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自1922年陶孟先生寫著《社會與教育》一書以來,中國教育發展與進步了90來年,通過無數教育工作者與管理者的不懈努力,中國教育總體上、客觀上、理論上,基礎建設上等等方面已有了長足的進步,我國教育工作對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但是,我們也是得不看到這中間發生的問題,存在的弊端已對現代教育所造成了嚴重阻礙。 我們不能不看到和談論已關系到無數家庭和個人前途和高考問題,這里我們不禁要問問,為什么高考會牽動億、億萬家庭的心?為什么會有高考制度?高考的本質是什么?高考的弊端又是什么?怎樣解決?這些都是教育問題,我在這里先作些粗淺的回答。 首先是高考的存在,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我們知道,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建設與發展所需要的條件之一就是人才,每年我國都有數十萬的青年踏入社會的門坎,如何在這蕓蕓眾生中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繼續深造、學習,為我我國高新科技與社會高層管理建設與發展提供后備提供力量。那么必然需要一個標尺,一個度量來作出相對而言比較公正的衡量標準,淘汰一部分人,選出另一部分人,這里就涉及到高考的本質——一種衡量人才的較公正的標尺,而這種標尺是必須的,如此多的適齡人選,而如此少的所謂高層人才,國家教育高層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社會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可想而知,既然如此,那么這種衡量與淘汰的機制的存在就變得合理了、公正了。所以,我說這是“較公正”,淘汰的人就真的比其他人差嗎?真的嗎?我懷疑!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高考會牽動億萬家庭的心了,人人都想出人頭地,人人都想在人人之上,那么高考就必然重要無比,萬人擠過獨橋,即凄慘又壯烈、更悲涼、更無奈! 國家的教育機構是多么無奈和無助啊,如此大的人口基數所帶來的教育壓力選拔壓力真讓這些教育管理者無奈,那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嗎?不,有辦法,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這就是社會問題了,人口壓力的減輕無疑將大幅度的降低這種人口基數所帶來的就業壓力,其次是發展社會經濟,這同樣是社會問題,經濟的發展必然將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業機會的擴大和增長也必然給無數青年帶來更多的機會,有了更多的機會,有了更多的出路,請問高考還會是一根獨木橋嗎?再次是改變人們的就業觀點與人生誤區,讓人們更多的認識到成功不是由高考所決定,前途和光明來自社會的各個角落,人生處處有機遇,生活處處有陽光,這同樣是社會問題啊!教育、宣傳、政策鼓勵對此的作用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同樣讓社會關心的教育問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基礎教育?我們要教給這些祖國的希望一些什么?怎樣教育?以及怎樣普及,這些教育需要些什么樣的條件?怎樣創造這些條件,這又是一個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教育的本質決定模式,教育的理念決定教育的方式,這是哲學中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的具體體現,我們都知識,孩童時產生的思想,所形成的習慣、人生觀、價值觀等決定了人的一生,作為教師首先要教會孩子們的是做人,明白人跟人相年的準則,明白損人必害已的道理,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獨立生活習慣等等,這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參與,特別是家長的參與,做好榜樣,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這難道不是社會問題嗎?對于尋些我們目前無法到達的貧困地區、教育盲區,我們應該鼓勵畢業大學生去邊遠地區、教育薄弱區,國家政府應采取鼓勵性政策,大力支持大學生走下去。其次,當地政府應大力宣傳,幫助貧困學子們完成學業。再次,社會各界要大力支持西部邊遠地區教育事業,特別是資金投入、人才投入等等。 這都是一個個社會問題,一個個教育問題,社會發展、社會風氣、社與支持,無疑將大大提高中國教育的發展進程,由此可見,社會與當代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整體。 而眼前,我們最應迫切解決的是當前所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農民工問題。農民工是我國現代經濟建設,發展事業的主力軍,沒有人會懷疑這些樸實的農民工們對社會的貢獻。可是,農民工卻存在許多問題,如農民工基本知識,素養低下,思想修養淺薄,勞動技能,特別是技術技能水平低下等方面,這就要我們教育工作作出貢獻了。現在,我們同喜的看到無數職業技術培訓教育的展開,在大城市為農民工開設的成人夜校、培訓班、法律咨助等,已給廣大農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基礎。然而,這些都還不夠,如:夜校數量少,培訓班教授時間少,咨助時間短、面小,許多農民工沒有意識到再教育的重要性,宣傳力度不夠,鼓勵政策相對也不足,社會重視程度欠佳,這些都還需要完善,這些都需要加強。 這是成人教育問題,中國現今的成人教育程觀點不足的問題,這需要我們解放思想,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心態走下去,站住腳,傳得開,使農民們熱心參與成人教育,不要臨時的搞,不要形式主義,要深入實際開展,穩定的、固定化的進行下去,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提高打工者們的素質,而這一切都是需要投入的,大量的資金、人力。 當前,國家大力加強對教育收費的監管力度。但是,不少學校仍巧立名目,這樣費那樣費,極大的增加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他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各種各樣的方式收費,躲避檢查、逃避監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極大地阻礙了現代教育的普及與開展,這里我迫切地需求學校的賬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并在法律上加大對亂收費行為的處罰力度,盡量減輕學生負擔,減少失學人數,使教育更加民主化、社會化,這看起來是學校問題,實際已成了社會大問題。試問,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資助,另一方面又亂收費的學校如何減輕學生負擔,以及失學的人數。 教育與社會是相互緊密聯系的,教育能促進社會事業的發展,反之,社會的發展進步也能提高教育理程度,在這里,我僅通過一些對中國教育的粗淺認識談論一下教育與社會的這種辯證關系,但中國教育事業的整體大幅度進步,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如何提高我國現代教育水平是我國在新時代新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雖小,所走的變路雖小。但正如一句古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應清醒的認識他們,以便更好的解決它們。教育分以下兩種:一是學校教育;二是社會教育。在我們高度重視學校教育的同時,社會教育也應該,也必須被重視起來,人民教育人人有責,只有全民式的,全社會性的教育才是真正健康的教育,很感謝那些為推動社會教育作出重大貢獻的有識之士們,列感謝那些在教育戰線上終年奮斗的廣大教師們,是社會的大旗讓他們能站在一起,是教育的染缸讓他們凝固在了一起。 提高社會教育的普及推廣,須全面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特別是道德素質,即高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旗、用決心、盡全力、灑熱血,每個人都出一份力,每個人都盡一份心,教育是社會的一部份,如是必要組成部份,我們不能讓我們的一些壞風氣、壞習慣、壞現象、壞行為影響我們的后代,影響社會進步的希望,在我們關切現代教育問題時,也許我們的一句臟話、人個有損道德品質的行為,已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未來,這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在這里,我們做的是改良而不是打倒,總體是好的。但現代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值無疑已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的進程,學校在這方面應該有,也必須有一定的自主性,聽意見是好事,但不能胡聽亂聽,有時民主中強權一下反而更民主,要懂得變通,學校也需要有點個性和思想嘛!總的來說,我們要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育、一切為了社會。 教育是全民性的、社會性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主要并不是在家庭與學校中,而是在同輩群體中,如何教育這些“學生”,更是一門高深的社會學科,我們的管理者、領導者也必須負起責任來,帶好頭、領好路,在健康的社會中教育出健康的中國人來,這才是社會進步以及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目的。 把握現在、展望未來,正確處理好教育與社會的關系,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也是要做到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