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幼兒的年齡特征與教育對策 年齡特征是指同一年齡階段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的特征。一般來說,幼兒年齡特征指幼兒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其中包括幼兒生理年齡特征和幼兒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其中3~4歲和5~6歲幼兒特征比較突出,而此階段正是幼兒在幼兒園里度過的關鍵時期。這一段時間里,幼兒的身心都在飛快的發展。作為幼兒教師對他們身心健康,智力發育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教育策略,將直接影響教育成效。 一、3~4歲幼兒的年齡特征: 3~4歲幼兒的年齡特征主要有: (1)、學習按指令行動,生活自理能力增強 3歲兒童的一個顯著進步,就是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學習按指令行動。在成人的指導下,他們形成了許多日常生活、游戲和學習活動時所必須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會自己用匙進餐,會自己穿衣褲、會解會扣較容易操作的紐扣,會穿不用系鞋帶的鞋子,會自己洗手等。這表明3歲兒童己開始能適應集體生活了。 (2)、行為明顯受支配 3歲兒童的行為受情緒支配作用大,他們的情緒仍然很不穩定,容易沖動。常會為了一件小事哭鬧。但是較之2歲兒童,他們己開始產生調節情緒的意識,但在實際行動上尚不能完全控制。3歲兒童仍然十分依戀父母和老師,尤其需要親人的微笑、擁抱和撫摸等動作。 (3)、對他人階情感反應敏感性增強 3~4歲幼兒的年齡特征兒童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開始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階情感。看見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會表示同情,在教師啟發下,會表示安慰、關心、幫助等關切他人的行為。3歲孩子對別人的意見、別人情感的反應敏感性增強,當做錯事受到成人批評時,會感到害羞、難為情。在羞恥感的體驗和表現上,女孩比男孩更為明顯。羞恥感的出現,為兒童自覺遵守集體規則提供了動力和基礎 (4)、對同伴、教師產生認同感、親切感 3歲兒童社會交往范圍有了很大的拓展,從家庭成員擴大到幼兒園教師。他們會經常主動地拉拉教師的衣服,以動作引起教師的注意,表達對教師的親近和與教師交往的意愿。他們開始認同、接納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間的協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寬松的戶外活動時,才會相互追逐、奔跑,動作活動的方式開展有聯系的交往。3歲后期,孩子與同伴共同玩的意識加強,逐步學會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這個時期兒童也愛管同伴的事,經常把同伴的事告訴成人。 (5)、動作的協調性增強 3歲兒童喜歡跑、跳和踏小輪車等大動作,動作開始協調,逐步學會自然地有節奏地行走,但還無法控制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某一動作。3歲早期兒童,在沒有扶持的情況下上下樓梯,仍需雙腳同時踏同一臺階后再前進。3歲后期,大多數兒童已會雙腳交替上下樓梯。 3歲兒童手部小肌肉發展相對較遲,但雙手協調技能有了較大發展,他們會折紙,會用蠟筆畫畫,也會使用剪刀,能沿線剪直條,動作逐步精細化了。 (6)、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3歲兒童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十分膚淺、幼稚,但對他們求知欲的發展有極大的啟迪作用。此時,兒童開始能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動手嘗試的愿望。如拿到新玩具時,雖然喜歡操作擺弄,但也能認真聽成人講解,并試著改變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專注地看看、動動,探索其中的奧秘。 二、5~6歲幼兒的年齡特征: (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 5歲以后,兒童的個性特點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不過這時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會越來越強,隨意發脾氣的現象會大大減少,如摔跤了也不太會大聲啼哭,而且會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但同時也有個問題,就是他不再愿意輕易的把想法告訴成人了。他們的喜好也比較穩定了,有了一定的好朋友圈子,經常會和好朋友在一起玩。 (2)、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 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加獨立了,他們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的衣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也能自己獨立地安睡,而且非常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在幼兒園里也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長不妨放手讓他們做一些事情,這樣他們會很高興,同時各方面生活能力也會得到更大的提高,這也是他們責任感的一種表現。 (3)、合作意識逐漸增強,規則意識逐步形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比較明顯的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同伴,也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游戲了,這時經常會聽到“我不理你了”、“誰叫誰不要理你了”類似的矛盾。在游戲中他們能很好地分配各種角色、工作任務,在大班年齡小組活動的形式會越來越地出現,這時一種鍛煉孩子團隊行為的活動形式。他們在自己的小團隊中進行各種活動,同時也會形成一種他們自己認同的規則,并會努力遵守,如果誰違反了規則,兒童常常會“群起而攻之”,破壞規則的兒童會被排除在外,這段時間成人要適當引導,這對孩子今后的集體意識培養是有益的。 (4)、動作靈活、控制能力明顯增強,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欲望。 