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班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獲得回答機會的觀察與研究
[摘 要]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而學生對于問題的回答是主要反饋的方式,是衡量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指標。在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獲得回答機會有多有少,獲得較多回答機會則意味著幼兒有著更多的學習和發展機會,琦影響到師幼互動關系,幼兒認知進步和行為選擇。本研究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活的回答機會的真實狀況,并通過案例分析進一步透析產生機會差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礎上作出反思,提出改進教師提問行為與觀念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提問師幼互動回答機會 一.問題的提出在幼兒園教育中,提問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主成部分,在師幼互動的眾多形式,這無疑是最重要的,同時也是受到幼兒教師普遍重視的一種。從文獻綜述及教研現狀來看,教師提問和幼兒回答雖然十分常見,對于獲得回答機會的進行的研究卻較少。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往往獲得不同的回答機會,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為此,我們從大班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導致幼兒獲得回答機會多少的原因進行觀察與研究。 二. 研究對象射陽縣明達幼兒園 三. 研究方法我們主要采用觀察法進行研究,通過對教師提問的類別,幼兒獲得回答方式和回答的類型的觀察與思考,從中尋找幼兒獲得回答機會的多少的原因。 四. 觀察案例與分析將對在射陽縣明達幼兒園大班幼兒的觀察記錄分別在下文呈現: 案例1.時間:2009年3月4日地點:明達幼兒園大三班人物:大班幼兒事件:在“種子的旅行”的語言活動中,蔡老師提問:散文詩中【頂棉筐的小姑娘】中什么種子在天空中旅行?然后,就有四名幼兒紛紛舉手回答問題,蔡老師選擇第一個舉手的小杰回答了問題,小杰站起來很高興,大聲地說出:“是蒲公英的種子:”蔡老師說很正確!毙〗茏潞竽樕下冻隽诵θ荨 案例:2時間:2009年3月4日地點:明達幼兒園大三班人物:大班幼兒事件:在“種子的旅行”的語言活動中,蔡老師提問:“黃豆是怎么變化來的?”于是幼兒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自由討論蔡老師的問題。過了一會。蔡老師叫起了身邊最近的幼兒回答問題,“來,玲玲你來說!绷崃岖@得這次回答機會,是老師按照就近原則叫起幼兒回答問題的。 案例3:時間:2009年4月5日地點:明達幼兒園大班幼兒人物:大班幼兒事件:在“種子品嘗會”的科學集體活動中,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要把今天早上的餅干留到現在的種子品嘗會上吃呢?”餅干是用什么做的?洋洋是班里比較調皮的孩子,平常老師進行活動過程中,她都不喜歡回答問題的,而且有時做小動作,但洋洋今天舉手了,老師馬上叫了他,不過他還是回答錯了,不過管老師并沒有批評他。還是讓他做下了。這個主要是說明幼兒的異常表現來獲得回答機會。 案例4:時間:2009年5月11日地點:明達幼兒園對象:大班幼兒事件:這是一節語言活動“城里來了大恐龍”老師講了故事以后問:“大恐龍為什么來到城里?”大多幼兒吵著回答問題,但沒有舉手,只有路遙一個人舉手了,而且坐的很端正,老師看見了,說:“我喜歡請安靜的幼兒回答問題,路遙請你來回答,剛才你很乖很安靜老師知道你肯定很聰明!甭愤b的回答得到了老師夸獎,并得到了一朵小紅花。 分析:這個活動中,路遙獲得回答機會,是因為她表現好,坐的端正,而不是像其他幼兒一樣吵鬧,然而平常上課她并不怎么認真,但今天她突然表現好并得到了老師的注意和表揚,從而獲得回答機會。 五. 反思長期得不到回答機會的幼兒往往會認為老師的提問與己無關,或者認為老師不重視他們,不希望他們回答問題,從而失去學習的主動性。為了增強提問的有效性,促進師幼的良性互動和幼兒成長,教師應注意提問的公平,適當處理種種因素的影響,盡量每一位幼兒公平的回答機會。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條件,適當增加提問幼兒個體的數量。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允許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回答錯了也沒關系,使幼兒樂于思考,回答問題。教師應避免按照自身的喜好,而只對一部分特定的幼兒進行提問,要關注到幼兒間個體的差異性,根據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于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幼兒應給予更多的提問,從而獲得鍛煉的機會。教師通過傾聽幼兒回答的問題并進行積極有效的反饋,保證全部教學目標的成功實現。六. 參考文獻中國幼兒教師網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