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習作創新能力 以前的習作教學,從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到修改、講評,我多以說教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常常是自己說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但學生興趣不濃,收效甚微。有時也配以掛圖、小黑板,但大幅圖制作不便,小黑板又篇幅有限,所以常常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感到力不從心。長此以往,學生普遍不得要領,寫作欲望不強,沒有積極性,習作教學一度處于“逼學生寫”,“學生胡編濫造、敷衍應付”的局面。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信息技術已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中。我在習作教學中也嘗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這讓我深有感觸:現代信息技術集聲、形、色、情、趣于一體,變枯燥單調的文字說教為直觀形象的視聽內容,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了觀察能力,發展了智力,還培養了學生的習作創新能力。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習作素材 中學生生活閱歷較淺,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貧乏,造成他們在習作時“無話可說,無從說起”。運用信息技術可突破時空的限制,將人、事、季節、天氣、動物、植物等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為學生提供了習作素材。這解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比如我上期訓練學生看圖習作,我讓學生看教材封面的圖畫進行習作,畫面主題是突出堆雪人的樂趣,這可難住了學生,因為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南方,氣候溫暖,是很不容易下一場大雪的,學生們有的從未打雪仗,堆過雪人,能寫出堆雪人的經過、樂趣來嗎?當然困難。于是我便運用信息技術,從網絡上去下載下大雪的情景、雪后冰天雪地的景色、北方人歡樂地打雪仗、堆雪人的情景,然后把它們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后再也不愁無從寫起了,很快完成發習作,效果還很不錯,誰讀了學生的習作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至今還有一片段留在我的記憶里:“雪人堆好了,我和姐姐圍著雪人手舞足蹈。出門賣菜的媽媽看見我倆這么高興,提議照相作紀念。正當要按下快門時,遠處傳來一陣汪汪的叫聲,原來是小狗‘小白’跑來,它邊跑邊叫,似乎在說:‘小主人,等一等,難道你忘了我是最喜歡照相的嗎?我也要和雪人照相!币粋擬人化的小動物的加入,讓堆雪人的歡樂躍然紙上。從這小小的片斷不難看出,學生的習作在創新,學生習作創新能力在提高。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習作興趣 現代信息技術直觀、形象、生動。它利用活生生的畫面和音響刺激學生感官,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功能,激發學生興趣,使智力呈現最佳狀態。如我指導學生寫《美麗的鳳山公園》時,首先我把公園的美景錄制下來,配上優美的音樂、解說,制成課件。在教學時,我首先把課件播放給學生看,學生看后無不贊嘆道:“真沒想到經常去的公園有這么美!”此時,我便告訴學生:“家鄉的公園這么美,你愿用優美的語言文字描寫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家鄉銅梁嗎?”學生聽后都很興奮,紛紛舉手。在學生產生了需要感時,我再次播放了有關鳳山公園的課件,通過觀看全景、局部定格和欣賞動態、靜態、近處、遠處的景象,讓學生理清觀察順序,抓住觀察重點,從而為習作做好了準備。后來學生很快完成了習作,習作質量很高,都寫得細膩,感情真實,有豐富的想象,并且很有新意,如由三龍戲珠想到九條巨龍在北京騰飛,由吹簫引鳳想到古老的傳說,由造型別致的涼亭想到勤勞智慧的龍鄉人民……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寬習作思路 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有意識帶領學生參觀、游覽某個地方,或參加什么有意義的活動,由于學生年齡不大,有意注意難集中,所以,事先教師雖然強調了觀察重點,揭示了觀察方法,但活動中學生或只顧陶醉于當時的歡樂氣氛,或只顧留心聽取某個景點美麗的傳說,或走馬觀花,嬉戲玩鬧,寫起文章來,還是無從下手,不分主次,像記流水帳。 為了便于教學,我總是把重大活動攝制下來,制成課件,在習作課上重播再現,喚起學生的回憶,在學生重溫參加活動過程的基礎上,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景物(或活動過程)的描述和文章的章法結構上,學生主動寫作的欲望增強了,文章內容充實,謀篇布局都很具體,且有創新。如我指導學生寫作拔河比賽,首先播放了事先制作的拔河比賽的課件,播放前,我提出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說了大致經過后,又再一次展現課件,采用局部定格、定點,如排頭的大力士、旁邊的拉拉隊等,這一次讓學生仔細觀察,對畫面的細節如人物的動作、神態、姿勢等高度注意,這樣,拔河的經過在學生頭腦中變得清晰、完整、深刻,從而達到寫得具體生動,而且有新意。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習作語言 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習作中的語言是很貧乏的,常常是提筆忘字、詞,或是大腦中有事物的形象、事件的經過,但筆下形容不出來,常常用“好看極了”、“一會兒”來形容,讓人讀了感到單調枯燥,缺乏生機活力。怎么辦呢?我便提醒學生多讀、多看、多積累,以此提高習作能力,但學生的書籍有多少呢?自覺的程度有多高呢?因此這種辦法收效甚微。自從現代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以后,我便從現代信息技術中深挖潛力,把學生習作中出現的語言問題通過媒體網絡及時反映出來,供師生共同修改,讓學生體會如何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通過集體修改,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我還運用信息技術把學生中出現的優美的獨特的詞、句、段展示出來,或從網絡上下載優美的詞藻佳句、精彩的文章片段,讓學生欣賞、借鑒。經過不斷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習作語言不斷創新。 總之,在習作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化解了習作的難度,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幫助學生再現事物的表現或事情的經過,直觀形象,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習作創新能力,學生的習作《秋之夜》《雨之戀》《我愛家鄉的溫泉度假村》《水葫蘆的懷想》等十余篇發表在報刊雜志上,20多篇習作獲得市級以上獎勵,我的習作教學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