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班幼兒音樂活動的開展 [摘 要]音樂是一種聲音和藝術,它運用音響、節奏和旋律塑造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音樂對人們的情感影響有著特殊的作用,稱之謂“心靈的語言”。它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音樂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它符合兒童心理、生理發展的特點。我園也非常注重幼兒的音樂教育,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我們也會播放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利用這些音樂來調節幼兒的情緒。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美,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音樂才能。
[關鍵詞]樂趣、音樂活動
音樂是一種聲音和藝術,它運用音響、節奏和旋律塑造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音樂對人們的情感影響有著特殊的作用,稱之謂“心靈的語言”。它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音樂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它符合兒童心理、生理發展的特點。我園也非常注重幼兒的音樂教育,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我們也會播放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利用這些音樂來調節幼兒的情緒。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美,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音樂才能。 1、音樂在日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1)調節幼兒情緒 音樂教學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童心和童趣,童心和童趣是幼兒通過對社會生活的直接感受逐漸形成對事物的認識,并產生的情感。我園也特別的重視音樂在日常活動中的應用,如:每天早上入園時候我們都會播放一些歡快的、較活潑的音樂,從而調節幼兒的情緒;在幼兒升入中班剛開學入園時,我們也會播放一些歡快的音樂調節幼兒的情緒,讓幼兒能夠很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另外,在每天晨間鍛煉結束后播放一些柔美的音樂讓幼兒跟著音樂邊放松邊調整情緒。 (2)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 有利于培養思維力和創造力,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幼兒期又以形象思維為主,正是這種結合,使音樂給予了孩子想象、創造的空間,促進了思維能力的發展。音樂通過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等萬般變化的手段。構成了音樂的“語言”,這種語言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學習興趣、記憶力、注意力、思維力、創造力。使孩子容易記住歌詞。隨樂曲協調地自編自蹈。在音樂活動中,幼兒的視聽覺、動作神經、大腦細胞無一不處于積極狀態,有益于身心愉悅、思維發展。如:在中班開展的教學活動《我是一只小茶壺》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根據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充分的進行了想象、大膽創編,讓幼兒聽著音樂里的歌詞,用自己的身體各部位創編簡單的動作,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更好的、更快的掌握歌詞,也可以讓幼兒更好的了解茶壺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用處。又如在學習歌曲《春天在哪里》時,幼兒懂得了美好春天的知識,產生了對春的聯想:春天的山林、鳥語花香、萬物復蘇、農民伯伯和播種。在歌曲《小樹葉》教學中,讓幼兒了解到秋風吹、樹葉飄的自然現象,體驗“樹葉離開媽媽”的悲傷和“春天會回來”,充滿希望的情感。同時啟發幼兒想象秋風吹,樹葉飄的情景。每一個想象,都反映了孩子活躍的思維和無限的創造力。 2、目前我班在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只重視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音樂教育中應著重關注幼兒對美的感受,為幼兒提供機會,并為幼兒表現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幫助。而實踐中,許多教師過分強調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幼兒內心的感受,同時,對于如何認識、處理審美能力的培養與知識技能傳授之間的關系,也心存困惑。在我班的音樂教學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一節音樂教學活動結束后,幼兒基本上都已經學會了唱這首歌曲,記住了歌詞,但是,往往忽略了幼兒的審美教育,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審美教育也是不太好操作的,即使做了也顯現不出來的。 (2)教師的思想和行為影響著幼兒的創造力 通過平時的一些教學活動,我發現在創編一些動作時幼兒的動作都很單一,如:讓幼兒用動作去表現“花”,你會發現絕大多數幼兒的動作是:雙手托腮,頭稍歪,兩腿半彎,嘴角上揚,好像他們見過的都是同一個品種的花;還如:讓幼兒用動作表示“鳥飛”,大部分幼兒都是兩臂側平舉,上下擺動。其實,這就是模式化的產物。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所教我們的表現花的方法就是這樣的,所以,當我們做了老師以后也就這樣去教孩子,從而阻礙了孩子的創造力及想象力的發展。 (3)教學方式單一,忽略個體差異 現在幼兒園里的音樂活動的目標、內容、形式基本上都是由老師根據大部分幼兒的特點來制定的,發展水平不一的幼兒也都是按照同一份計劃進行教學活動的,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沒有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去開展活動,所以在每次活動結束后,班級中會有一部分幼兒對于這節活動所教授的歌曲掌握的不好。在我班中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雖然在教學中我們有注意到這點,但有的時候還是會有忽略。 3、發揮音樂作用時需要注重的幾方面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重在培養幼兒的興趣,讓孩子喜歡音樂,使每個孩子能自發的進行藝術活動,而不是強制性的進行說教,也不是填鴨式的傳授。因此,作為幼兒園的音樂教師我們應該遵循目標的要求,以目標為行為準則來進行每日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孩子們自發的去感受音樂、體會音樂,在音樂活動中學習、提高各方面能力。 首先,教師是幼兒園音樂活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教師扮演的是一個策劃者、引導者、決策者的角色,在音樂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的勞動永遠是一種“個體化”的勞動。因此,教師的專業水平、文化修養、語言表達、性格氣質、教學能力等多種因素形成的總體特征就直接影響音樂教學的狀況。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目標意識,敢于創造,靈活教學,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了解最新的教育發展動態。要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從而使自己不斷進步,真正地了解每一個孩子。 其次,選取適合中班幼兒的教學方法。但不論選擇哪一種教學方法,首先要考慮的是為了孩子的學而教,采用積極的方法,努力通過教而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過單純機械的重復去掌握只是,而是通過各種各樣有趣的、有意義的課題來掌握知識。 再次,在選擇現代音樂課程內容時,作為老師應了解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需求。孩子實際需要的是帶有童稚的,孩子氣的東西,即童齡妙音,童齡妙語。因此應從選擇音樂最基本的結構要素入手,制定活動目標和內容,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到遠,由集體到抽象,從幼兒生活范圍內選取適合的內容,使幼兒理解并能運用音樂的手段加以表現。 最后就是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也應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但也不能忽視教育結果,要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的雙向作用。音樂教學活動大多數是顯性的結果,是關系到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如從唱歌促進幼兒的發展來說,還有許多非音樂性的隱性的結果不可忽視。因此,注重過程并不意味著忽視結果,更不意味著只有忽視結果才能重視過程,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如果能注重教育過程,真正發揮師生雙向作用,那么必定會收到良好的結果。 4、結 語 音樂在人的思維發展過程中影響越來越大,它給人類帶來了無數自然、直接的歡樂。而我們對幼兒音樂智力的開發和培養,其目標不在培養音樂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技巧的訓練及知識的灌輸,而是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其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音樂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發智力和創造性,以發揮音樂活動在身心兩方面發展的特殊功能,這才是音樂智力得到充分發展的價值。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快樂的,只有關注兒童的主體發展與精神需求,幼兒音樂教育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快樂地成長。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