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提高作業效能的方法研究 各地政府都立法規定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規定作業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那么其實這個規定也有利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因此也得到了廣大小學生朋友和家長的大力支持,那么為了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在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必須提高作業效能。那么我們就從如何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有哪些利和弊?又如何提高作業效能作一個簡要的說明:
一、如何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
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確實事在必行,已成為學生最迫切的要求。小學生作業負擔過重,已成為普遍現象,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這兩年多的小學教育的學習,對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有一些粗淺,不成熟的看法。 讓學生在愉快的心理環境中完成作業 雖然我國現在已經實施了減輕小學生作業的要求,可是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或者說對這一看法還存在很在的誤區。我常常發現,有時老師布置的作業并非太多,但是學生仍叫苦連天,感覺到非常厭煩和疲勞。這是為什么呢?通過較長時間的了解和分析,我從心理學中找到了答案:“單調重復的形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和疲勞現象。”原來那種單調的、乏味的抄抄寫寫,題海戰術,給學生的心理上帶來了厭煩情緒,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那么怎么樣改變這一點呢?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認識事物,感性認識占主要地位:對事物的好惡,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于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常能自覺地去做,甚至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我侄女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只要是她喜歡做的,一定要盡全力去把她做完做好,如果不喜歡的,家長怎么逼都沒用,這就是感情色彩占了主導地位。因此為了避免這一影響,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但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需要,精心設計出既符合教學要求,學生又感興趣的、形式多樣的作業,既不忽視機械記憶的作用,又注重意義記憶的培養,讓學生用多種記憶的方法,去自覺地在濃厚的興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例如:如果是簡單的抄寫生字可以把它當作一種游戲,讓每個人都樂意去參加,從內心心里出法想記住他,這樣就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遺忘曲線規律,科學地安排作業時間 小學生70%的作業是為了加強記憶,鞏固知識。由于小學生年齡孝意志弱,容易疲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到小學生的生理特點,而且還要根據“遺忘是先快后慢”這一規律,根據教學的步驟和要求,把每課作業肢角成若干個部分,科學地進行安排。 充分相信學生,在作業的量上多加些彈性,讓學生自己去決定。 “讓每個學生都做學習的主人。”不但在課堂教學時要這樣做,在布置作業時,也要充分相信學生、克服那種“唯恐學生學不會,記不牢面讓學生多寫多練”的思想。對于那些非主要的作業,能讓學生少做的,決不讓學生多做,能不做的,決不讓學生做,能用閱讀思考形式解決的,決不讓學生用體力操作的形式完成。最好是大膽地把作業“做與不做”的權力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自己去決定“做還是不做,多做還是少做。” 如果做到了以上三點,小學的作業負擔就自然而然的減輕了,效能也隨之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二、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有哪些利與弊。
首先,這畢竟是經過我國多數有經驗的學者和教授總結出來的,因此肯定利大于弊,甚至弊可以忽略不記。 1、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們在學習活動中的強大動力,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我認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如果讓學生無休止的“應試”和打“題海戰”,無疑會使學生對學習感到厭煩、枯燥和乏味,導致一些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現在的家庭中,獨生子女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學生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外,家長還買了許多課外作業。學生一回家就鉆到作業堆里不能自拔,導致一些學生害怕學習,其結果導致學習質量下降和兒童心理的損傷。反之,減少考試次數,少而精地布置作業,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形成,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促進學生能力發揮和個性的發展 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是21世紀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而過重的課業負擔只能讓學生機械性地進行學習,他們沒有自由支配時間,去做自己喜愛的活動。少一些作業,還給學生課余自己支配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想自己愛想的問題,學自己想學的課外知識。在教學中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多形式活動,如學書法,學美術,社會調查,學跳舞的比比皆是,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的發展,豐富了業余生活。因此,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使學生有了更多自我支配的時間,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揮和個性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 3、減輕課業負擔提高了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教師在學校搞好教學的同時必須要擠出大量的時間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新的教學方法,要掌握科學和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深化教學改革,總結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減少學生課業負擔從某種意義上也是把教師從作業堆里“解放”出來,教師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去鉆研教材,探討教法。多一點時間去觀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思維差異,學習習慣等諸方面,從而使自己在教育教學中能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做到以人為本,使每位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也對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進用。 教育要面向未來,要注重實效,但“減負”不等于不給學生布置作業,目的是減少學生繁重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素質,更是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 但是也避免不了有些學生一點自覺性都沒有,如果讓他們自己做主,不做做業或者做很少,他們就只是相應的完成一些,那么不了解的不懂的永遠也不知道,如果多布置一些作業給這樣的學生,可能他們就會多了解一些,多學一些,所以對于這點來說,減負也是有點弊的。
三、如何提高作業效能。
每個學生都必須做作業,作業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也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運用和親自體驗知識、技能的教育過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為我們提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學習的興趣。在新的課程的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認識到家庭作業是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檢驗學生是否真的理解并懂得老師所教的知識的一個方法和途徑。那么,要如何才能提高作業效能就變得非常重要? 要注重自主性—激趣 教師習慣于布置等量和難度統一的家庭作業回家,這雖然方便了教師的批改,但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顯然難以適應學生認知結構和智力因素客觀存在的學生個體差異,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求,因此,基于客觀存在的學生個體差異,老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知識結構,切準學生的最近發展習,了解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并設計出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習自由的選擇,這樣他們就會對自己所選擇的題認真并努力的完成,而且提高他們做作業的極積性和興趣。對于那些能力較差的學生,作業的題型可以布置得簡單一些,讓他們對自己所選擇的題目能夠自主的完成,這樣他們才更加有信心去提高自己。對于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作業的題型、內容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的變化,要求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后,能將課本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較靈活的處理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可以更加豐富、開放、增加難度,讓他們走出課本,自主摸索、融會貫通相關知識。這樣可以更加提高他們挑戰難度的激情。 開發作業布置的模式 預習作業。既要減輕學生作業量又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前的預習作業必須精心設計。此外還可以布置質疑作業,將不懂處圈劃下來;老師根據課時內容設計表格讓學生完成預習時應掌握的知識,檢測預習情況,或圍繞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出提示性問題,供學生思考,使學生帶著問題上新課;偶爾還可以讓學生預習完后試著講解一下,并讓其它同學補充,這樣他們就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提倡運用性 所有的理論知識都來源于實踐,又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和發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門學科,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培養良好的創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作業設計應當尊重生活常識,還原生活本真,尊重科學,注重多學科知識的綜合。 定位現實性 所有的學科學習的主動權都在學生個人。而有效的學習活動應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意識,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才能獲得深刻的體驗。完成作業是比較復雜的學習活動,要鼓勵學生向課本、向固有知識挑戰,多思多問多實踐。最終落實到探索性的作業活動中。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調查研究、試驗認證、歸納總結等多種方法,是培養探索能力的必然途徑。 只有提高了作業效能,才能把學生從過多過濫的作業中解脫出來,才能真正做到“減負增效”。讓學習能夠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