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幼兒的性格培養
[摘 要] 早期兒童的成長,與培養者的關系極大。因此,談及早期兒童的培養問題時,必須強調對他們的父母或/和其他撫育人的教育和培養問題。 [關鍵詞] 幼兒 家長 教師 性格 曾經有過一項調查表明,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發展,可是他們最頭疼的是孩子的行為和性格問題。人們雖然常常議論孩子的性格,但是,許多父母對從小培養孩子性格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在許多家庭里,重智力發展,忽視性格培養的情況,還相當普遍。特別是當前社會上,對兒童教育急功近利之風盛行,使人們對性格培養有所忽視。因此,更需要大力呼吁,引起人們對性格培養的重視。 一、性格的認識 每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這種個人特點是比較穩定的,一般稱為性格。 二、性格培養的重要性 有些家長以為性格是自發形成的,其實并不是這樣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需要培養的。比如,嬰幼兒的認識發展水平,處于自我中心階段;嬰幼兒自制力的發展水平還不高。這些是嬰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果不加教育,任其自然發展,孩子不會產生關心他人、不會自制的性格特征。因此,對孩子的性格來說,不培養,實際上是負向培養。也就是讓孩子的性格特征朝著負面的方向發展。 負面的培養,會導致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有些父母在幼兒小的時候,就給幼兒灌輸了一些不好的信息,讓幼兒以為這樣就是對的。比如:幼兒跑時不慎摔了一跤,有些父母就會對幼兒說:“不哭不哭,都是這地不好。”說完還用腳去踩了踩地;踩地的方式,是讓幼兒一時停止了哭泣,但是長久下來,幼兒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不管出了什么事情,都把錯誤推到別人的身上,自己永遠都是對的,沒錯的。還有些家長在于幼兒玩耍時,沒有注意到自己無意識的行為,會讓幼兒學習模仿。媽媽讓幼兒去“打”爸爸,這在大人看來是玩玩的,可是在幼兒的意識中并不是這樣的,不知不覺中就讓幼兒養成這種動不動就打人的習慣。當這些習慣養成以后,大人感到苦惱,想要改正他們就要費很大的力氣和耐心了。 三、培養性格的難度 性格培養和智力培養不同,在某種意義上說,性格培養的難度較大。 因為性格是多側面,有兩極性的。也就是說,性格由多種特征組成。性格特征又有兩極性。因此,不僅孩子自己不能意識到,連大人往往也沒有意識到。比如說,現在的幼兒從小在家都是嬌生慣養的,在日常生活中,不管發生什么事情,只要說一聲,就會有人來幫助他們,這也就養成了幼兒的依賴性,也就缺乏自立的能力。現在都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管,所以這種現象出現的比較多。少數家庭是父母自己教養的,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培養了幼兒的獨立性,這一類的幼兒都很懂事,不依賴別人。 現在許多幼兒都經不起挫折,如果大人都能自覺得去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與克服困難的傾向,那他就從小知道“自己摔到了就要自己在原地爬起來”的道理。 性格傾向不易改變。所謂性格形成,就是對待事物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已經穩定。比如,幼兒到了年紀,要上幼兒園了,很多在家不容易發現的事情,到了幼兒園就體現出來了。家長在老師的反映下,才能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是屬于 “吃硬”,屬于“吃軟”,還是屬于“軟硬不吃”的類型。成人一般都會順著孩子原有的性格傾向去對待他。實際上也就使他原有的性格傾向日益鞏固起來。如果已經形成的性格帶有不良傾向,則不易改變過來。 四、幼兒性格差異的表現 每個幼兒的性格都有個別差異。3歲幼兒的個性萌發的個別差異,凸顯在一下幾個方面中: 合群:不同的幼兒在與其他幼兒的玩耍時候就有明顯的差別。有些幼兒比較活潑,和與新認識的幼兒很快的認識,玩耍,對人熱情,比較好相處;有些幼兒很內向,不喜歡玩,也不怎么愛說話,總是自己一個人,不會和其他的幼兒在一起;另外還有些幼兒有攻擊性行為,很喜歡去打別人,爭搶他人的玩具,如果搶不過還會出現咬人的現象。經過教育,友好、合群、同情心等性格特征會漸漸養成。 獨立性:幼兒在一歲多以后,獨立性就需要開始發展了。幼兒要自己動手吃飯的時候,這時候大人最好不要去喂他們,讓他們自己吃;幼兒要自己走路,不要被抱的時候,也請家長尊重他們的意愿。如果大人能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吃飯,自己走路,自己獨自安睡等等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那么到幼兒3歲左右,獨立性的特征就會明顯出現。否則,大人事事包辦代替,幼兒到了3歲,還得追著她們喂飯,抱著她們走路,陪著他們睡覺……這樣的幼兒就不會得到成長了。 自制:兩三歲的幼兒,有的已經能夠懂得一些規矩,比如:不隨便要別人給的東西;不和不認識的人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也能服從道理;而有的幼兒,則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蠻不講理,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大哭大鬧,一定要家長去附和她們。這與是否及早培養自制力有關。 性格差異的表現在幼兒園中就比較明顯的表現出來,每個幼兒的差異,老師都能很清楚的知道。例如;中班的幼兒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玩玩具的時候,明明自己手上有玩具但還是要搶別人手上的玩具,搶不過就打人咬人,明知道這樣是不對還是會去這樣做。有時還會強詞奪理,說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或者,就是說別人的不好,不會想到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 另外,在老師和家長的交流中,有時會發現幼兒在幼兒園能自己動手做很多事情,吃飯睡覺等等,但在家里卻吃飯要人喂,睡覺要人陪的現象。原因是在家有人寵,在幼兒園就只有2個老師,老師是不好去寵他們的,所以在幼兒園獨立性就很好的表現了出來。 五、注意對培養者的培養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兒性格的培養,與培養者的關系極大。因此,提出幼兒期性格培養問題,同時必須強調對幼兒的父母或/和其他撫育人的教育和培養問題。 父母的認識與態度是影響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性因素。因為兒童的生活條件中的許多其他因素都由父母所左右。比如:父母如果能給幼兒創造條件,讓幼兒自立,獨立,不依賴他們,就能讓幼兒得到較好的發展。又比如,有些父母對幼兒的日常生活,過分焦慮、過度保護、一手包辦、喜靜厭動,或者不去積極引導與幫助,都會妨礙孩子性格的發展。父母是幼兒的第一教師,所以父母的一些決定對幼兒起著重要的幫助。 幼兒是通過成人接觸世界的。因為幼兒的活動能力有限,他接觸到的事物,是由成人提供的。成人對幼兒的教育任務,是提供認知活動的對象;引導他活動;輔助他活動,幫助他實現活動愿望;當然,還要保證幼兒的安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