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規矩束縛幼兒的行為 ———對幼兒常規教育的幾點思考 【內容摘要】常規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則,它對于班級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兒發展本身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常規培養,不僅可以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可以激發良好的情緒,促進他們對生活及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行為的目的性、意識性,發展自律能力。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關鍵詞】常規 教育 培養 沒有常規教育,也就難以成就規矩。但是在幼兒園里,我們也經常會看到教師將自己事先制訂好的規則擺在孩子的面前,比如:上下樓梯要靠右走;洗手、喝水、上廁所都要排隊;吃飯不許說話,要保持“三凈”;上課回答問題要舉手,不好插嘴;不可以在活動室到處奔跑,不可以打架等等。雖然我們教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有了這些規則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也可以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避免了孩子之間發生沖突。而孩子在教師權威的壓制下,不得不接受這些規則。可我們也曾看到,因為規矩,活動中幼兒尿濕褲子的現象常有發生;因為規矩,孩子的很多想法不敢大聲表達;因為規矩,孩子們失去了無數次想象和創造的鍛煉機會。是的,幼兒需要常規教育,但是更需要自由交往的時間和空間,而我們成人往往為了成就所謂的“方圓”,不惜為幼兒設置各種各樣的“規矩”,將幼兒禁錮于其中,本來幼兒活潑好動、頑皮的天性,就這樣被無情的“封殺”。 在新《綱要》的引領下,作為教師的我們是否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規則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么?如何把一日生活中的常規變得更為合理,更易于孩子們理解和接受,使他們在的規則中自由快樂的成長。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自由的個體,他們有著進行自由和自主的強烈愿望。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在這個無規和有規的教育中找到恰當的平衡點。我在平日的帶班過程中積累了點滴經驗,希望以此與大家共同探討,共同成長。 讓孩子主動參與規則的制定,成為規則的受益者
集體活動結束了,子鍵又站在茶筒前喝水,而且喝著喝著就走到走廊上去喝了。之后李晶、佳妮也跟了出去,他們邊喝水還邊議論紛紛。我輕輕地走過去問:“子鍵,你應該在哪兒喝水?”(我們班級的常規是要求幼兒回自己座位喝,這樣避免混亂)“回座位上喝。”子鍵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你怎么又跑到外面喝呢?”“我不喜歡坐這喝,我覺得站著喝水方便。”子鍵有點不好意思的說。 (分析):子鍵的話令我吃了一驚,是呀,為什么非要幼兒回座位喝水呢?站在那兒喝有什么不可以呢?但幼兒園的常規卻要求幼兒坐在座位上喝水。為什么這樣要求,我開始第一次思考。我覺得我們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一整個集體活動都是坐著的,好不容易自由了,又要回座位上去,確實忽略了他們的感受。 二、改變教育觀念,讓孩子“暢所欲言” 我班的王盧灝小朋友活潑好動,他經常在教師講解時或小朋友回答時,情不自禁地“插嘴”,幾乎每次說的都讓我很意外,同時也為他澎湃的思維、精彩的說法而高興。面對他的“插嘴”,說實在的,我曾經也生氣、不滿,但回頭想想,他“插嘴”也只是急切向我、向小朋友表達想法而已,也是一種學習欲望呀,這說明他上課認真,沒開小差的表現。 如:在一次《葉子鳥》的語言課上,當我講到樹上的葉子與樹下的葉子對話時,他情不自禁地說;“他在跟大樹媽媽說再見。”其他幼兒聽他這么一說就議論開了。我轉而一想,何不把它再深入下去?于是說:“你說的真好,老師為你高興!”沒過多久,無數只小手舉起來,還伴著“我來”“我來”。他們有的說:“小樹葉會很傷心的,因為她離開了媽媽!”還有的說:“小樹葉會變成美麗的蝴蝶飛回媽媽身邊的。”還有的說:“其實小樹葉也很開心的,因為它終于可以自由自在的跳舞了!”“小樹葉等到明年春天還會回來的。”。。。。。孩子們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分析):當灝灝小朋友在語言課上插話時,我沒有馬上打斷他的話,而是充分肯定了他創造性的思維。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我們經常為孩子們隨意“插嘴”,感到有點棘手。很多教師會為了繼續自己的教學計劃,掐斷孩子們的插話。素質教育要求注重孩子創新意識、讓孩子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合作互動、充分發展,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要允許孩子“插嘴”。尤其是我們小班的幼兒自控性差,稍微知道一點就會喊出來,教師要打破陳規,營造一種“民主”和“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孩子的精神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從而敢于站起來“插嘴”。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偶發事件,幼兒們在“熬不住”的情況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飯。運用地恰當,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孩子“插嘴”時,并不能排除一些牛頭不對馬嘴,或異想天開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引導,也許正是在孩子們那種近乎于風馬牛不相干的或異想天開的“插嘴”中,埋藏著一顆顆創新的種子,教師要用肯定的語言、親切的目光,善待這些“插嘴”的孩子,并因勢利導,使這顆創新的種子得以生根發芽。從而促進幼兒創造性,促進幼兒自主活動能力的形成,發展孩子個性才能。這里就需要我們教師要有雙慧眼、要有顆敏銳的心,及時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使孩子在正常的活動秩序中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釋放他們的心靈。 