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摘要】: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在<幼兒園指導綱要>里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歲是幼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也是人生第一次融入幼兒園大集體,他們中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度寵愛,忽視了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為了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我們教師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生活自理能力 2-3歲幼兒 任務 一。2-3歲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原因分析 1.家長的過度寵愛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里不但有爸爸媽媽的疼愛,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輪流圍著轉。造成了幼兒很強的依賴感,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有大人代辦。如果有什么沒有成心如意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鬧,撒嬌一下,不論有什么要求,家長都會滿足他們。 2.家長沒有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現在的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家長對教育孩子不內行,也不看有關幼兒教育的書刊雜志,他們一味覺得只要給孩子吃最好的,穿做好的,買最貴的玩具,就是愛孩子了。勿略了對幼兒的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現在還太小。以后長大了再學也來得及,孰不知培養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這里也有一部分大人覺得讓孩子自己吃飯,會弄臟衣服,還是喂的放心。讓孩子自己穿鞋,穿衣服,動作太慢,還不如給孩子穿上,來的快一點。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孩子就永遠都學不會的,所以自理能力也提高不了。 二.培養2-3歲幼兒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1.培養幼兒自理能力能夠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在新生入園以后,我們會看到每個幼兒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可能通過一周的適應,基本上就熟悉老師和小朋友了。可是有的幼兒也許一個月,一個學期都沒有適應集體生活。那么其中的原因也會有很多,明顯的原因就是孩子自理能力弱,比如說不會自己大小便,也不愿意叫老師,所以經常就解在身上,體質弱的幼兒就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會有很長時間不來幼兒園,那么又不喜歡上幼兒園了。還有的幼兒因為在家里過度依賴于家長,根據幼兒發展的心理特點,年齡越小的幼兒,對家人的依戀行為就更加嚴重,所以培養2-3歲幼兒自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培養2-3歲幼兒自理能力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們知道習慣是能伴隨人的一生的。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一生是收益無窮。比如教孩子如何正確洗手,飯后擦嘴巴的順序,等等,基本的自理能力里面包括了很多幼兒應該要從小養成的好習慣,所以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3.培養2-3歲幼兒自理能力能夠促進幼兒大小肌肉群的協調發展 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幼兒大小肌肉群的協調發展。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強調手腦并用的動作訓練,她認為智力的培養首先依靠感覺,而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則對促進幼兒心理發展和形成和諧的個性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通過平時教幼兒學扣紐扣,自己學穿衣服,褲子,鞋等的一些事情,可以促進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
三.對2-3歲幼兒進行自理能力培養教育方法的探索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一直都在細心觀察,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做到真正了解每個幼兒,在近10年的工作中,積極探索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幾點感悟。 1.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教學活動中 重視幼兒的自理能力的培養,要滲透進各大領域的教學活動中來。如語言活動中,我們可以把吃飯,洗手,穿衣服的步驟編成一首首動聽的兒歌,讓幼兒一邊念著兒歌,一邊就學著用右手拿調羹吃飯。洗手時,也不會忘記手心\手背都要搓一搓。音樂活動中,我們會學習很多有關生活經驗的律動,比如刷牙,梳頭,洗臉的律動。在非常愉快,輕松的律動中來模仿這一系列的生活情景,讓幼兒通過快樂的音樂課喜歡做這些事情。在健康活動中,我們也會讓幼兒知道手上有很多小蟲蟲,讓幼兒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在社會課中,老師經常會安排教幼兒一些培養自理能力方面的技巧。比如穿帶帽子衣服時,告訴幼兒可以先把帽子戴上,然后就很容易找到兩個袖子了。又如穿鞋子的時候,要先找到鞋子的“小舌頭”,用小手先把小舌頭拉出來,才能把自己的小腳穿進去。 2.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自理能力 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才能讓幼兒發揮更大的潛能。為了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我們把一些可以鍛煉幼兒大小肌肉群及動作協調能力的材料投放在區域活動中。比如操作區中,有可以操作的蓋瓶蓋。找出各種各樣的瓶子與蓋子的配對游戲。還有娃娃家里面,給娃娃扣紐扣,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就是過家家,在游戲中,幼兒很喜歡模仿媽媽的樣子幫助娃娃穿衣服,褲子,扣紐扣,同時在游戲中也得到很大的滿足感。為了更好的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們還組織很多比賽,比如:上個學期的剝豆子的比賽,比賽前,很多家長很支持我們的工作,在家里已經給孩子練習過很多次了,。而且我們老師把幼兒自己剝出來的豆子,讓食堂的叔叔進行加工以后,中午拿給孩子們吃。孩子們都吃得津津有味的。這個學期我們年級組還有穿鞋子的比賽。在自己班上我們老師每天對幼兒進行練習,在班級里挑選代表進行年級的比賽,比賽只不過是一種形式,目的在于通過競賽的形式,讓幼兒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時,對自己更有信心,充滿自豪感。 3.保教結合,加強班級內老師與保育員的配合 我們知道,根據小年齡段的特點,在生活各個環節中,保育是很大的一塊,那么就要加強班內教師與保育員的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素質的同時來帶動保育員,使班內的三位教師站在同一“戰線”上。在孩子自己吃飯吃得慢的時候,保育員老師也許會著急,想上去給孩子喂飯。這個時候,教師應該以鼓勵的形式說:“自己吃飯,非常能干,如果能加把油,就更能干了。”要以這樣表揚,鼓勵的語言引導幼兒做得更好。這樣一來,教師做了一個好榜樣。保育員也會意識到,孩子是需要鼓勵與肯定的。 4.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園,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家里,也需要家長對教師工作的支持。那么家園之間的聯系是少不了的,為了更好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我們班建設了班級QQ群,還有我們班級有自己在安康網上的班級網頁。平時在家長接送孩子的間隙,我們也會把幼兒在幼兒園一點一滴的進步告訴家長。如果有的個別差異出現,比如有的幼兒的自理能力特別弱的,我們老師會私下里,通過網絡或電話的形式,來了解幼兒在家里的情況,找出問題的所在,告訴家長解決的辦法,然后就一直跟蹤家長的實施過程,直到發現幼兒有了一些改變為止。通過關注每個幼兒自理能力,家長特別相信我們,支持我們的工作。很多家長都說:“到了幼兒園以后,小孩懂事多了,自己的事情都要堅持自己做,在家里也不肯讓大人幫忙。” 小結: 以上的幾點證明了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讓幼兒擁有更加健康,健全的人格,使幼兒積極地面對各種困難,并且也會有勇敢克服困難的決心。讓我們教師給幼兒搭建結實的“地基”,相信每個幼兒的明天會更美好。 參考文獻: 1.《幼兒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年2月第1版 第62頁 2。《幼兒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11月1版 第16頁 3.http://www。moonedu。com/Article/HTML/16362。shtml 作者:佚名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