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的心理發展表現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了解到學齡前期是人的發展極其重要的階段,成功的教養將為幼兒在以后每個階段的順利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正如中國有句古諺:“三歲看大,七歲看小”。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三歲決定一生。” 一個人的心理形成,從3歲到6歲,即幼兒時期顯得尤為重要。這一時期,由于幼兒大腦的重量將發展到成人腦重的90%,所以孩子的智力發育快,好奇心與模仿能力極強。因此,學齡前幼兒老師必須在了解幼兒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培養,必須根據幼兒發展的特點選擇方法,教養才可能收到最大效益。 學齡前期是兒童口頭言語發展關鍵期,思維活動以具體形象性占主導,并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傾向性開始形成。在學前期,兒童身體生長發育極為迅速,特別3歲發育最快。并且,他們的認識過程具有直覺行動性、具體形象性、無意性和不穩定性等特點,到五六歲時,逐漸向有意性、穩定性過渡,抽象思維也開始萌芽.愛護和發展兒童的智慧曙光,發展兒童的智力是學前教育的重要任務。在發展兒童體力和智力的同時,還應注意兒童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兒童從第一次起步就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學齡前期兒童在身體、心智與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一、認識活動的具體形象性。
幼兒主要是通過感知、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具體形象的表象左右著幼兒的整個認識過程,甚至思維活動也常常難以擺脫知覺印象的束縛。如兩排相等數量的正方體積木,如果按等距離擺開,幼兒都知道是“一樣多”,但如果將其中的一排積木聚攏,不少幼兒就會認為密的這一排棋子數目少些,因為“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見,幼兒辨別數量的多少這要受積木排列形式的影響,所以說幼兒的思維也是以具體形象性為主要特點的。 二、心理活動及行為的無意性。
幼兒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活動方向,因而行為表現出很大的不穩定性。例如在進行區域自選游戲時,幼兒本是自己選擇到建構區域游戲的,卻因為別的幼兒在益智區發現了有趣的游戲材料,幼兒則很容易改變自己最初的選擇而跑到益智區域游戲,也有可能在下一分鐘幼兒又因其它區域的好奇心吸引而更換游戲區域,也有可能甚至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該幼兒都會只選擇在益智區游戲,由此可見幼兒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活動方向,當然,在正確的教育的影響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狀況會逐漸有所改變。 三、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傾向。
3歲前,兒童已有個性特征的某些表現,但這些特征是不穩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改變,個性表現的范圍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動的積極性、情緒的穩定性、好奇心的強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個性表現的范圍比以前廣闊,內容也深刻多了。無論是在興趣愛好方面、行為習慣、才能方面,以及對人對己的態度方面,都開始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傾向。這時的個性傾向與以后相比雖然還是容易改變的,但已成為一生個性的基礎或雛形。 由于幼兒心理發展較快,以上三個基本特征在幼兒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正如皮亞杰指出:“環境在心理發展中能夠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每個階段和每一年齡的思想內容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良好的方法可以增進學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們的心理成長而無所損害”。這就是說,幼兒心理發展各個階段的次序是不變的,但由于不同的環境和教育條件,各階段出現的年齡可提前或推遲。既要能把握幼兒心理發展的可能性,又要能充分地發掘其心理發展的潛能。基于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立足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心理發展的不同特征,我們將幼兒的心理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一、幼兒初期的心理特點。 幼兒初期是第一階段(3歲至4歲)。3歲,對于多數兒童來講,是生活上的一個轉折年齡。這個時期的幼兒,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愛模仿、并且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這個時期幼兒開始離開父母進入幼兒園,過起集體生活。這個變化比較大,兒童要有一個適應過程。而適應的關鍵,在于使幼兒與老師、幼兒園、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的感情。在這個階段的幼兒,由于自身對外界行為活動的增加,從而對外界事物充滿了興趣和主動性。幼兒變得活潑好動,他們喜歡跑、跳、攀、鉆等各項活動,并能在游戲中與人合作;喜歡結識新伙伴,并有性別區分,女孩子會模仿母親的溫柔,男孩子則希望有著父親的嚴厲。同時,幼兒的辨別是非能力也開始加強,能遵循一定的規則,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遇到不良現象,愛向老師或父母告狀;他們好奇心強烈,對一些事物和現象有著出人意料的想法,并且有追根究底的耐心。
二、幼兒中期的心理特點。 幼兒中期就是第二階段(4歲至5歲)。這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年齡。這個時期的幼兒對于許多學習游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可以持續玩同一個游戲很長一段時間,并且在游戲時幼兒也喜歡自己開動腦筋轉換成自己喜歡的游戲玩法,并努力思考出與其它幼兒不同的游戲玩法。例如:一個長3米寬10厘米高15厘米的平衡木,如按照幼兒的常規游戲玩法則是站在平衡木上玩“過獨木橋”的游戲,而有的幼兒則會想到增添其它的游戲材料如跳圈,鉆圈,爬山洞等,并遐想一只小猴子想要摘到對面獨木橋樹上的果實,必須經過許多的關卡才能夠摘到果實,從而使一個單一的平衡木頓時變得豐富有趣。而經過幼兒的不斷思考與游戲,在日后游戲中,只要一堆的游戲材料幼兒也可以自己創造出各種有趣的游戲玩法。在這個階段的幼兒很友善,很愛家,喜歡呆在家中,母親是一切的中心,幼兒也樂意幫助母親。他們情緒穩定,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做事認真,有責任感,有同情心,會為事情做得不好而感到焦慮,自尊心極強,成功時也會感到驕傲。小腦袋常常出現許多問號,做事持久、有秩序,專注能力可達20分鐘到30分鐘。父母的家庭和睦對這一時期的幼兒心理影響特別大,他們需要平靜快樂的家庭生活。 三、幼兒晚期的心理特點。 幼兒晚期就是第三階段(5歲至6歲)。這個時期的幼兒對于學習非常認真,而且對于自己心中的疑問幼兒會堅持打破沙鍋問到底;在數學邏輯思維方面,幼兒已經能夠養成了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方位、空間等幼兒已經開始自己去判斷了,并且在自身個性形成方面也已經基本定型,對人、對己、對事開始有了相對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幼兒這一時期由前一階段的以“母親為中心”轉變為“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幼兒是急躁而忙碌的,容易產生極端情緒,容易發脾氣,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同時因5歲至6歲的幼兒處于“學前期”的最后階段,情緒色彩最為豐富多樣。尤其是5至6歲幼兒的社會活動半徑擴大,開始“見多識廣”。各種高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開始有了發展。有的幼兒喜歡抱打不平、樂于助人;有的幼兒喜歡安靜,有得幼兒則變得很活躍,喜歡表現自我,敢于表現自我等等,對于幼兒最初的個性特征,成人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與注意。 在最后,通過各種觀察、學習與總結,我們可以發現幼兒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會有其特定的年齡特征、心理發展特點,而幼兒園教師在面向全體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因材施教,針對各人的特點,長善救失,使兒童全面地健康地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