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應用 [摘 要] 該文探討了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涵義。以及它在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作用 [關鍵詞] 維果茨基 “最近發展區” 作用 N.C.維果茨基(1896—1934)是蘇俄早期一位杰出的心理學家,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創始人,蘇俄心理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維果茨基的科學研究活動處于蘇聯當時心理學和教育學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他那具有挑戰性的心理科學研究理論對同時代人的影響是獨特而深遠的;維果茨基理論的影響波及全世界,在中國,1998年10月“全國維果茨基研究會”的成立則標志著我國學者對維果茨基理論成果的重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其思想遺產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1]。維果茨基理論在教育中最重要的運用莫過于他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這一理論在他去世20年之后受到各國教育心理學家的關注,煥發出生命的光彩而享譽世界,維果茨基的思想也由此受到蘇俄及世界其他國家的推崇。本文就這一理論及其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作一簡要闡述,以期對我國當前教學改革有所裨益。 1. “最近發展區”理論提出的背景 維果茨基認為以往的發展觀,存在種種不足,并不能夠真正揭示人類心理本質上不同于動物的那些高級心理機能。他認為,人類的心理發展具有兩個重要特點:第一,我們人類所特有的,被當作中介的心理機能不是從內部自發產生的,只能產生于人們的協同活動和人與人的交往之中;第二,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過程結構最初必須在人的外部活動中形成,隨后才可能轉移至內部,成為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的結構。可以看出,在維果茨基的理論體系中,突出了社會、文化以及歷史的制約性。他認為,由于人類對工具的使用,從而引起了人的新的適應方式,即物質生產的間接的方式,進一步地,從物質到精神,人類也發展出了語言、文字、符號等精神生產的工具。 由此出發,他對人類心理發展的一般原因作出了回答。他認為,促使心理發展的原因在于:起源于社會—文化—歷史的發展,人類的發展是受到社會規律制約的;兒童是在與成人的交往過程中才學會語言的,并且最終通過語言這一重要的中介環節,掌握新的心理機能;高級心理機能是人類心理結構不斷內化的結果。正是基于自己的社會—文化—歷史學說,維果茨基在這個基礎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的觀點。可以說,如果希望深入地了解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的思想,我們首先必須明白,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正是對兒童智力發展的一般原理上的深刻洞察,才使得他的理論得以獨樹一幟。
2. “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涵義 20世紀30年代初,維果茨基揚棄了心理學界對教學與發展問題的研究,首先將“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引入心理學的研究。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又譯為“潛在發展區”,是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發展水平與在成人指導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維果茨基,1978,P96)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指的是兒童在某一特殊階段的智力發展,它標志著兒童一些官能的成熟;而最近發展區則意味著那些在成長和發展中的官能還未成熟。維果茨基還由此提出了“教學最佳期”這一概念,并指出傳統的教學處于教學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學應該處于“教學最佳期”(即最低教學界限與最高教學界限之間的期限),而“教學最佳期”是由最近發展區決定的,對兒童而言,最近發展區會因其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所擁有經驗的不同而不同。最近發展區作為一種可能性不是唯一的亦不是統一的,而是因兒童心理發展階段以及心理發展內容而各異的。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強調了教學在兒童發展中的主導性、決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學的本質特征不在于“訓練”、“強化”業已形成的內部心理機能,而在于激發、形成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2]。這一理論的重要性還在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它作為兒童發展的指導,它試圖讓教師知道運用一些中介的幫助便能使學生達到其最高的發展水平,從而使教師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最高的發展。為此,維果茨基將兒童所要解決的問題分為如下三類:①學生自己能獨立解決的問題;②需要幫助才能解決的問題;③介于兩者之間,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解決的問題。而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了解學生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他們所面對的各類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教學超前于發展并引導發展,從而填補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與他們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鴻溝。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可以使我們勾畫出兒童最近的未來以及兒童動態發展的全貌。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兒童施加合理的教育和教學影響提供了科學的心理學依據,因此,促進學生發展的“好的教學”、“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成為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3. “最近發展區”在教育中的應用 由于維果茨基英年早逝,所以,并沒有具體地就自己的思想如何實現展開論述,相對來說,仍然比較抽象,因此,他的學生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贊科夫主持開展“以兒童一般發展為目標的小學教學論體系”的實驗研究,試圖解決一個問題:如何使教學達到學生發展上的理想效果這一實踐性極強的問題。因此,贊科夫在進行了大型試驗之后,提出了新的教學論原則,即5條相互聯系的教學法則:在高難度上教學;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高速度學習教材;讓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本身;系統地致力于全體學生的發展,并且根據新教學原則制定了小學課程教學大綱。然而,他也引起了眾多不同意見。批評者認為贊科夫的實驗研究實際上對最近發展區概念重視不夠。他雖然認識到“最近發展區”與兒童心理發展的內在聯系,但未能在其教學論體系中反映這種聯系。在他的實驗中,作為創造“最近發展區”重要手段的組織教學交際與合作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 傳統的教學不能真正地影響學生智力的發展,因為這種教學著眼于學生思維發展的現有水平,忽視了最近發展區的作用。應該根據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辯證的敘述邏輯,重建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活動結構,從而使教學有效地作用于兒童心理發展的潛在水平,即心理的最近發展區。由此出發的一系列相關的教學原則:1.掌握一般與抽象性質的知識應先于了解比較局部與具體的知識;2.知識不能作為現成的東西傳授給學生;3.應善于揭示教材中最初發生的普遍關系;4.善于憑借物質形式再現普遍關系,以便于研究;5.善于將普遍關系具體化;6.善于完成智力動作與外部動作之間的相互轉化。教師應該完成的3項任務:1.評估;2.學習活動的選擇;3.提供教學支持以幫助學生成功地通過最近發展區。 3. 最后總結 我們的教學工作常常不能達到維果茨基所提出的那種好的教學境界,其主要原因不是教材不夠新,也不是教學形式不夠別致,而是教師和幼兒是處于完全不同發展水平的人,教師并不能真正地完全了解教育對象。這就使我們的教學過程和幼兒的發展過程常常不能一致。怎樣找到通向理想教學境界的思路呢?維果茨基曾指出,幼兒園編制的大綱應該按照能引導兒童達到一定目的的體系來編制,而且每年要沿著向目標邁進的道路上跨出一定的步伐……大綱實施的次序還應符合兒童感情豐富的興趣和與一般要領相聯系的思維特點。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