5歲的兒童走路速度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平衡能力明顯增強了,還可以做一些比較復雜的技巧性運動,如騎小自行車、滑板車、滑旱冰都可以讓孩子嘗試,同時他們也非常喜歡進行一些競賽性的活動,我們在體育游戲中會更多安排一些有競爭的游戲,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和上進心。學前后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興趣及積極的求知態度是令人驚嘆的,他們對與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問題更感興趣,如“為什么月亮會跟著人走”、“魚兒為什么會在水里游”,他們也不在滿足于等待成人的回答,他們更喜歡自己找答案,他們對百科全書更感興趣。而且這時的孩子非常喜歡把玩具拆開,其實不是搞破壞,是他們更滿足于探索玩具里面的奧秘,他們對自然現象和機械運動的原理開始感興趣,我們不妨提供一些廢舊的東西讓他們拆。 (5)、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閱讀興趣顯著提高。 5—6歲是兒童語言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他們能比較系統地敘述生活見聞,而且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語言地靈活性增加,能夠反應比較快地與人對答,同時他們的講話中會有很多成語、規范語言、完整的詞句。大班兒童也對圖書有濃厚的閱讀興趣,能夠比較長的時間專心地看書,不但對內容的理解力非常強,也開始對文字感興趣,兒童經常會幾個人聚在一起讀書中的文字,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比較常的帶有文字和拼音的故事給孩子看,而且他們對生活中自己認識的字會非常興奮,往往會大聲念出來,我們可以利用更多外出的機會來幫助孩子鞏固已認識的漢字。 三、根據各個年齡段的幼兒教師采取的教育策略 首先,要因材施教: 3~4歲幼兒在幼兒園中一般屬于小小班、小班。由于他們來幼兒園不久,在小便、洗手、吃飯、吃點心、午睡等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成為了主要的教學內容。小班孩子年齡小,我們老師就自編了一些簡單的兒歌,使幼兒在掌握兒歌的同時,掌握操作的簡單步驟,從而培養了這方面的能力,又如針對小班孩子不會穿衣服的問題,我們的老師結合了一個“穿衣服”的學習活動,幫助幼兒學習穿衣服,學會穿衣服的方法步驟。我們的老師利用了區域活動讓幼兒通過幫娃娃穿衣服、穿褲子、穿鞋子等,從而使孩子們掌握了相應的技能。但是,幼兒的個體差異很大,因此在教學中,要經常關注,如我們幼兒園的小班有個小朋友叫寧寧,特別不喜歡上幼兒園,因為寧寧的鼻子不好,要靠嘴來呼吸,吃飯時要用嘴一邊呼吸一邊吃,這樣吃飯的速度就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老師開始留心注意寧寧。在活動區游戲時,老師和他一起看起書,開始是老師講,講著講著,寧寧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老師高興地說:"寧寧,你好棒呀!能自己看小書講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愿意",于是老師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寧寧講故事,寧寧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午餐時盡管他是最后一個吃完飯的,但是老師沒有批評他,反而給他以鼓勵,以信心,幫助他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他進餐的良好習慣。第二天寧寧竟然喜歡了上幼兒園,能自己要求來上學。 其次,教學的形式要多樣化 小小班、小班的幼兒已初步的掌握行走、跑、閃避、扔、停、拐彎、減速等大動作,而且也已經掌握了一些精細動作,比如能自己吃飯,會解扣子,會自己倒水等等許多事情,所以就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打下了基礎。老師就應該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通過兒歌、故事、游戲等)激發和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的愿望。例:通過故事《小豬尿床》,使他們懂得睡覺前要小便,才不會尿在床上。通過兒歌“兄弟五個人,各有一扇門,要是走錯門,就要笑死人”,培養幼兒自己扣鈕扣。 中、大班的幼兒,在教學中要盡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樣教育、比賽等形式,讓孩子在自己觀察學習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如:針對大班有些孩子吃飯非常慢,我們就采用比賽的方法,并給予吃的快的小朋友一定小小的獎勵,因為中、大班的孩子已有了競爭意識。我們的老師還利用了區域活動、角色游戲等多種形式,培養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如:在生活區,讓幼兒用筷子練習夾豆子,培養幼兒用筷子的能力;在建筑區,讓幼兒們相互合作,獨立解決遇到的困難,搭建才漂亮的建筑;在益智區中我們就提供給孩子紙,筆,小棒,積木,彩紙,毛線,等,讓孩子可以開動自己的腦筋試著自己來設計迷宮,制作迷宮。如此多的材料,孩子可以自由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制作。在圖書區,放置一些動物、人物的卡片和背景圖讓幼兒自己編故事,把自己身邊的故事講出來。角色區放置一些服裝,音樂器材讓幼兒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等等。 然后,教學的內容要生動有趣 在一次教學活動中,在活動進行之前我制作了有關“我”的題目卡。在游戲開始前,我嘗試先讓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但是許多幼兒都好像興趣不大。于是我便和幼兒進行“傳物游戲”,當我向幼兒講解幼兒的玩法時,幼兒都非常興奮,興趣也濃了。游戲開始,當音樂停下來時,被傳到物品的幼兒抽一個有關“我”的題目卡,并根據內容回答問題,我還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請幼兒想想除了用嘴巴告訴同伴之外,還可以用肢體動作進行回答,讓同伴猜一猜“我”的特別之處。游戲開始了,音樂停了,這時花球被傳到平時較膽小的小朋友手上,樂樂抽了一張“我最喜歡的動物”的題目卡,較小說話的她用身體作了一個小白兔的動作,小朋友都很快就猜出來了,樂樂還向同伴介紹喜歡小白兔的原因,小朋友都聽得很投入。 總之,幼兒的年齡特征會隨著幼兒的年齡的增加而發生變化,幼兒教師的教育策略也應做相應的調整,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教師在不斷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才能把幼教工作做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