三、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規矩需要隨著時代的前進而改變,我覺得有規無規,幼兒的發展最重要,幼兒的發展是常規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名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句民諺說得好:“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從這個角度看,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是一個塑造人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進行常規教育的過程中把孩子的發展放在第一位。無規可以向有規轉化,無規向有規轉化的策略很重要。換句話說在教育中尋找有規與無規的平衡點,關鍵在于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平等對待和尊重幼兒,對幼兒少一些命令和規則,多一些對話和理解。其實給幼兒自主權,不給他們指定規則,并不是讓他們胡來,而是老師以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參加其中,給幼兒適當的指導,給幼兒最大的活動自主權。 1、明確教育的最終目的 教育家洛克早就指出:馴良死板的兒童,既不會呼鬧,也不會使成人受到任何干擾;但是,這種兒童終生終世對于自己和別人都是沒有用處的,不可能有什么作為。孩子是鮮活的生命個體,我們應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們的感悟,尊重孩子們的體驗和生活規則,我們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蒙臺梭利早在十九世紀就提出“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她形象地解釋,聽到了,隨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記住了;親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這說明孩子是在體驗中學習的。在常規教育中,有許多規則是要幼兒記住并執行的,讓幼兒執行規則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意識到自己是規則的受益者。我們的教育最終目的是為幼兒終身發展打基礎。所以常規教育是利用規則促進幼兒良好發展的一種教育,規則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最終目的。規則因人而設,也應該因人而廢,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一些規則是可以改變的。在許多時候,需要我們的教師具有良好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藝術。 2、避免過度強調常規,使教師工作中心傾斜 許多老師或許還將常規視為幼兒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于是她們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使教師的工作中心開始傾斜。比如說:在進行活動去活動中,一個幼兒沒有收拾好自己的玩具,違反了常規,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并再次強調常規,最后使孩子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活動中常規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制力來自他(她)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于本末倒置。 教學先行,以教學促進常規 幼兒天性好玩,喜歡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齡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轉移。但我們經常地會看見幼兒遇到自己喜愛的物品會愛不釋手,遇到自己喜愛做的游戲也會樂此不彼。因此教師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征、并深受幼兒喜愛的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組織集體活動時,還應準備好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動手動腦,以避免幼兒在活動中等待是出現爭搶、吵鬧等不良現象。如果在活動中出現有違規的幼兒時,教師也應先以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來吸引孩子再次參與到活動中去,而不應該因為幼兒的違規來終止活動。 制定符合幼兒個性、身心健康發展的常規 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郁、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通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么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 同時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時期,而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便大聲呵斥,或者當著全體幼兒的面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及易使幼兒形成自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我覺得教師以應從長期自居的“領導者”、“指揮者”的寶座上走下來,從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束縛中走出來,不要板著面孔“發圣旨”,給孩子以平等、合理的受教育環境。把對孩子的要求在一個平等融洽的環境中提出與孩子們共同討論。另外,班級常規還應實行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位幼兒,多用鼓勵和獎賞的辦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責懲罰的手段。對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哪怕是極其微小的,也要給以贊賞,即使他們有些失誤,也要熱情幫助而不能橫加斥責。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對于人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使孩子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擁有健康的人格,才擁有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有希望。所以,我們應該從培養幼兒良好習慣開始,強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是我們留給孩子最為寶貴、受用終生的財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