,從而雄踞于企業界,成為企業競爭中的強者。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