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
[摘 要]“學困生”在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對于這一問題,必須對“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進行尋找探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及成因。并在這基礎上,多角度、多方位的去幫助和轉化“學困生”,對癥施治是轉化的關鍵,善于發現和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創造機會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幫助“學困生”正確地評價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總之,這是復雜而又辛勤的勞動,也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斷的開拓探索前進,不斷的完善和提高。 [關鍵詞] 學困生 成因 轉化
對學校教育而言,“學困生”的轉化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施以轉化對策,實現人人成材的目標. 所謂“學困生”又稱“后進生”,一般是指學習成績或思想品德等非智力因素差的學生,過去人又稱之為“差生”,在思想行為上存在較多缺點,落后于其他同學,學習上不思進取,成績較差,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 一、在學習中“學困生”成因的形成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成因是極其復雜和多方面的,但從教育教學角度來看有以下形成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數學困生由于升學無望,認為讀書無用,無心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讀書是礙于家長的要求。因此,他們缺乏上進心,上課不愿聽講甚至違反紀律或曠課去玩,作業照抄,應付老師,從沒想到提高自己。 2、意志不強。學習數學的毅力和耐力較差,只有三分熱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學困生”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處于被遺忘、被摒棄的角落,他們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認為自己不行,沒有出路,造成對教師缺乏信任或對老師懷有敬爾遠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動提問和回答問題。太多的失敗使“學困生”常感到學習很無聊、很枯燥,情緒非常低落、沉悶,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自己學習缺乏自信心。 4、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學困生”基礎差,知識脫節多,知識結構不完整,缺漏多。對知識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沒有深入到實質。 5、學習方法差、學習效率低!皩W困生”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仍滿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學習方法。知識掌握只重視結論,生搬硬套,定勢強,有疑問也不及時弄清楚,學習時也抓不住重點,成績自然低下,學習效率低。 6、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習的希望寄托在老師和同學的講解上。依賴心理的存在,對知識的理解不會深刻,解題時習慣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缺乏創新和變通能力,大大地影響了學習效果。 7、教材原因。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課程學習。 8、應試教育原因。目前,應試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學脫離學生實際,趕進度,造成教師授課“重”知識的傳授,“輕”知識的發生過程,不重視知識的消化和鞏固,盲目地提高難度,大搞題海訓練,這樣無疑拋棄了部分學生,嚴重挫傷了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加劇了學生的兩極分化。 9、社會原因。由于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金錢的誘惑,讀中專大學學費高、不包分配,就業難以及網吧,游戲廳的吸引,加上學校、家長未給予及時正確地引導!白x書無用”論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0、教師的原因。教師是科學知識的主要傳播者和學生邁向正確人生道路的矮正者。他們的師德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和學生的成長。教師職業的辛苦、清貧以及“經商熱”的高漲等,致使許多教師不安心本職工作,不進行必要的政治業務學習,講課敷衍了事,教法單調、乏味,內容安排上缺乏層次,沒有充分照顧學困生這一弱勢群體;不注意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對學生的了解,滲透著個人的意識傾向,以教師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向和個性特征去認識學生,致使教師產生心理偏差,出現體罰、諷剌、挖苦學生的現象,嚴重地挫傷了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 11、家庭的原因。如父母離異、生病、外出打工等,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能及時從思想上解決,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的積累,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對教師的善意批評教育記恨在心;一些家長認為對學生的教育是老師的事,不主動與教師配合,甚至外出打工,助長了這些學生的不良行為,挫傷教師積極性,導致這部學生受到冷遇,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困難未及時得到解決,隨著問題的積累,學習成績下降,淪為“學困生”。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二、幫助和轉化“學困生”的方法與途徑 那么,如何幫助和轉化“學困生”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對癥施治是轉化的關鍵。 要想完全消除學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據不同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縮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轉化和預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思想障礙,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自覺性。 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讓學生懂得學習的目的不在于升學,而是掌握知識,“本領”才會大,激發學習興趣,激勵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自覺性。 (2)、消除心理障礙,樹立學習信心,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 “學困生”心理素質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強,經不起老師、同學、家長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情感積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環,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習進取心、競爭力。 (3)、落實“以人為本”新理念,積極評價,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教師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正確認識學生,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教學中,注意創設問題情景,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模式,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學內容從易到難,降低坡度,起點低,復習回顧多,重點處放慢速度,及時釋疑;教法上適用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分層、練習和作業分層、測評分層、激勵分層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分類推進,因材施教。這樣會使學生采取積極進取態度,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改變厭學態度,學習成績提高會很快,進一步使“學困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4)、端正學生人才觀、教學質量觀,教師家長形成合力。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家長必須把握好對“學困生”的期望值,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學困生學習信心不足或不穩定。教師和家長有意識地給予他們主動鍛煉的機會,給予他們更多的贊許和信任,都將會內化為學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進步,會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就會更加自信,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2、善于發現和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 幾乎所有學生在剛入學時表現都很好,取得過令自己和老師滿意的成績,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緊張的學生生活、知識難度的加深,使同學們對學習淡漠了,甚至產生了畏難情緒。因此轉化“學困生”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3、創造機會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去做,不怕困難和挫折,就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要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要做到這點,就得抓住各種機會,多為他們創造條件,如:班會的發言、小組的討論、各種活動、課堂提問、作業批改等,只要他們參與了,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盡可能為“學困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因此,在備課時要做到:專門為“學困生”準備一些簡單的問題,設計的問題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當他們回答正確時,要給予表揚。批改作業時要在“學困生”順利完成后給出肯定的批語,如:“這次作業比上次有進步!”“這次作業書寫真棒”等。平時測驗后,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表揚。學生在教師的不斷激勵中建立信心,相信自己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向更高目標邁進。 4、幫助“學困生”正確地評價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學困生”的最大弱點是在遭受挫折和失敗后,會因自身的不足產生自卑心理而全面否定自己。從而影響了身心健康。因此,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失敗觀,失敗乃成功之母。人們正是在不斷失敗中總結經驗,繼續奮斗,才能取得成功,要教育學生正確評價自己,樹立良好的自我評價觀念,激發成功的欲望,培養其取得成功的動機。當“學困生”遭受挫折和失敗后,及時幫助他們分析失敗原因,鼓勵他們在失敗中奮起。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而有辛勤的勞動,也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需要不斷的開拓探索前進,不斷完善和提高。轉化和提高“學困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教師,我們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才的觀點,善待每一個學生,平等關愛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持之以恒,點燃他們自尊,自信,自強的信念。要臻佳境,決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但通過我們的努力,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春色滿園。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